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松柏发新枝
作者:张艺声
字体: 【大 中 小】
康德认为,理念是理性用以达到知识的绝对统一体。它由三种现象结构而成:精神现象的最高最完整的统一体是“灵魂”,物理现象的最高最完整的统一体是“世界”,以上两种现象的最高最完整的统一体是“上帝”。而黑格尔则认为,理念就是美,与现象结合成为直接的妥帖的统一体,与感性形象水乳交融。艺术形象就是理念所显现的感性,形式,是绝对真实的。王建华把德国古典哲学的这两位大师的这段话儿打入电脑笔记本,反复琢磨它的最基本的含义。开始,他感到有点儿抽象,但是当他结合台外创办过程和校园构图造型这两大载体,他对“理念”的哲学含义就豁然开朗了。这时,他想起吴友富有一篇文章叫《品牌立市刻不容缓》,发表于2004年1月6日的《文汇报》上。他又在“上外新闻网”中搜索着,他移动鼠标,上下左右地搜索,果然《品牌立市刻不容缓》抛进眼球了。他把鼠标继续移动,彰显出这样的语言符号:“尽快拥有一批世界级品牌和著名商标,从各方面来全面提升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王建华的思维把它扩散至全国,浓缩至台外,并与上面的康德、黑格尔的论述一起在心中叩动,咬定:“台外的品牌立校刻不容缓。”但是,这个晶牌不是空对空的导弹,而是实打实的基质。这基质是什么?无疑是校园、设备等硬件建设和师资、生源等软件建设。如何建设?我们不能“守株待兔”,也不能“刻舟求剑”啊!我们要用品牌意识的理念,凭借上外的老品牌来弘扬台外的新品牌。
王建华是创办台外的苦行僧、传教士。他用一颗虔诚的赤心、一张传教的嘴巴、一双勤快的手脚来感动上帝。为此,他马不停蹄……
2004年5月8日,王建华在椒江凤凰山庄牡丹厅,对教育界同仁、企业界经理和政治界官员作台州市外国语学校揭牌仪式的讲话。
2004年5月10日.王建华日复一日、连衽成帷,又在教育局领导、教育界专家的座谈会上,代表董事长吴友富教授与台外全校教职工讲话,具体介绍台外的建校理念是“依托上海,主动融入,互补优势,共谋发展”。这是很有战略眼光的闪光理念。王建华接着阐述了十大战术措施也是台外建校的十大特色:双名师制、直升上外、管理科学、强化外语、教学多采、文理并重、理念引导、教材新颖、文化多元和二外选修等。
2004年5月24日,王建华接受《台州商报》记者的采访,并且在“视点”专栏中,发表由两位记者撰写的长篇报道《接轨大上海,打造台州的“精品教育”》。同时,《上外新闻网》发表了一个母亲为孩子选择到台外学习的自述《一个母亲的择校经历——就这样帮孩子选定了学校》。这样的宣传,就是吴友富在文章中所说的:“要改进宣传名牌的方法,应该更多地采用国际上非常成功且通行的整合营销传播的方法;要有相应的留住人才的倾斜政策。”王建华把“人才”首先锁定在“聘师”和“生源”的基因上,这也是建校的一大基质啊!
