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上旬,整休完毕,我们开始分配。要分配了我很兴奋, 就要有仗可打了,能亲自杀死几个鬼子是我的心愿。 学生大队大队长赵照资格很老,打了很多仗,但是在新六军吃不开,被安排给我们做大队长,他到东北后在二十二师当副员,副员没有军权也没有职务,大伙就跟他叫师副,但部队没有这个编制,这是大伙尊重他。 要下连队了,我拿纪念册给他,请大队长给我写几句话。 那么多人写留言,数他写的我到现在还记得:抗战功成归故处,重兴旧业建家邦,岌岌外侮飞来时,再度执戈上战场,莫叫英雄志气短,休恋儿女话情长。 他经常给我们做野外作业,就是土木工程、挖工事,那时候他已经四十多了,岁数比李涛都大,挂的还是上校军衔。他亲自挖给我们看,做机枪阵地应该怎么做,做完以后上面应该怎样伪装,土木作业做得让人佩服,那时候我们才十几岁,一看这老头儿行啊。据说他当过团长,后来他那个团打败了,就一直没有用他。国民党军队就是这样,一旦你打了败仗,这辈子很难翻身。 从学生大队往连队分没有什么标准,不是按照什么表现, 结果很遗憾,我们一帮年纪小的,统统被分到师特务连了,卓干成跟我分在一个班。虽然我长得胖乎乎的,一看挺壮挺结实 的,但实际上不行,他们知道我年龄太小,如果年龄大点就能分到步兵连,我是这么估计的。 广东同学里力行中学、师范学校毕业的,还有几个大学生,很多都留在了军部和师部,一线部队缺兵员,后方就是留几个精英,所以选了又选。吴启光分到了师政治部,黎肇基分到了 军部军需处。黄冈誓师时写歌词的李自成,分到了步兵连,他的年龄比我大一点。 特务连的任务是保卫师部和师指挥所,保障师长等指挥官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指挥战斗。 一个特务连有三个排,把原来三排的老兵调给了前面的步兵连,我们就成了师部特务连三排,清一色的学生兵,我担任轻机枪射手,卓干成担任预备射手,是我的副手,中士班长姓段,是湖南人,抗战初期就当兵了,打昆仑关和野人山都参加了,少尉排长是黄埔十八期的,跟我们一块到印度的,连长付介超是黄埔十三期的。 二十二师的分工是师长李涛管全面,李涛干巴瘦、大金牙, 有点龅牙,黄埔军校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广东带兵,会讲广东话。副师长刘建章负责后勤,副师长傅忠良管作战,经常跟着李涛到一线去指挥。还有一个副师长赵霞管政工。 二十二师这支部队有这么个习惯,领导班子关系挺不一般, 彼此关系密切,孙立人的三十八师也是如此,跟国内部队不一样,比如说一桌吃饭,师长、副师长、参谋长、军需主任、医护主任、副官主任这些师一级领导还有几个处的主任都坐在一桌吃。辽沈战役前夕我到了二 七师,团长、副团长一桌,剩下就是喜欢谁就让谁跟他们一块儿吃,等级不那么分明,这就有一个缺点,校官和将官在一块儿吃,基本上吃饭时都可以唠军事,但团长和书记官在一起能唠啥? 二十二师将领的素质都较高,有文化,善于分析问题,作风比较踏实,每次战斗师长李涛都亲临一线。步兵连冲锋,必须有营长跟过去亲自指挥,营指挥所必须和一线连队在一块儿,团长必须到一线指挥,师长必须到主攻团去和团长一起指挥。这个指挥层次,如果贪生怕死肯定不行,这个师就有这个传统。 这个部队的老兵,凡是打昆仑关、第一次远征剩下没死的,认为在作战上、思维上表现不错的,在干部选拔时都会被提上来。中国军队应该说在世界上是一支能打的军队,参加抗日战 争的这些官兵,都是苦大仇深的。一个农民,家里有几口人,可能还有点儿土地,也可以租来土地,耕田、种田维持家庭。战争一来,老百姓遭殃,几个炸弹下来,房子也炸了,土地没有了,想种都种不上,什么都没有了,日本人是全轰全炸。道德上说不能炸平民,不能炸医院,不能炸学校,没有那个事,他就专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