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副师长上前沿,今天一排去,明天二排去,后天就是我们三排,每三四天我们能轮到一次。轮到我们跟着师长到师指挥所,碰到前线有战事,就看得一清二楚。 一个团向前进攻时的布局是,前面放一个主攻营,一个营做预备队,一般布置在师前线指挥所后面做保护,还有一个营摆在主攻营的左右,主攻营打不下来,伤亡太大时,就撤回来上预备队。师指挥所前后左右都有部队,中间是我们特务连的一个排保护。 在缅甸,我们师部没有遇到过险情,特务连没有正面跟敌人发生战斗,我们的机枪要响了,那就是敌人打到师部了,说明前面的步兵团、步兵连顶不住了,我们没事就说明前面打得好。 每次跟着师长李涛到前线我都有这种感觉:必胜! 指挥官的指挥很有条理,一点不慌乱,部队发起进攻的时候很有层次,没看过我们的部队像一群发了疯的疯牛似的进攻, 都是很有层次。这个连向前运动,另一个连帮你掩护,用重机枪进行火力支援,打击要攻击的目标。你这个连攻上去到达指定地点,再用火力帮我压住对方,我再过去,很有层次不慌乱。 这都是黄埔军校步兵操典规范的,是战争经验的总结,美国也这样打,不然伤亡就大。当然后来在解放战争时就不适用了。 指挥官用无线电指挥战斗,如果预定今天拂晓进攻,进攻之前先用无线电喊话,在指挥所站岗时就能听到,他们互相喊话不叫名字、不叫职务,都叫:“朱先生吗?我是李先生。你到达什么位置?现在什么情况?”敌人离你多远?准备好了没有?有什么问题没有?尽管他已经知道情况,但还要再摸摸。 进攻前询问一次,枪响以后,很快再次通话,询问顺不顺利,需要什么支援? 炮火支援很重要,军一级才配备榴弹炮团,师一级有战斗任务需要炮火支援,就把榴弹炮团一共六门榴弹炮都配过来,榴弹炮主要是打敌人纵深的指挥部,山炮、八一迫击炮、四二迫击炮还有一些较小的步炮打敌人阵地工事。发起主攻前,进入位置。炮位架好、标点好目标,步兵都在前进的位置站好,等待出击命令。炮轰之后,马上询问还有没有问题?还需要轰多少?还有哪些主要工事需要继续打击?马上通过无线电下达命令。二十二师的传统是六十五团专打迂回,潜入到敌人后方埋伏,专门打敌人的增援部队、辎重部队,掐断补给线。团长周璞是个小老头,善打这个仗,他不是黄埔的,都四十多岁了,按理说不能提升,但上面舍不得让他走,又不能老让他当团长,到东北后提升了副师长,很不容易。他专门琢磨、研究这个,是这方面的老手,很多战斗都把他放在那个位置,先派他包抄,每次都很有效。二十二师当时的干部政策是团级军官要黄埔十三期毕业、参加过昆仑关的。黄埔十三期是一九三八年毕业,一九三九年打昆仑关时他们也就是个排长,经过了昆仑关、第一次远征、第二次远征,这些军官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都表现出来了,当初来二十二师一大批,最后选中当团长的,只留了两个。其他的也够资格当团长,但是在二十二师当不了,没有位置,只能调到别的师当团长。十三期留在二十二师这两个当团长的周九皋、余汝干,都是比较有脑筋,比较沉稳,比较有把握的。六十六团留的余汝干,这个人很聪明,非常能干,也很能打。 打马拉关的六十五团团长傅忠良,也是因为留不下,到东北后升任青二师少将师长,小矮个,挺沉稳,资历够、能力够, 但是在二十二师升不上去,只能到别的师当师长。六十四团团长李平,资历也够,打昆仑关、第一次远征、第二次远征都有他,很不错的,也升不上去,后来到别的师当副师长。 营、连级也同样如此,很多连长调到别处当营长可以,在二十二师就干不上,能力也够,不能耽误他, 就让他上别的师当营长去。留下的必须是硬手,老乡啊、同学啊,拍拍肩膀就行了,这个不行,打仗是玩命的,涉及部队的生存问题,不敢感情用事,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