20叫年8月11日—14日,王建华把中层干部拉到神仙居山庄,召开学校形象工作研讨会。他在这次会议上,作了《关于领导意识》、《关于学校管理》和《树立“品牌”意识,营造形象工程》等一连串讲话,他期望将讲话的理念融合到台外的外形象、内品格的营造工程中去。
2004年8月30日,王建华又在首次台外全体教师职工会议上讲话,说明台外目前的筹备进展态势、办学理念、构想目标,并语重心长地提出对教职工的厚望。
20叫年9月初,王建华接受《民办教育》报特约记者的采访,于当月21日发表了以“接轨上海、借助外力”和“打造精品、理念超前”为核心内容的长篇报道《引进上海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台州精品教育》。
这一系列讲话、会议与报道,就是王建华在筹建台外这一启动工程期间,不断发往沪浙两省市、长江三角洲乃至国内外的一张张“名片”。名片是表示如何将台外这块蛋糕做大做好,名片是表证如何将台外与兄弟学校在乎等友好的竞争中优化办学理念占据优势的地位,名片是如何将台外的晶牌意识在台州、上海两市亮出风采。王建华说:“品牌之所以被信赖,是因为品牌实质上是一种承诺,学校建立品牌的过程就是孜孜不倦地实践诺言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王建华在2004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以品牌意识,作为同心协力、精诚团结、群策群力而锻造形象工程的基石。
B 我们向前逆推130年,时间返回到1873年12月,意大利的一家左翼报纸《人民报》因政治原因而延迟了一年九个月以后,终于发表了弗里德里发表130年以后,被王建华偶然再次翻阅到。他的眸子闪出火花。因为,他自受任台外校长之职以后,日夜所思考的问题千头万绪,但归根到底是如何运用领导意识,搞好行政管理这一主导意识。正当他苦思冥想的时候,《论权威》再次跳进眼框。这是盖莫大于斯的理念了。他翻开《马恩文选》第二卷,拿着一支红蓝双色圆珠笔,又划又批,在“权威一方面表示将意志强加他人,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以服从为前提”这句话的边页写道:这很容易出现长官意志与复活家长制度。接着,他看到下面这样的一句“未来的社会职能将失去其政治性质,而变为维护社会利益的管理职能”时,拍案叫绝,自言自语:“这就是我所需要的运作‘领导意识’搞好‘学校管理’的正宗权威啊!”王建华看到了恩格斯所论述的“蒸汽权威”,即蒸汽时代的权威性,认为权威之于工作,犹如蒸汽之于机器,决定着工作的开始和停止。王建华的思维又发散了:那么信息时代、电子时代的权威性就要以现代科学权威为转动枢纽了。所以,权威不是凝固的单一的,而是流变的多元的。它有政治、经济、伦理、哲学、人格、学术、管理、教育和人文等等一系列权威。就台外这所正在筹建中的新学校而言,一个校长的权威应该是上面所说的各种子权威整合而成的母权威。并且中层干部、班级主任、任课教师等都要各以其位,施行其职。他们对校长负其职责时,对下面、对学生也要有其相应的权威性。但是,这种权威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创,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恩格斯的这句话给王建华以反思,也给本文笔者以思考。我认为王建华既是学术的自治论者(即自主意识),又是领导的权威论者,还是生活的自由论者。他把生物钟拨乱,以子夜——凌晨为写作与思考的最佳时段。但是,他又受时效价值论的“权威”所制约。王建华是时效权威论者,一切生活、工作都要放到时效的天平上受到严格的检验。时效价值成为全校教职工投身工作运转的轴心,也是启动形象工程的轴心。王建华在短短的时限内、小小的空间里,以品牌意识创造台外的形象工程、精品教育。这就要仰仗“非强制性而自觉性”的建校理念作为最大的权威了。
2004年8月11日—14日,王建华把台外中层干部和台州学院一位章老教授请到仙居的旅游胜地神仙居山庄,一方面回顾暑假期间的紧张工作(他们没有放假休息),另一方面部署开学以后的各项工作。但是,他不是事务主义者,而是理性主义者,第一天上午就把权威论的理念推了出来。他积长期从事领导(从1993年开始担任系副主任开始)之实践经验与哲理思考,对小会议厅的中层干部说:“我们在座的老师,上午学习、思考有关领导意识和学校管理的理念以及权威性的建校理念,下午吸纳神仙居的高山理气和流水精气。我们把理念美与山水美用人本、人文、人气调和起来吧!”
