-网络小说-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学术论文-武侠小说-宗教-历史-经济-军事-人物传记-侦探小说-古典文学-哲学-网上书店


圆觉说金刚经

我随物转之“我”,是出处于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并因此六根而产生外求之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六根之假我,反应六尘的觉受所呈现出的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即是我随物转之我的境界,其中包涵了为物所转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平常人误认六根之假我为我,应对事物时,以假我为中心,为六根所产生的觉受——即六尘所染、所影响、所障碍,因此不能客观地反应事物的存在,而随六尘之觉受所产生的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所转。贪瞋痴慢疑这“五毒”,皆与五蕴相伴而生。此即为我随物转之肉眼境界。

  那么第二个问题是怎么提的?“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你对我所要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怎样认为的?如来有没有洞彻十方大千世界的天眼呢?是这样的,世尊,如来有这样的天眼。有天眼,说明平常的人有不平常的胸怀,平常的人有不平常的智慧,这才开始显现。一个人是从平常到不平常,从不平常中现平常,这是一个渐进于究竟智慧的过程。所以问,如来有天眼否?说有。到了天眼这个功夫智慧层面,人见到的、认识到的事物范围扩大至宇宙自然十方大千世界。天眼之境界,反应的是万事万物的存在,反应的是宇宙自然十方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虽然还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是当修为境界处在天眼这个功夫智慧层面的时候,即为我随境转之境界,体现六根对五蕴和五大即“地水火风空”的境界反应。

  到了第三个层面的内容是怎么提的?“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下面这第三个问题,你是怎样认为的?如来有没有现诸相皆空的慧眼呢?是这样的,世尊,如来有这样的慧眼。他这个讲智慧的层面,你有了功夫还要具备智慧德相。慧眼,不再被限制在天眼的具体内容里,不仅仅只是特异存在的超常智能,而是涵盖着对宇宙自然事物本质内涵的见地,这个叫慧眼。修为到了这个层面,已经达到了明心的智慧功夫层面。请注意:功夫智慧和智慧功夫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因修正功夫而获得的智慧,即使是获得了这种智慧,也是平常人智慧层面的提高和扩展;而智慧功夫层面的内涵,则是智慧质变跃迁而顿现实相之后要做的功夫内容。

  慧眼层面,由平常人的智慧,质变跃迁为实相般若智慧了。此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是能够反映事物的整体存在了。要注意,是“反映”,而不是“反应”。我为空之境界,此空为入法性之流,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不著五大之地、水、火、风、空,破见惑。按照我们平常人最通俗的认识,就是能够自觉做到有错必纠,有错就改。慧眼观“空”的境界就是不住、不著,就是现空性了。这即是古圣贤、古大德们所说的——理要顿悟或理上顿悟、事要渐修的内涵。事要渐修,修什么?不住色,不住相,不住见。

  那么第四个问题怎么提出来?“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第四个问题,你是怎样认为的?如来有没有观万法平等、万缘平等,观空即有的法眼呢?是这样的,世尊,如来有此等法眼。来到法眼这个智慧功夫层面,看待事物皆生平等心。平等心不是平均心,什么叫平等?一米八的人和一米六身高的人,穿衣服需求布料的多少是不一样的。不可以把一米八这么高的人所需的布料,用来做一米六身材的人的衣服,那样就多余了;如果用一米六身材所需的布料,给一米八的人做衣服,那显然不够,这样就叫不平等,这是平均。什么叫平等?量体裁衣便是平等,也就是称法行的内容,法行于称。到了法眼这个智慧功夫层面,说这种平等相,你具不具有?你能吃二两,我塞给你半斤,撑死你,不舒服。法眼是什么?平等心使然,平等心的呈现。

  还有一个说法是万缘平等,对待各种因缘,对待各种因缘的起源不追究,不著、不住。顺随因缘即是因缘平等。能够顺随因缘,放下即是放下,提起即是提起,像这样去反映各种各样的事物,即是万缘平等。所以在法眼这个层面,观空即有。什么叫观空即有?不是说脑子里边一空,就是那个开悟时的空。你观的那个所谓的空,就不是般若智慧的境界了,那只不过说你感觉脑子里边空一块儿,是你空的概念这样的念头在那儿,不是真正的观空性。

  在法眼这个层面是不著即空,不住即空。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有、都存在,只是你不著它,不住在其中。有相不住相,相便空;有色不住色,色便空;有色相不住色相,色相即空;有见不住见,见即空。这个空是空性。你可别再说“老师,你别再说我了,我心里边不舒服”,这就是见解,著了什么?著了我相、我见。什么我相?生活当中有面子,比如说“只要你一录音,我就不敢讲了,会伤了我的面子”。你的面子值多少钱?能当衣服穿吗?能保暖吗?“面子”里面捂时间长了,会长细菌,生虫,会捂臭,会发酵的。一般的人就是要面子,我是不要面子的,面子不能让你吃饱肚子,也不能让你生长智慧,它障碍你。我们很多人可是希望自己有面子,但是要面子确实没有意义。

  观空即有,说观空了以后不是没有,而是自然呈现——整体的自然呈现,自然的整体呈现,这就是观空即有。有的人认为,法眼通,本事大得很,眼睛一看,铁丝就能断了,那就是法眼。我们国家在过去二十几年当中那个气功发展时期,确实闹过类似这样的很多笑话,说法眼是一种能量的功能态。其实不是的。你看在《金刚经》里,佛祖如来讲功夫层面,是用罗汉来打比方;讲觉悟者的智慧层面,通过眼睛来表达,用视觉功能来比喻。看得见,能观事物,能察证事物,察照事物,所以说用“眼”比较好说,比较形象,但要注意“眼”只是个比喻。不著我人众生寿者,即是究竟,那就是观空性,观空即有。

  观空,与色、相、见不相结合,与眼耳鼻舌身意有关系,但不执著于所发生的关系,这就是观空了。观空即有,不仅与眼耳鼻舌身意要发生关系,还会与色声香味触法发生关系;但不执著这种关系,不住这六根上,不住在这六尘上,不住五大,不住五蕴,不住五毒,不仅不住,而且不执著,这即是空性。但是同样还有色声香味触法等,那就是“有”。我掐你一下痛不痛?痛。不是不痛,不是没有痛的感觉,而是不住在痛的境界中。观空即有,体现了般若智慧空性之中的妙有、妙用,其用不尽,妙化无穷,也就是能够呈现整体自然存在,呈现实相之境界。




  
  ------------------
  部编版语文网 网络在线书库搜集整理
支持本书作者,请购买正式出版物

回目录 回首页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