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学术论文-武侠小说-宗教-历史-经济-军事-人物传记-侦探小说-古典文学-哲学-网上书店


圆觉说金刚经

第十四章

度众生 无人度 无著无碍
色身寻 音声求 不现净寂

********** 第一节 化无所化 **********


[原文]
第十四章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译文]
  须菩提,对于这个内容你会怎样理解呢?

  你们切勿认为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应当度化众生使其得以解脱,离苦得乐常寂。须菩提,千万不要产生这样的想法。

  为什么让你们不要这样认为呢?实际上没有任何众生是如来度化的。假使认为有众生是因如来度化而解脱的,有众生需要如来去度化和解脱——哪怕有这一念,那么如来就是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如来所说有我,实际上并没有“我”和“有我”的概念存在,只是世俗的人执迷于“我”和“有我”的存在,执迷于以我为中心的一切概念、观念、观点,因此而产生了“有我”的分别心。

  须菩提,世俗的人——凡夫,如来说本没有所谓凡夫的存在,也没有凡夫的概念存在,只是称为“凡夫”而已。凡夫皆具佛性,是还没有觉悟、须要自性自度的佛。
  
按:《金刚经》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

[释义]
  注:“化”,即度化、转化、分化、合化、互化、混化。
  
  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讲帮助人是无我的,不要有“我帮助”的概念。化到什么程度?化到没有化的痕迹;度人呢?没有度人的痕迹,没有度人的相,也没有度人的见解。像这样一直“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损到无为,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这个境界,即无我的境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须菩提,对于这个内容你会怎样理解呢?你们切勿认为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应当度化众生使其得以解脱,离苦得乐常寂。须菩提,千万不要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个问题从第三品“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就已经强调几次了。

  那么为什么让你们不要这样认为呢?“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答案在这里。实际上没有任何众生是如来度化的。假使认为有众生是因如来度化而解脱的,有众生需要如来去度化和解脱——哪怕有这一念,那么如来就是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你只要有这样的一念,就有了痕迹,就著了我人众生寿者,你就处在分别执著妄想中了,那就不是如来境界了。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如来所说有我,实际上并没有“我”和“有我”的概念存在,只是世俗的人执迷于“我”和“有我”的存在,执迷于以我为中心的一切概念、观念、观点,因此而产生了“有我”的分别心。那有没有“我”呢?有没有“人众生寿者”这样的概念?我们说,在生活中需要你、我、他(它)的分别,各事物有不同的名称和特性描述,这样是为了方便人们去认识和交流的,但这个概念不是事物存在的本身,你别把它固有化了,其实只是起了这样的名称而已。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须菩提,世俗的人——凡夫,如来说本没有所谓凡夫的存在,也没有凡夫的概念存在,只是称为“凡夫”而已。凡夫皆具佛性,是还没有觉悟、须要自性自度的佛。我说了“凡夫”,你可不要形成“凡夫”的概念,不能有觉悟者和非觉悟者的分别。

  这一品讲了什么内容?化无所化。那什么叫“化”?度化、转化、互化、混化、合化、分化。而化无所化,是事物发展进化的内容,也是事物发展进化的规律。我们在学习这一品的时候,内容并不复杂,但是非常深刻。如来在这里还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明理,反复强调修行般若智慧就必须从理入!从行入!理入就必须要有一个符合实践般若智慧的理,这个理既是如理又是实理;从行入,既是如法又是实法。这样一来才能符合化无所化的这个理。

  这就要求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不要把我们的榜样当做什么?当做一个固有的观念、概念,或者是一个固有的形象去看。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我们脑子里边有“般若智慧成就者”这样的参照标准——应该是一个能帮助度化众生的觉悟者,应该是一个能帮助人的觉悟者。但是要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一个觉悟者在帮助别人、引导别人,与所需要帮助的人进行互化、进行混化的过程中,净化掉做为凡夫品质的我执的存在,净化到什么程度?要净化到所化无化、化无所化的程度,就是没有需要混化的内容了,化到不需要再净化的层面了。在这个层面上是什么意思?是觉者自觉觉他的过程,同时也是与未觉者同体运化的自觉自性的过程,是相互得度的过程。

  过去有这么一句话“佛度众生,众生度佛”,这就是化无所化的过程。一个觉悟者帮助别人,引导这些修行的人们,使这些人得以净化,在品质上、在智慧境界上全然地升华;以自觉之自性来觉他,使被觉之人——所需要帮助的对象达到自性自度,它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自觉觉他、自觉自性的过程,是自觉自性、自觉觉他的过程,是这么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成长过程来完成度化的内容。

  如果一个觉悟者帮助了别人,使修行的人、有坚定恒心的人走向成就,那么不要有这样的想法:是如来度的,是如来帮助的。你更不要想是我自己帮助度化的。如果有我的概念,有我存在的观念,那你就错了,你就著了我人众生寿者。因为人的自性是本具有的,不是你加给他的,只是用你的觉悟去影响他人,去帮助他人,去混化他人,让他人认识到、践证到自性的存在,从而达到自觉自性。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众生这个自性,是须要自己明了的,是须要自己当下进入的,而不是外来加入的,不是通过外在的力量强加的,也不是外在的觉悟者给予的。

  有位僧人问崇慧禅师:“达摩初祖没有到中土以前,我们中土有没有佛法存在?”禅师答说:“暂且不管祖师未来中土之时,只说当下如何?可有佛法?”

  僧人说:“我还没明白个中真义,请师尊再开示一下好吗。”禅师就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可是那个僧人还是不理解,所以无话可答。

 




  
  ------------------
  部编版语文网 网络在线书库搜集整理
支持本书作者,请购买正式出版物

回目录 回首页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