王建华对副校长与各部门主管人说:领导意识,对新创办的台外来说主要有八个方面:战略意识、超前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协调意识、敬业意识、法规意识和角色意识等。王建华用哲理性的意蕴、数理化的模式说:“学校办好要素有多种多样,但其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人力资源可以这样具体描述:人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值:人的有效技能的最大发挥率;人的有效技能:人的劳动技能×适用率×发挥率×有效率。”王建华这席话给在座的人员大有耳目一新之感慨。台州首批名校长、现任台外副校长的潘老师说:“王校长的理念治校意识,我们要融进自己的血液进而落实在今后的行动中,干出时效价值与效应、实绩来。”
中间休息时,与会者就纷纷漫谈开来,怎么样强化领导意识与领导权威……
王建华接着谈到学校管理的课题,认为台外应该实施人文化管理、能本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市场化管理和特色化管理等五大管理职能。他强调在全校各部门实施五大管理职能的全过程中,要强化权威影响,但又淡化权力作用,务使“能者有其岗,能者有其用,能者有其利”,营造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风格等五大特色。王建华停顿了一下,瞧了大伙一眼,最后又加重语气说:“学校管理的目的是尊重教工的独立人格和学术自由,让教工挥洒才智,展露才华。”
王建华的这一理念仿若“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下午他们登高山、观瀑布、游碧潭,非但赏心悦目,而且胸襟开阔了。这样,他们对前阶段的工作总结和后阶段的工作部署就置于理念高度了。
一位中层干部把校长的五大特色归纳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他是英语硕士研究生,舍弃一所省重点中学教务主任之职,宁愿到台外国际部工作。在一所刚创办的中等学校立马设立“国际部”,非但是“人无我有”,而且是“唯此为特”了。王建华聘请他来校工作,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是:负责台外的国内外培训、出国留学、游学项目和学校公关的开展以及组成校长、名教师的联谊会。他在暑假期间,就邀请了上外专家侯国金教授到台州市举办了英语讲学。这之后,他又组织了报考台外的将入学新生200来人,由他带队到上海外国语学校和作为上外的分校台外一起与美国纳赛尔文化交流协会举办了名为“My vision”(我的视野)的文化交流。这类有关两国中学生的特色性活动,打开了台州市的中学生的视野。在这里,学习纯正美国元语言、体验多元文化生活、发现上海精彩世界、结识跨国青年朋友。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独特视角看世界——观赏东方明珠、登高88层的金茂大厦观光厅、乘坐磁悬浮列车、同游古镇西塘联欢冲浪,在东方绿洲与美国学生举行攀岩比赛、龙舟比赛等。这一系列活动,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摄人镜头,写进作文(1000字)进行参赛、评奖。凡是优秀获奖者可得到时尚旅行包和纳赛尔文化衫。
这只是“精品教育”的前奏,正式演出的节目帷幕在新学期开学拉开啦!
C 时代巨子在2004年8月31日走完了艰难的初创历程,历史倒计时要从8月31日进入9月1日了。这个日子对台外来说是掀开创世篇华章的新一天。新同学追梦报考台外,坐在教室里上课了。
其中一位班主任郑老师从教已经十三年了,是明星教师。她,没有咄咄逼人的锐利,没有语惊四座的哲理,就像是平平静静的水,温温柔柔的风;一脸微笑,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烙在学生心里。有人笑着称呼班主任是校园“冲锋队员”,只要发生情况就百米冲刺;班主任是学生“高级保姆”,只要有空就围着学生转。春风化雨,从心灵深处散发着导引学生前进的人格魅力,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她常说:“哪怕最调皮的学生,妈妈也不嫌弃。”班主任就是烛光里的妈妈,照着孩子长大;班主任就是校园里的园丁,培育学生成才。王建华在课间休息时碰到政教处负责老师时,就说:“班主任是保护人力资源的天使。我们关爱班主任工作,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人情味教育学生,我们学校就会人丁兴旺、和谐发展呢!”这也是王建华的班主任的教育工作理念吧!
上课的预备铃响了!
这一节是英语课。王建华搞“精品教育”,英语就是“台外”之所以称为“台州市”、“外国语学校”的第一品牌。新学期开学时,学生就眼睁睁盯着这块牌子的良度色彩了。尽管这位老师是上外的挂牌英语教师,但她考虑教学环境的时空差容易造成教学对话的心理差。她要消解这种反差,但能消解吗?上课铃响了,教室里静得出奇,她一跨进教室就听到:“老师早、老师好!”齐声得如同口令。她心头一震,立即用英语说:"Good morning!”这就把学生带进英语环境:“Good morning!”又用英文重复了一遍:“同学们早,同学们好!”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兴趣感。她想第一堂课不能单刀直人、教字母发音、教单词拼音,应该激活师生共同享受英语的乐趣啊!
她像讲故事一样娓娓说着今年暑假,上外开设了“学英语快乐营”、“假期游学班”,与美国中学生一起玩乐英语游戏,增添了学习英语的氛围。她又接着说,我们还举办“剑桥少年英语活动班”,要求高,收获大。她对大伙说:“同学们这学期把英语学好,暑假争取到上海参加‘学英语快乐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