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钢铁运输线
作者:金 一
字体: 【大 中 小】
的拖车行驶过去,车头一到对岸,两头都在岸上,自然又形成一座桥,能够减轻对桥的压力。这样的道理你能同他们说清吗?”刘春雷大胆决定:“过桥。”
拖车一到桥头,刘春雷立即上了车,对驾驶员说:“加油,快加油,冲过去!”他心想:“只要上了桥,谁也不敢拦截。”拖车轰然而过,车下的人还没有回过神来,拖车掀起一阵尘土,轻轻松松地越过“雷池”,到了对岸。桥依然还是那座桥,河水依然缓缓地从桥洞流过。而刘春雷这一冲,冲出了个“刘大胆”的外号。
这年,从贵阳变电站搬一台变压器到青岩变电站,要穿过贵阳城区,本来直线距离只有20多公里,在选线时,刘春雷带人满城区绕,绕来绕去,不是人行天桥不够高,就是马路不够宽,最后确定只能通过贵阳的南明桥,这样实际行驶的路线就多出了60余公里。南明桥是一座九孔石拱桥,修建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在600年的沧桑衍变中,南明桥几经重建,一直担当着贵阳市交通要道的角色。
刘春雷多次与市政工程处和交警队交涉,写下保证书:桥塌,桥损,我负责。未果。最后惊动了贵阳市时任副市长江厥中,经过精细的测算以后决定通过。
凌晨零点时分,拖车轰隆隆驶向南明桥,划破午夜的寂静,两辆警车闪着红蓝相间的警灯在前面开道,沿途车辆皆靠边停下。车到桥头,刘春雷跳下车来,走到车前。北面吹来阵阵凉风。他理了理被吹起来的头发,感到今夜特别静谧,警车已经到了对岸。他迈开脚步,引导拖车过桥。一步,两步……两条腿开始微微发抖,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每挪一步都分外艰难。这座只有几十米长的桥,今天似乎有几公里,每迈出一步,他都感到异常沉重,感到身上每一个器官都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周围的车灯都投向这里,桥面上如同白昼。桥两头观望的人们,目光随着刘春雷的脚步移动,屏住呼吸,感觉到来自地心的震动和心律的跳动。人群中不知是谁发出一声:“过去了!”顿时两岸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第二天,贵阳市政工程处签出的一份实验报告书上写道:1995年11月12日,贵州电力系统大件运输车,总吨位100吨,通过南明桥,桥体没有损伤,报市政府。当时,随着贵阳市城市建设推进,对南明桥加固扩宽,还是拆掉重建,存在激烈的争论。结论给决策者提供了依据,成为这次大件重车通行一个意外的收获。
2001年是贵州省推进“西电东送”的第一年,贵州宏电大件运输公司要接大任务。纳雍电厂、金沙电厂和镇远变电站等的大件纷纷到达,需要大件运输公司运送,刘春雷盘算家底,公司仅有一台汉阳造拖头和一台9轴线平板车,他感到有点力不从心。这时,外省的大件运输公司又攻城略地,大肆抢占贵州市场。与其在迟疑观望中被竞争大潮吞没,不如在努力实践中掌握机会争取主动。刘春雷积极出击,一是争取送变电公司领导支持,购买拖头和平板车,增强自身装备实力;二是与省外两家大件运输公司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并以连战连捷的成绩赢得业主的肯定和尊重。当年完成大件运输20件,是几年前的十倍。
2002年,他们又顺势而上引进德国进口的两台大功率牵引车头,如虎添翼,在市场中稳稳站住了脚跟,运输量增加3倍多,完成大件运输64件。提起买那两台大功率牵引车头,刘春雷连连称幸不已。那时一台车头要花300万元,这不是一个小数,而且还要一次付清。当时的送变电公司总经理何渝远一看这投入巨大,便想了一招,买一台二手车算了,万一没有市场,这几百万不就打了水漂。刘春雷急得双脚直跳,他知道贵州“西电东送”项目方兴未艾,也自信自己对大件运输市场的控制力。于是又跑到何渝远那里死磨硬泡,说:“我们这台汉阳造已经十年了,拉八九十吨都很费劲,再不添加大家伙,我这经理可当不下去了。”最终如愿以偿。
抢占市场更是惊心动魄。几家外省大件运输公司靠着精良的装备,咄咄逼人,势在必得,根本没有瞧得上刘春雷手下的这支仅有一台汉阳造的“土八路”。第一个回合,外省大件运输公司纷纷压低价格,想尽一切办法要占领贵州市场。刘春雷找到业主说:“他们把价格压得如此低得离谱,这不是恶意竞标,是什么?半路上,他们让你追加投资,你该怎么办?”业主们谁也不傻,他们心里也有谱,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谁会贴本做无用功?开标结果让外省人大吃一惊.刘春雷他们以合理标中了标,最后他们把这个项目不赚一分钱又转包给重庆某大件运输公司。虽然他们这次让出一单生意,却让对手心悦诚服,结成盟友。盟友在以后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又伸出手来,给予他们有力的支持。这次运作,让他们牢牢地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随着贵州第二批“西电东送”项目相继上马,他们的运输任务更加繁重,送变电公司现任总经理刘钢又敦促他们购买了两台7轴线平板车,让他们羽翼更丰,长袖好起舞,同时能在几条战线上分兵作战。
在贵州送变电公司几任领导何渝远、刘钢等关怀备至的支持下,刘春雷以一个准军人的大智大勇,把昔日散兵游勇的汽车队,打造成一支钢铁运输线,贵州宏电大件运输公司在5年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贵州省唯一的专业化大件运输公司,在西南地区也是首屈一指的大件运输公司。5年来,他们行走12900公里,运送大件278台,吨位数达31600吨。
乌蒙磅礴
浩瀚的历史由无数形象组成,形象又让历史的章节更为丰满和生动,其中也记录着贵州宏电大件运输公司这一英雄群体的风貌!
2005年国庆,我到大方的路途上,就见到这样一幅场景:两台路政小面包车在前面开道,随后跟上一辆大货车,上面装着各种工器具,接着一辆大拖车进入眼帘,车头比两人还高,拉着30多米的车板,光是板下的轮胎就有100多个,车板上是200多吨的变压器,变压器长有七八米,宽3米多,高有4米,四周有几名押运员拿着标杆跟着拖车,拖车不时停下,他们马上凑上去测量车板到地面的距离,调整车板的位置,车队又开始行进。整个车队由十余辆各式车辆组成,宛如一条游走于崇山峻岭间的巨龙,蔚为壮观。押运员时而走在车队的前面,拦截逆向行驶的车辆,时而又得走在车队的后面,拦截同向行驶的车辆,不让它们乱占道超车,随时保证道路的畅通。
最让运输队员头疼的莫过于正好遇到村民赶集了,人货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有时甚至成千上万人围着车队,看热闹,比过年还要情绪高涨,他们兴奋地指指点点,睁着大眼看这庞然大物,任凭你喊哑了嗓子,吼破了喉咙,仍置若罔闻!几十公里路程,顺利时得走九至十个小时,不顺利时,遇上堵车、塌方或者是天气恶劣就不能前进,吃住都在车上,走上几天才能走完。
随着贵州第二批“西电东送”项目的开工建设,大件运输公司每年运输任务递增,仅2004年,他们就行走2657公里,全年运送大件79台,吨位数突破万吨,达11108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