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钢铁运输线

作者:金 一

字体: 【


  第二批“西电东送”电源项目之一的黔西电厂工程大件运输道路,要通过遵义、毕节两个地区的遵义、金沙、黔西和大方四个县,运输里程之长,牵涉面之广,大件公司从来没有接过这样艰巨的任务。尽管沿线地方政府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积极改路改线,加固桥涵。但由于这里已深入黔西北乌蒙山麓腹地,山高谷深,江河纵横,道路险恶,被业内人士视为大件运输的“禁区”。
  按惯例,在大型设备运输前,他们都要先从出发地点到目的地把每一寸道路进行一遍勘测,称之为“走线”。哪里有水坑、哪里坡陡弯急,他们必须掌握。根据路面的破坏程度,有时还得进行填路搬石等道路修补工作,不能处理的立即跟当地路政部门取得联系,寻求帮助。
  2004年国庆,他们从遵义出发,向黔西电厂挺进,首次执行向黔西电厂运送200吨的大件运输任务。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战,出动拖车4台,20余辆车列队行进,车队长度超过100米,浩浩荡荡驶向黔西北。这样的大规模在中国大件运输史上也属罕见。
  这次运输全程有240公里,只有几十公里的三级路勉强能行走,还有100多公里等外级乡村公路。这段公路山高坡陡弯急路险,盘山公路另一边则是深沟险壑,与地面最大落差达百余米之深,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带。事前,毕节地区交通局召开了现场会,要求有关部门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多处需要改进、加固、加宽的路段尽快整修,同时还做出了运大件时将此路段封闭的决定。
  经过勘测,这段路上有300米的道路需加宽(高)或者降坡(坡度最大为17%,最小为10.7%,最大开挖深度需达6米)至8%或者填平硬化;全线沿途垮塌堡坎需及时修复;必经之路上的金沙县袁家河桥、马尿河桥新桥尚未完全建成;大方路段326国道491km+500转弯处(40m),需加宽5米左右,新化街出口内边转弯起坡处外侧需加宽3米缓和段。时间等不及了,负责黔西电厂施工的项目部嗷嗷叫,一天一道催命金牌,搞得他们心烦意乱。
  清晨,他们驶向茫茫乌蒙……
  沿途经过鸭溪、金沙、百纳、化育、普底等十余个县、乡、村、镇。他们对每一个运输环节都慎之又慎,每一段路都如履薄冰,走得顺利每天能走上二三十公里,遇到陡坡险道只能走上七八公里。这些设备有的重达百余吨,有的超长超宽,长度有二三十米,宽度3米多,在运输过程中还要穿街过巷。他们走走停停,两个月后,进人大方县的化育至普底约9公里路段,这是泥结石砌成的乡村便道,路况、转弯半径、纵坡度值均达不到运输要求,与大件运输要求的三级公路相去甚远,由于这里地处煤矿区,每天数百辆超载超重的运煤车从此驶过,便道更是不堪重负,路面坑坑洼洼,就连煤车也难以通过。
  天越来越冷,满天飘起了雪花,将黔西北的大山涂上浓重的白色。这段9公里的路何时才能走完啊!他们心里可一点也没有底。这时,人心出现了骚动,有的发牢骚,有的开始怨天怨地,打起了退堂鼓。这一切牵动着送变电工程公司党委书记张克明的心,设备不能按时运抵,影响黔西电厂投产,关系到贵州“西电东送”这盘大棋。张克明深信大件公司党支部能够处理好出现的问题,同时派出党总支书记孟娜去协调各方。从2000年起,公司党委就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每成立一个项目经理部,同时就建立一个党支部。依托党支部这一平台,做到员工思想有人鼓舞,情绪有人引导。孟娜与党支部一班人向职工讲明“西电东送”的大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及时买来棉衣,送来食品,就地解决队员的食宿困难,排除后顾之忧,保持了队伍的稳定。同时与公司党委取得联系,积极与地方政府一起解决道路存在的问题。
  送变电公司立即组织挖掘机、推土机各1台,一起前拖后推,开挖土石方3000多立方米,降方最大高度达5米;同时组织12辆运沙车对道路进行铺垫;在金沙县城城区段铺设了两条临时应急通道。他们修桥铺路,且铺且行,艰难跋涉,历经3个月苦难远征,终于把大件设备运抵工地。黔西电厂以大门上一幅巨大的横标来迎接远征的队伍:“黔西电厂大件历经3个月,终于运抵。”他们心里真是五味俱全,苦涩难咽,只有他们才知道这幅标语其中的含义。3个月来,大件运输队的弟兄们所受的苦不是这条横标能说清楚的。这点委屈压不倒这群真正的男子汉!
  还没有歇上一口气,他们又驱车200多公里赶往安顺,运送一台150吨变压器到紫云县。该变压器的投运,对当地的招商引资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有几家工厂正在等电开工。安顺到紫云这条几十公里的准3级公路,有5座桥梁需要加固。按通常的处理办法,需要半年的时间,不能确保4月份紫云变电站按计划投运。刘钢得知后,顶风冒雪,前往当地与公路部门取得联系,特事特办,对5座桥梁采取临时加固,仅半个月时间,他们就安全地将设备运达目的地。4月6日,紫云变电站顺利投产。
  
  不屈脊梁
  
  运输队是一个新的考场,检验着一个人把书本知识转换成实践技能的全过程。他们很多人就是从这里起步,开始自己的人生旅途,磨练成为适应现代运输事业需要的专门人才。从这个意义上看,运输队似乎也像一个摇篮……
  生命是一个多元的存在。在情感世界,在精神世界,在熙熙攘攘的大千世界里,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在秒秒分分消逝而去的平凡的日子里,周志能一次又一次踏上崎岖山路。
  周志能是一个不到30岁的大学生,1996年毕业于河海大学。同刘春雷粗犷豪迈的性格相反,身高1.85米的周志能刚来时却文静内向,甚至带着几分羞涩。但这些并不妨碍师傅刘春雷拉着他在男子汉的天地里横爬滚打。几年摔打,活脱脱换了个人。2003年,周志能成长为宏电大件运输公司的第二任经理。年纪不大,却十分老成,谈吐间,充满自信。
  2005年11月,寒流已经悄悄袭来,在初冬风寒料峭的黔山寒水漫漫征途上,周志能的队伍此刻依然默默前行,从一个起点至一个终点,从一个终点又转移到下一个起点。
  11月5日晨,周志能率队在遵义电厂火车站台将发电机汽包搬到运输车辆上,大件运输中,特别是超限的大件运输,对于“装货”是非常讲究的,长一分、短一分、宽一分、窄一分对运输过程的影响都至关重要,汽包属于超长、超重大件运输,长28米,直径3米,重210吨。这样的长度、重量对于蜿蜒崎岖的黔西北山区公路来说,运输难度之大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从遵义到大方电厂有240公里,其多为坡大、弯多、弯急的路段,最大弯度约为180度,路面宽不到8米,要么是左右都靠山的弯道,要么一边是高边坡,一边是悬崖,其中有四五个弯道是运输路上难度最大的弯道,有50公里简直就是乡间毛路。为保持汽包不受损,汽包与车板之间用几十根25公分枕木垫住,用钢丝绳加固。在运输中,由一台警车,一台路政车在前方排障开道,运输车

[1] [2] [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