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费俊龙、聂海胜:从乡间少年到飞天英雄

作者:格 林

字体: 【


  由于“神六”是双人航天,早在发射前10个月,就从14名航天员中选拔出了10人,组成5个组;3个月强化训练后,再从中选出6人,组成3个组,每个组由指令长兼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兼随船工程师2人组成。6人3组选定后,继续强化训练,然后根据体检和考评情况,为3个小组“排座次”,费俊龙与聂海胜是第一小组。除了艰苦的训练,两人小组还要求更多的互补和默契。谈到这个问题,费俊龙说:“我和海胜有好多地方互补,比如说性格,我不太喜欢笑,海胜就喜欢笑,至少露7颗牙齿。工作上,他踏实稳重,所以当时我的第一选择就是他。”为了培养彼此之间的默契,两个人平时尽量在一起生活、训练,对方的脾气、爱好以及对事物的判断、反应、表情,双方都了如指掌,甚至能够从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费俊龙曾经说,你跟聂海胜说一句话,他眼睛往左上角一瞄,头这样一歪,就一定是在想你说的话。
  除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苦训练,航天员还需要过比常人更低调的生活,家人也要付出巨大的牺牲。他们不准在外就餐,不准私自外出,探亲、疗养都要专车接送、专人护送。作为航天员必须服从许多“严苛”的规定,这自然也“连累”到家人。聂海胜的妻子聂捷琳就几乎没怎么逛过街,除非必须有东西要买,那也是单位出专人护送。2004年11月6日,远在枣阳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悲痛不已的聂海胜仅仅在家里侍候了3天,就匆匆赶回北京训练,留下妻子代他照料老母。
  费俊龙离家23年,才回家6次。每次打电话,生性内敛的他都是三段论,拣他最关心的事情问:“父母身体好吗?外甥学习好吗?姐姐的大闸蟹店生意好吗?”得知家里一切都好后,他就挂断电话,从来不提自己的工作。费俊龙每次回家也都相当低调,到了家里就是下厨做菜孝敬父母,陪家人聊天、干活,几乎不怎么出门。进入航天员大队以后,费俊龙很长时间都没有告诉父母自己真正的工作。有一次,母亲忍不住问他:“你现在到底做什么工作?”他笑着回答:“还是飞,不过要比在空军时飞得更高。”直到2005年国庆节前,有媒体记者采访费长宝,他才知道,儿子有望搭载“神六”升空。
  
  英雄远征太空
  
  自神舟六号飞船起飞,费俊龙和聂海胜就神态平静,在太空中表现出中国军人的坚毅、果敢和冷静。飞船升空后,费俊龙沉着地发出各种指令;聂海胜手握操纵杆,稳健地进行着技术操作。10月12日9时28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调度指挥员首次呼叫航天员,费俊龙语气平稳地报告:“飞船工作正常!”
  9时55分,医监医生李勇枝开始与航天员通话:“01,从地面观察,你的各项生理指标正常,感觉如何?”“我感觉良好!”费俊龙回答。接着,李勇枝又询问了聂海胜,他大声回答:“感觉很好!”
  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几句对白。神舟六号起飞后,在飞船从上升段到轨道运行段期间,航天员要经受过载、振动、噪声、失重的考验。严重的话,会影响到整个太空操作。训练有素的费俊龙、聂海胜顺利通过了这一考验。当然,对于航天员来说,艰苦的考验还在后面——他们可能会遭遇到空间运动病的挑战。专家介绍,在多天的航天飞行中,空间运动病发生的概率较高。地面监控人员密切注意着两位航天勇士太空中的一举一动,稍有异样,就会立刻做出反应。
  第一天,一切正常。第二天,正常。第三天,精彩的一幕出现了:费俊龙半蹲在地上,用双手撑住船舱地上的两个固定物,然后突然向前,完成了一个前滚翻!之后,费俊龙似乎意犹未尽,又翻了一个。接下来,费俊龙又接连翻了两个跟斗,而且动作一个比一个熟练。这一幕让监控中心的人员轻松起来,他们知道,航天员完全没有受空间运动病的影响,一切正常。粗略计算,费俊龙翻这4个跟斗大约用了3分钟,以神舟六号每秒7.8公里的速度,他一个跟斗就“翻”了大约351公里。
  2005年10月17日凌晨,费俊龙、聂海胜神采奕奕、面带微笑,迈出了飞船返回舱。那一刻,鲜花和掌声包围了他们,神州大地一片欢腾。从昔日的乡间少年,到如今最耀眼的飞天英雄,费俊龙和聂海胜凭着敢于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实现了个人梦想,更实现了中国几代航天人的光荣和梦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