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陕北汉子

作者:赵 石

字体: 【

的谈话后,摇着头说:“你们厂子不行啊!一没固定资产;二没有来往过生意,谁能相信呢?”
  那一夜,他躺在河南一家简易旅舍内辗转反侧,想办法。
  他邀请设备处的负责人来定边考察。他实实在在地谈自己开采油井的打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坦诚终于把对方打动了。河南石油钻采厂决定破例给“定钻”赊销300万元的油井设备。张林森只付了2075元。同时,胜利油田也决定给“定钻”信用贷款和技术设施。油田的负责人乐呵呵地说:“干吧!我们相信你能成功,就头一次给你开个先例吧!我们等你的喜讯。”
  张林森又西上兰州,凭一颗赤诚的心,赊购回锅炉车、水泥车等一批油井配套设备。
  这一段,张林森满脸胡茬,一百七十斤的块头减了四十斤。他经常觉得头晕,家里催他去医院检查,林森说:“没啥,睡一天就没事了!”战友们知道对老总没办法,生着法儿和他喝酒,灌醉了能睡一个通宵。张林森觉察到了,他来个将计就计,假装昏昏大醉,实际关上门,彻夜钻研技术资料,把一个个技术员认为难啃的章节,他都凭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弄得一清二楚。
  无定河的水结冰了,白于山的冬天.来得早、冻得快。呼呼呼的山风搅着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了。山白了、路白了,几十号工人都成了雪白的尤物,眨眼间,气温猛降到零下28摄氏度。汽车在山路上打滑,怎么办?张林森和二十多名工人,推车铲雪,硬把一口又一口的油井安装起来。
  第一口油井终于冒出了黑乎乎的原油。
  “出油了!”工人和乡亲们都喊了起来:“油,咱们山里真的有油!”不知谁抱来一捆玉米秆,乡亲们你拿一根,我拿一根,在泥浆池里冒出的黑油里蘸一下,拿在远处点着了。你一根,他一根,像一支支火把在山梁梁上燃烧着。
  红红的火苗火红的山,
  黑黑的石油烧透了天。
  
  祖祖辈辈苦守高原几千年
  滚滚的油河流在家门前。
  
  陕北汉子汗水一甩八瓣瓣
  油龙昂首摆尾舞高原。
  虽然这口油井产量不大,但它是定边30万父老的希望,凝聚着张林森和全公司人员全部心血和汗水。随后,8口油井先后生产,当年采油2000多吨,上缴国家税金17万元。从而拉开了定边地方石油开采的序幕。
  这9口井名曰“揭盖井”,它们的成功,张林森并未感到满足。
  当时,钻采公司开了个小小的庆祝会。会上他的战友们乘兴把张林森灌了个大醉。他在床上整整睡了一天一夜,门口有几个老伙计轮流“站岗”。亲友们透过玻璃看着他香甜的睡态都会心地笑了。
  张林森一觉醒来,洗了洗脸.又喊叫开了。几位战友坐在面前,他认真提出“科技先导,以油养油,滚动发展,自钻自采”的思路。战友们纷纷提出补充建议。他响亮地向公司职工宣布:打自己的油井!
  他们的行动,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优惠。
  资金是个最棘手的问题,他以公司为己任,提出拆借和工程设备赊欠多条腿走路的办法。仅他个人向亲戚、朋友为公司拆借资金300多万元。众人拾柴火焰高,有的战友卖掉了自己的摩托,有的亲朋把自己的生意停下来,拿出资金支持他……
  当时,的确也有些人为他担心,个人借的钱,井打干了你用什么还?
  张林森当时也捏把汗,拆借的400多万元是大家的血汗钱啊!
  打,还是不打?那晚上他和战友们坐在一块又一次分析了自钻油井的形势。天渐渐亮了,他斩钉截铁地说:“打,干事创业哪能没有一点风险,如果顾虑太多,就什么事也干不成。”
  正值深秋初冬,白于山区的气候反复无常,下午还是艳阳高照,晚上就寒风呼呼。他患了重感冒,高烧42度,人说话很吃力。战友们劝他:“我们干,你到医院吊液去吧!”
  此时此刻,张林森怎么能离开井场呢?打出自钻自采的油井,是自己多年的愿望,梦中都在喊:“打井,打自己的油井!”
  第一口自钻的油井出油了,闻讯而来的乡亲们,骑着骡子,赶着毛驴车,他们来慰问白于山区的英雄好汉。那一天,韩渠山上人山人海.人们欢呼雀跃。数千名乡亲们庆贺这几千年来的第一天。
  张林森面对亲人们,他的眼眶湿润了。男儿有泪不轻弹。他是个硬汉子,从不落泪。但是,面对如此热闹盛大的场面,不由落下了两行热泪。
  他面对欢呼雀跃的人群,拿起扩音喇叭说:“乡亲们,感谢乡亲们的支持。石油钻采公司打出了第一口自钻自采的油井,没有你们的无私援助,是不会成功的,请你们放心,我们会一鼓作气,打出第二口、三口、四口……无数口油井来。石油出,天下富。我们要让白于山区的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韩渠山点红了,原油不断从地里吐出来,火把不断在山上烧起来。火映红了白于山,映红了毛乌素沙漠,工人们和乡亲围着火跳了起来。当地的农民,扭起了秧歌,舞起了狮子。
  这口油井,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定庆1号”。
  无论春夏秋冬,工地上都有一顶发白帐篷,每天深夜灯光雪亮。工人们累了,从那顶帐篷里的灯光中汲取了新的力量,每天晚上都是张总亲自坐镇和工人们一起战斗……他一天都不离开工地。
  定庆1井、2井、3井、4井,钻成功了。4口油井哗哗地流油,当年生产原油12000吨,实现利税303万元。定边石油钻采公司成为全县经济的主要支柱。
  时值1996年,张林森眼看4口井哗哗地流油,却病倒了。他一直发烧,四肢无力。开始,医生认为他这一年生活无规律,起居无常,休息不好,引起了重感冒.吃药打针数日,仍是不见好转。
  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两耳失聪,家里人说啥都听不见了。亲人、战友们多么焦急啊!医生说,张总耳聋了。他被人们送到宁夏自治区首府银川附属医院.诊断结果是病毒侵入了神经,引发中耳炎,导致突发性耳聋。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他的听力只恢复了一半,从此留下了永远的耳病。
  当时他有四十出头,亲人们说:“你呀。干石油不要命,成了个聋子,咋生活?幸好还能听一半。以后,工作起来不要玩命了!”
  朋友们说:“张总,啥事多让我们干,你多指点指点就行了。再执拗下去,身体要垮啊!”
  张林森笑了:“谁让咱是党的干部呢,白于山区乡亲刚刚逢上了好年头,有油就有致富的本钱,我不能退!到时候,这里的山山岭岭处处是油井林立,黑油成河,才算为大伙干成了事情。”
  每逢遇到困难的时候,张林森就想起奶奶,奶奶是他一生中的楷模。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1998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县钻采公司和石化公司分设,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县政府用宾馆作抵押给钻采公司借贷资金。定边县石油钻采公司分设后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分得1694万资产,却背上了2001万元的债务。在资产负债率高达118%的困境中,公司步人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这也是最艰难的阶段。虽然1998

[1] [2] [4] [5] [6] [7]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