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铁流交响曲
作者:赵景龙 黄继胜
字体: 【大 中 小】
西钢再也输不起了!但一个坚定的信念时刻在支撑着苗青远:这个项目一定能创造效益。
宛若一支利箭在射出之前的回缩,所有的后撤都是在酝酿着一次迅猛的攻击。面对阻力和困难,苗青远果断决策,力排众议,多方筹资800万元,带领精干人员亲自督战,仅用半年时间就建成了一座储量7万吨的铁精矿粉暖仓。与往年相比,这年少进铁矿粉4万吨,仅这一项,就减少流动资金占用1200万元,高炉、转炉连创月产新纪录,一举结束了西钢三十多年的冬季生产大“塌腰”现象。
从1996年至2004年,共完成大小技改项目126项,投资额计12亿元,成功率100%。
今天,当年的亲历者回想西钢这十年的发展历程,再看到今天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和耸立的高炉,无不感慨万千。苗青远说:“只有那些与我们一起创业的员工们才深深体会到所付出的一切艰辛是那么值得回味。”
第四乐章 再踏征程
凡献身于一种事业的人,就会从那里找到一个向导,一个支柱,一个仿佛能规定他胸内心跳的调整器。
——左拉
发展是没终点的事业,创伟业必然要经过励精图治的过程。浓缩的钢铁精神,折射了苗青远的眼界,他像只凌云雁,不断播种春天的希望。
从建厂投产的那天起到1983年实现8万吨的钢生产能力,西钢用了十七年;从年产8万吨钢到1995年的20万吨钢,西钢用了十二年;苗青远上任十年来,从20万吨、40万吨,再到2003年完成100万吨钢的产量,西钢只用了八年。2005年,西钢预计年产钢140万吨。十年再造七个西钢。
数字是枯燥的,但有时数字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十年征程,弹指瞬间;市场激流,适者生存。西钢何以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大浪淘沙,不断生存、发展并壮大?
苗青远说,是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是西钢人的不懈奋斗。“西钢这十年的历史,我个人的作用不过是沧海一粟。真正的作用主要是来自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及各级领导、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真正的风流人物是西钢人。归根结底是西钢的班子,是西钢人的勤劳智慧,是西钢人的精诚团结,是西钢人患难与共的精神,把西钢抬起来的。”苗青远在谈到西钢人时激动地说,“西钢人经几度风雨沧桑,就像凝重冷却的钢铁一样任凭千锤百炼,纵然是千难万险,我们一定把企业做大做强。”
上级领导说,苗青远是个优秀的企业带头人,有他在,西钢我们就放心;班子成员和员工们说,老苗敢作敢为敢当,胆识魄力过人,是我们最好的搭档和最信赖的领导,他在我们心里就有底,西钢不能没有他;家属们说,苗青远不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但他是西钢一个好的当家人。
就每个企业家创业守业进程而言,都有那悲欢交集的时刻,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是一个企业领跑者内心的孤独和落寞。因为他们选择了一种光荣和苦难交织的职业,一种牺牲和荣誉并存的职业。
“‘十一五’末,西钢的钢产量将达到50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利税达到20亿元,利润超过10亿元。”在我们镜头的焦点中,苗青远谈起西钢的未来时信心十足地为我们描绘了西钢的发展蓝图。我们有充足的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内持续发展的经济都给西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翠宏山铁矿的开发步伐正在加快,竞标俄罗斯基姆坎铁矿的工作正在有效进行,届时,西钢将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拿到国外矿山开采权的企业,具有国内同行业所没有的资源优势;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股份制改造,通过体制创新实现经营机制的彻底转换,将可能产生我们估计不到的活力。西钢之所以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生存发展和壮大,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一群爱西钢、恋西钢,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西钢人。只要谈起西钢人,苗青远总会滔滔不绝,说到动情处潸然泪下。谈及他个人总是谦诚寡语。
西钢人将用生活的芬芳,续写这样的人生凯歌——铁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