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陕北汉子

作者:赵 石

字体: 【

住了。求亲戚帮助,数来数去,没有一家能拿出万儿八千;求工友们帮助吧,凑齐8万元,谈何容易?
  张林森也很着急,职工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他考虑了一个晚上。动用公款吧?公司有严格规定,个人不能以任何理由动用公款。怎么办呢?他和领导班子商量了几次,最后决定开展“少抽一条烟,少穿一件衣,献份爱心”的活动。张林森和公司党委书记高智仁每人捐助500元。在半天内,公司领导、职工人人献爱心,就捐资1.9万元,公司救助医款费5000元,很快,通过各种渠道凑够了所需手术费用。
  这件事儿,在定钻人群中传为佳话,职工们为之高兴,为自己是定钻一员而骄傲。一位副经理对我说:“赵同志,要说石油工人为什么能在白于山克服千难万难,钻出一口口油井,主要一条,张总那种情系职工、关心职工,志在公司发展,一心为老百姓干好事,为国家做贡献的品格,成为凝聚队伍的力量所在。干一件事,特别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大事,关键在于人心的向背,老张那么不要命,不计个人得失地干,我们还有什么想法呢?”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位跟他在石油行业干了十几年的老同志说过这么一件事儿。
  张林森儿子的婚期到了,公司正处于会战当中。他一直在白于山钻井工地上奔波。儿子打了多次电话,他只在婚礼前一天回家看看,又匆匆忙忙地奔赴工地去了。第二天,婚礼正常进行,谁当主婚人呢?只好由他的兄弟出头了。亲戚中有人说,张总为什么这样没有人情呢?
  了解他的兄弟动情地说:“我哥怎能说没人情呢?公司里职工上千名,有多少人家中有困难,他总是伸出援助之手毫不犹豫地帮一把,只是自己家里的事他管得太少啦!”
  是啊!对钻采公司我采访了很多次。开始,我心里也想不通,为什么张总和公司人没有双休日呢?为此,我专门请教了办公室主任杨士元。他笑着说:“这理由很简单,张总为了公司的发展,他考虑到钻井工人没有双休日,公司各科室也就没有了。公司的事儿干起来没有个完,啥事儿都不能出差错,要干得优秀,没时间保证怎么行呢?”
  张林森是个工作狂,他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为了事业,他没有时间照顾瘫病在床的父亲和多病的母亲。在父母归天之后,他内疚了好多年。家中的大小事儿都留给贤淑的妻子去担当。妻子曾笑着说:“他啊,只记得公司的事,连自己的生日都忘得干干净净!”
  在白于山区,农民们给我说了张总一件又一件感人至深的事儿。
  学庄乡是白于山里的一个条件较差的乡镇,张林森和刘庄村攀上了“亲戚”。刘庄村有个自然村叫杨庄,地居深山里。杨庄的杨虎山家有四口人,都是傻子,大概与当地遗传下的地方病有关系。他家住的三间草土房,一场暴雨几乎倒塌了。张林森知道此事后,专门让公司的白生玉副书记到杨庄,拿出2万元,帮助杨虎山盖了三间楼板房。从备料到动工,从内修到安装门窗玻璃,张林森都一一过问。
  在七月下旬的一天,我随白生玉书记到刘庄来采访时,路过杨虎山家,看到两个不同的院落,旧院子的土房已经开始倒塌。新房巍然挺立,崭新的钢木结构大玻璃门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用相机拍下了这组很有意义的一新一旧院落的场景,不由从心里说,张总又为老百姓干了件好事。
  进了刘庄,我见到了三个紫红色脸膛的汉子。他们是刘庄的书记翟清、村长腾泽斌、会计杨进山。翟清给我算了一笔账,钻采公司帮扶刘庄:建学校14.2万元;打两眼深井28万元;春节慰问农民户1.9万元;送科技书5200元;给杨虎山盖房2万元;送他们三个上农广校5200元;供秦川牛饲料1100元。共资助了55万元。为了扶助刘庄农民改变农业畜牧经营方式,担保贷款106.4万元,购良种秦川牛304头,而且扩大到学庄乡共担保贷款192.50万元,购秦川牛550头。
  三个汉子说:“今年,张总又请县农科站来刘庄化验土壤,请老科协的专家传经送宝,给农民们讲合理使用肥料,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门给农民讲农业技术课。刘庄人说,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钻采人像雨滴,哪里干涸哪里滴!”
  临别时,三条汉子说:“给张总拿几个西瓜吧!”白生玉书记说:“话到就好,情我代张总领了。”临走,他们拦住车不让走,从路边自家的瓜地里给张总摘了两颗大西瓜。村长乐呵呵地说:“山里人说不出什么动听的话,让张总尝尝西瓜。要不是他派人给我们打了两眼甜水井,刘庄人一辈子怕吃不上这么好的西瓜!”
  那天,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看到秦川牛,过了半月之后,适逢陕西省老科协开“三农”服务经验交流会.省、市、县一百多名老领导、老专家专门到刘庄视察了秦川牛。在一个偌大的场子里,拴着近二百头秦川牛。枣红色,狮子头,木碗蹄,虎背熊腰,煞是好看,许多在畜牧战线上摸索了几十年的老专家,纷纷和牛群合影。特别是有四头“状元牛”,是村里新近评出来的优质牛,每头奖200元。虽然奖金不多,但可以看出刘庄人对秦川牛的精心饲养,更折射出“定钻”人情系三农,为刘庄人走上以牛致富的新路子的苦心所在。
  无怪乎原省人大副主任,现任省老科协副主任的李天文同志,在大会结束时的总结讲话中说:“特别是定边石油钻采公司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全力支持老科协工作,帮助贫困农民修路、打井、建校、盖房、调整产业结构,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其精神是十分可敬的。”在2005年8月17日,定边县委书记尚洪泽亲自组织的县级领导视察樊学油区现场会上.张林森汇报了定钻的石油发展状况,雄心勃勃地提出开发樊学油区的规划,并响亮地说:“不论哪个乡镇,只要月产石油超过100吨,一年给乡镇拿出200万元‘三农’服务款,钻采发展了,绝不忘乡亲们。”
  当钻采在新安边镇子庄打成第一口油井时,张林森拿出3万元,帮助平庄人通电,并拿出15万元修了一条盘岭大道。那天,县委尚书记亲自到场,平庄村干部双手接过3万元人民币的时候,他嘴里喃喃地说:“张总说到办到,是条汉子!”
  我参加过地处塞上滩区周台子乡中心小学的一场“六一”文艺演出庆祝会。会上最注目的是钻采党委书记韦世忠代表张总赠给该校的30台电脑。周台子乡党委书记高冲云说:“钻采为了支持周台子集中办学,何止支援了30台电脑。这三年,从建校起凡是学校有了经济上过不去的坎儿,张总都是毫不犹豫地给予支持!”在定边县消防大队召开的座谈会上,张总听说榆林市消防总队在定边县消防大队开现场会,会上将展示定边县消防大队军事训练和消防灭火的成果,经济上遇到了困难,张总开口就资助了5万元。
  在张总的家乡贺圈乡五兴庄,和他一起由孩子玩耍长大,后又上学的陈风歧说,林森了不起啊!他在外面干了大事,不忘家乡父老,这十几年来,给五兴庄打坝两座,抵挡住洪水的泛滥;又建学校两处,修路、通电、打甜

[1] [2] [3] [4] [5] [7]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