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飞机轰炸、重炮打纵深, 山炮、迫击炮、榴弹炮打前沿。当时一个连的战斗配备就有六门小炮,两挺重机枪,九挺轻机枪,冲锋枪都不算,光算炮,一个连发起进攻,火箭筒、反坦克炮、六 小炮、八一迫击炮、四二迫击炮、山炮,整个都帮着这个连打敌人前沿阵地,平射炮打坦克、战车好使,打碉堡也好使,炮摆平了瞄准发射,速度很快,瞄准了一炮打过去碉堡就给掀开了,效果很好。 打八莫时,战车还没上来,如果有战车、坦克掩护, 炮火把敌人火力压住,部队可以跟着坦克往上冲,没有战车就打得很困难。 敌人有坦克、装甲战车,但没多大用,我们一个营就有一个战防排,有反坦克武器,子弹比较大,打出去就转,击中目标燃烧爆炸,挺好使。火箭筒还可以打坦克,一炮一个,没跑,我们实弹射击时试过,在山边瞄准山上的大石头,一炮过去石头粉碎,周围的石土都滑下来了,力量挺大。火箭筒后面不能站人,打完以后火往后喷,几米远的草都着火。我刚用时觉得这很轻啊,六七斤重吧,比我扛的轻机枪轻多了, 但它有一个缺点,必须用干电池,补充不上就废了。 廖耀湘跟孙立人通无线电话,那个意思就是我把马拉关拿下来了,下面看你的了。我们离八莫很近,只要那边需要就可以派部队过去支援。孙立人的个性也很强,我用你帮?你能打孟拱,我也能打八莫,我打给你看看。后来到底打下来了。 高级军官里面也互相较劲、互相嫉妒,你比我厉害,我比你更厉害,互相不服气。 在缅甸,廖耀湘讲过一句话:我们不但要把日本人打到海里去,还要打到东京去,将来我们还要进军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离我们挺老远,这里都还没解决,还考虑那问题?当时大家都笑,没把他的话当回事。 但他说的这个话就值得探讨了,西伯利亚就是苏联,后来回想,这些高级军官当时就有一个意识,将来的敌人不光是日本,还有苏联,更具体的就是共产党,但当时我们下面还意识不到。 我们基层对国内形势的认识是很模糊的,国共正在合作搞统一战线,我们跟第十八集团军两部分怎么合作?怎么打日本? 不大知道。 在宣传抗战的大照片里,经常会看到毛泽东、林彪、朱德、刘伯承、贺龙、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李宗仁这些高级将领,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中国高级将领,我们唱歌也是唱打倒 日本帝国主义,谁是共产党的谁是国民党的没有区分,营级以下的下级军官都不懂,当时的政治思想教育还没做到这一步。 共产党就不是了,解放战争时,一个士兵都知道要打倒国民党,打倒蒋介石,但国民党军的营长都未必知道打这场战争的目的,政治教育很薄弱。廖耀湘对整个形势的认识,用后来的眼光看,是军事素质很好政治素质不行。 但廖耀湘反对赌钱,下部队看到有赌钱的就逮起来。廖耀湘有几个特点:不准赌钱、到城市里不准下小馆、不准上妓院, 饿了下小馆吃饭都不行,要回部队里吃。我后来就没少执行这个任务,背着枪巡逻,上饭馆吃饭的都是军官,没有当兵的,军官手里有些钱没地方花,去吃碗面条现在看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当时不行。遇到了就上去行个礼,请他回营。那些军官都老老实实的,刚吃了一口甚至还没吃呢,就得走人,不走是不客气。 廖耀湘对这些问题很重视,她老婆也到过印度,坐小飞机过来探亲,他老婆就说,我这个瞎子啊,他当指挥官管得严点,你们体谅点。不然部队怎么有战斗力呢?这个不良习惯要改掉, 不改就影响战斗力。 他们都是有文化的人,文化人说的话让人信服。 远征这场战争,在战争史上是不多见的,环境太恶劣了, 此前对这种战争环境都没有经验、没有准备。尤其在第一次远征,从头到尾我们都处于劣势,太不容易了。加上和你共同作战的友军实际上是你半个敌人,那英军比敌人还可怕,起码我知道敌人是敌人。 侵华日军的计划,就是要把缅甸拿下来,卡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