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学术论文-武侠小说-宗教-历史-经济-军事-人物传记-侦探小说-古典文学-哲学-网上书店


1944-1948 我的战争

,但他们的结局却是很悲惨的。

在二十二师有一件事广为流传,第一次远征时,长沙有所护士学校,在为了祖国、为了民族的号召下,护士学生们集体报名参军,来了几十个,都是十七八岁的女孩子,女人也不让须眉嘛,你能上我也能上。那时为了民族的存亡,都往上冲, 全都拼了,争不上去都是耻辱,能上去的才是光荣,都是这种孩子。还有一些搞文艺的文工团员,都是能唱能舞的女孩子。等到部队战败进野人山的时候,全师女战士还剩五六个,几十号人都没了,剩下的一个是唱歌的文艺兵,另外几个是护士。到了印度一个也没有了,全饿死在野人山了,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连廖耀湘都要砍芭蕉树喝芭蕉水,部队主官都艰苦到这个程度,士兵不是更难吗?惨啊!但也有人说有一个护士走到了兰姆伽。

二十二师和三十八师的余部能到达印度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第二次远征虽然打得艰难,但是很胜利。很多士兵尽管没什么文化,但刚一进部队就打了胜仗,消灭了日本人,情绪就不一样了,感觉这个兵没白当,自己的枪口下、自己的刺刀下杀死过敌人,虽然没有立功受勋,但是心里很安慰。当时政府对战功奖赏很差,没有那些讲究。

我们学生兵了解得多一点,知道要打通的是中国抗战的生命线,打通了就有战胜日本的可能,不然就没有什么希望。我们在广东参军时都知道,国内部队已经落魄到了什么程度,打仗没物资,那就没办法,赤手空拳打得了吗?打通了这条路, 我们国家就有物资,将来就可以全面反攻。

我们同学都是很勇敢的,部队发起冲锋,比征来的兵跑得都快,很勇敢地冲到前面,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死伤了很多。我们还在训练时就碰到一次敌情,大队长一下令冲,这些孩子们百米速度,一个比一个快,枪声炮声无所谓,看上去都赶上人海战术了,其实就是发泄内心这种感情。

有时候喝点酒想起来这些事,为了抗日,很多战友、同学长眠在印缅战场,就觉得很伤感。他们的结局很惨,我们活着的也没好哪里去,但是我想历史不会永远跑偏。我的这种思想,

几十年来就被认为是错误的,那我也扭转不过来,印缅抗战,是我这一生里最可贵的。对有些人,跟他们说什么也没用,他们不可能听,更不可能信。我们那个时候为啥拼死啊?为谁啊?

我们在前面进攻,几乎天天行军,后面美国工兵就铺油管、修路,我们打到哪里,美军就修到哪里。有时候我们在前面打

着打着,忽然发现修路的已经上来了,都是美国兵修路,机械化设备,开森林、铺管道、修路,速度很快。美军也上战场, 史迪威派上来一个军。英国军队再也看不见了,当时参加作战的英军是第一师,还有装甲旅。部队从军官到士兵都讲,碰到英国军队指定倒霉,

跟他并肩作战没个打,他的战斗力、军事素质太差,我们根本不靠他。他们不像美军,没把握,不能打还傲,这是英军的特点。不像中国官兵特别是士兵,非常淳朴,就是我跟你拼,拼个你死我活,没想太多,比如说我死了怎么办啊,为自己考虑很少。而且非常服从命令,冲锋号一响就猛冲。很多士兵是在兰姆伽受训的,虽然接受得慢点,但一年多时间下来,已经能熟练利用地形、地物。

英国人瞧不起我们,后来他们瞧不起也得瞧得起了,他的实力不行。

美军比他们强多了,跟我们非常友好,有时候两国部队穿插碰到,彼此举手示意都很客气、很友好,可能跟美国的文化有关,我们共同的目标是打日本人,大家都有这种共识。但是美军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见到情况不好就把枪扔了,我们做不到,中国军人讲人在武器在。

中国士兵今天出去打仗,回来把武器丢了是不行的,要杀头,没有武器就没法杀敌了,当兵的把枪丢了还算什么兵?那是绝对不行的,那就杀头。英国、美国军队枪一扔就跑,回来再领,跟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同。

中国人给美国人的印象很能打,很能吃苦。能打能吃苦是有一定社会基础的,当兵的谁是有钱人?谁家是百万富翁?大部分都是农村来的农民,抽兵抽到头上,不想当就拿八百元钱让别人顶替你,家里穷拿不出来就得去当兵。当兵后慢慢就懂得,把日本鬼子打完了就能回家团圆、能种地,这是最大的奢望。这些人也是挺勇敢的,很单纯、没有更多的想法,没想要当什么大官,唯一的出路就是把日本鬼子打掉,所以大家都能吃苦,外国人做不到这点。




  
  ------------------
  部编版语文网 网络在线书库搜集整理
支持本书作者,请购买正式出版物

回目录 回首页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