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四年三月,一个阴暗的早晨,我们从韶关出发,目的地是贵阳。我们一路高举战旗,高唱战歌。 到达衡阳时,遭遇一场鹅毛大雪,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大雪, 感到很新鲜、好玩。宿营的地方离飞机场很近,我和许多同学一起到飞机场看飞机,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飞机,都兴奋极了。大约有五六架,机身上都画了一条鲨鱼,有的同学说这是飞虎队的战斗机。 坐火车从粤汉线转到湘桂线,开到贵州都匀就没有铁路了, 从此开始全部要行军走路。 不久鞋子就破了,我不会编草鞋,一个叫卓干成的同学让我把衬衣脱了,撕成一条条绳子做鞋帮,找了根麻绳教我打草鞋,因为不是稻草是用棉布编的,穿起来特别柔软,他让我把剩余的布条绑在鞋底下,能延长鞋的寿命,遇到雨天,就把鞋脱下,赤脚行军。我就穿着这双布草鞋到了贵阳和昆明。卓干成也不是学生,比我大四五岁,原来是广东一个乡政府的公务员,因为跟乡长闹矛盾跑出来,老家也被日军占领,来到韶关参军的。 行军途中伙食有些好转,在沿途兵站领到的不是糙米,是经过加工后的细米,没有青菜,卓干成就教我识别哪些野菜可以食用,我们一边行军一边采,到达宿营地把野菜洗干净用开水焯一下,放点盐就可以吃了。 走了十来天,终于到了贵阳,这时已经是四月下旬, 距离韶关出发过去一个多月了,大家都期待早日分配到学生教导团,好去印度参加远征军。 果不其然,上头要把我们分配到补充团的各个部队。这里面就有文章了,和我们一起从韶关行军到贵阳的还有大批抽来的壮丁,他们是要分配到补充团的, 抽来的壮丁送补充团,再由补充团分配到各个部队, 当时这是常识,从补充团往下分的待遇是一等兵、二等兵,但我们学生军到部队的待遇是下士,招兵时就是这么对我们宣传的,我们并不是要待遇,从当兵到现在就没摸到枪,枪都没有,哪来待遇?连工资都没有,我们是来抗日的,是参加远征军的。 当初一些人很郑重地劝我不要从军,现在人家担心的事发生了,韶关师管区在我们出发时就把我们当猪仔卖掉了。这就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黑暗腐败的地方。 补充团已经来接收了,我们当时就不干了,跟他们打了起来,接收的营长正在讲话,大石头就飞过去了, 又不知道从哪儿请个上校来压我们,还是石头见面,不跟你谈,补充团就不去。 负责送我们到贵阳的韶关师管区长官给我们断了伙食,不给给养。没有饭吃,没关系,我们这里面有能人呀,大学生有,高中生有,初中生有的是,区队长吴启光领着几个人,先找贵州日报社,社长姓肖,亲自接待我们。又找两广同乡会,他们说没有关系,你们不断粮了吗,我们全部负责,很快就给我们送来猪头肉和白米。 编者注:一九四四年九月, 蒋介石演号召全国知识青年积极从军,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随后, 国民政府广泛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不仅对从军学生保留学籍, 还作出从军退伍时免试升学等优待办法,一些政府官员带头送子女从军,报纸电台对此大加宣传, 从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知识青年报名参军的热潮,先后征集知识青年十二万人,除部分拨付到印缅战场,其余共编成九个师。 再找到贵州三青团支团部,一介绍我们是团员出国远征军,现在发生了什么情况,都支持、都帮我们。又找到军政部学生教导团团长。 官司一直打到了军政部,军政部下令了,查一查, 学生军为什么被分到补充团?一查真是这么回事,我们全是学生,就下令把我们分到了贵阳学生教导团,级别是下士,职称是学生。 当时蒋介石提出十万青年十万军,其实参军的学生不止十万人,从二 一师到二 九师,九个整编师都是学生军。 贵阳学生教导团共有学生一千多人,编了十一个连, 把我们广东学生都编散了,我在十一连。 部队住在贵阳市的一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