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走过去了。我感到很荣幸,军长还跟我说几句话,可能是我长得挺招人喜欢,区队长他们刚开始还叫我小鬼小鬼的,后来都叫我小胖子。最后他给我们集体训话:"当年鬼子把我们赶上野人山,今天我们不仅要把鬼子打下海里去,我们还要打到东京去。"我们到了印度就知道廖耀湘了,他是近视眼,背后大家都叫他廖瞎子。陆指导员跟我讲,说廖瞎子什么都好,就是逮到赌博就训,他不打你不骂你就训你。我觉得这是对的,要是我逮到一个就关起来一个,我一定比他管得严。廖耀湘是黄埔六期毕业,从黄埔出来到这时当到军长的,同级里面他是小老弟的小老弟,论资历轮不到他。原第五军的师长里,戴安澜是黄埔三期,邱清泉是四期出来、德国军事学院毕业,资格都比廖耀湘老,同级里面他是最嫩的。一九三九年打昆仑关时才当副师长,师长邱清泉负伤了,杜聿明让他代理师长,他亲自去前面观测地形,从哪里突破,怎么突破敌人的防线,研究得很细,一发炮弹打过来炸在边上差点没把他打死,土埋了半截,但旁边的特务连连长被炸死了。 廖耀湘对战场比较能摸底,很务实,能够实地体验观测了解分析,一个指挥官需要做到这点,稀里糊涂冲啊杀啊这样的军官是没发展的,早晚要完蛋。昆仑关这一战廖耀湘是头等功,是他领着二十二师冲上去,消灭日军一个旅团,战后升了师长,第二次远征再立功又升军长。 指导员陆志民说,第一次远征时,我们就是带着昆仑关战斗胜利之后的这种豪情、这种威武,踏上了远征的路程。 编者注:克复昆仑关,廖耀湘一战扬名,著名剧作家田汉专门采访他,称其为抗战中的狄青。 廖耀湘第一次远征是很惨的,能挺过来不容易,当时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奉蒋介石之命,让戴安澜领二 师攻占同古后死守,要和同古共存亡。 英军跑了以后,日军三个师团十万多人全部上来,准备把同古拿掉。戴安澜向杜聿明报告,杜聿明告诉廖耀湘,同古守不住,不要了,英国人跑光了,让我们守,日军三个师团四面八方已经围上来了,戴安澜一个师就剩六千人,怎么守啊?我们也撤,你赶快增援,接应二 师让他们突围出来。 廖耀湘率领二十二师奉命增援同古,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日军布置了一层层的封锁线,打了一层又一层,等到戴安澜打出来,廖耀湘的部队已经打得稀里哗啦,封锁线太多了,最后只好往野人山跑。二十二师能跑出来,也不容易,为什么跑到印度而没有回国?因为回不去了!戴安澜要是不往国内撤就牺牲不了,日本人的封锁线一层又一层,最后中了埋伏,戴安澜负伤,途中就死了,士兵也伤亡很多,二 师是很好的一个师,杜聿明很舍不得。廖耀湘领着二十二师进野人山往印度撤,孙立人也进了野人山,结果冲上野人山的二十二师和三十八师这两个师都得救了,撤往中国的很多部队就被歼灭了。当年杜聿明领着第五军、第六军、六十六军三个军出来,最后跑到印度的时候就剩廖耀湘和孙立人领着两个师的残余,太惨了,连廖耀湘也是砍野芭蕉树喝流出来的汁过来的。有些士兵不知道厉害,走不动了倒下想歇会,那就死了,你倒下了,蝼蚁、蚂蟥就来了,有吸血的,还有吃肉的,很快把你吃光,很厉害。 没有水喝、没饭吃,搀着走,难啊,没有点儿决心,生存上没有目标那就很难坚持。 密支那战事的发展并不顺利,密支那是缅北重镇, 有铁路和飞机场,距离中国比较近。 总指挥史迪威布置三十师、五十师、十四师接近五万人攻打密支那,打了三个月没打下来,我们都被分配到连队了战事还没结束,直到九月份才拿下来,士兵伤亡老了。二次远征,团长阵亡的几乎没有,但就在这里,一个团长牺牲了,营长牺牲好几个,这都是不容易发生的。一个营七百多人,一个团有三千多人,团长都阵亡了,说明战斗激烈到什么程度?起码团部跟敌人都在打近战,连炊事员、传令兵都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