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多来米骨牌
作者:杨少衡
字体: 【大 中 小】
年跟张子清在同一个大院长大,现于省武警部门任职,人很热心,高层关系很多。有一回张子清到省城开会,老宋领上他,开着车去了郊区一个僻静之处,看那边一个养狗场。那里有条德国种狼犬长得格外威猛,毛色鲜亮,精神抖擞,一见张子清就汪汪叫。张子清把手往前一伸,那狗跑过来,抬起前爪搭在他手上。老宋在旁边发笑,说看来挺有缘。
张子清把这条狗放进自己的轿车,拉回家里。张子清好奇心强,小时候养过军鸽,养过金鱼,也养过狗,他喜欢一些新鲜玩艺儿,至今痕迹犹存,例如时而抓出一副好扑克,或者玩一支拐棒。他看那条狗挺好玩,就要了,没别的意思。回到家里发现不行,得给它找个地方。张子清家居机关大院的宿舍楼,上下邻居都是市领导,大院里还住着很多中层干部,弄个狗在这里养影响不好。那时他就想到陈聪。他让陈聪在东城区给他的狗找个寄养处,陈聪两小时就办清楚了,东城区有个小老板做宠物生意,办有猫场狗场,正可帮忙。于是有一段时间张子清没事就往东城区跑,看那条狗。张子清的妻子和女儿也喜欢那狗,他们的女儿在省里上大学,放假回家时,总是吵着要把狗带回家玩一两天,那狗给他们一家还真是添了不少乐趣。
结果有人把这条狗写给省纪委了。一条狗算什么大事,值得这么隆重吗?原来还有缘故,帮助张子清养狗的那小老板好吹,张子清交代他不要声张,他忍不住还要小炫一番。这老板不甘于做宠物生意,他跟朋友合伙,在外边承揽一些单位装修工程,其中一个工程出了质量问题,有关方面一查,却跟张子清的狗有关系:这小老板以此狗为证,表明自己与市领导关系密切,从而接手了该工程。
这种事与贪污受贿包养情妇没有可比性,实不算什么,但是在关键时刻被弄出来,也属问题。一个领导干部,有时间不去看报纸学文件,弄个狗养,还是个大狼狗,星期天老婆孩子带着那么大一条狗在大院走来走去,这算什么呀?把这与张子清平日里一些喜好,例如下乡打扑克钓鱼什么的联系起来,不免让人产生感觉,于是就没了张三。
张子清发表过一个张三李四说,最终仅属笑谈,狗只是一个外部因素,说到底还是他自己有毛病。张子清比较傲,升迁这类事项,心里也想,嘴上也说,该怎么做也很明白,却总是到此为止,未能深入实施下去。他自己承认,他父亲当过厅长当过专员,他从小在省直机关大院里长大,身边哥们姐们全都是一路货,这个官那个官见得多了,就觉得没什么,反正都那么回事。这么想哪里行?所谓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命运总是眷顾最努力者。准备不足,努力不够,怪不了别人。张子清也算拿得起放得下,在类似事项上并不非常执着。有了嘛很高兴,没有的话也不觉得太失落。但是张三没有了,轮到李四,这个他没想到,也有所不服。李龙章基础没他深,资历比他浅,能力不比他强,做事不如他实在,在干部中的影响力也远不如他,怎么偏偏就是这个李龙章呢?
事实上李龙章也有很多方面不比张子清逊色,在一些事情上的用心和执着更是张子清做不到的,加上其他因素,后来居上也属正常。张子清可以不服气,却不能不服从,而且必须自我调整以适应彼此地位的变化。李龙章当了市长后不再像以前一样凡事让张子清三分,但是对他依然很尊重。张子清卖点老资格,跟李龙章还像以前那样开玩笑,但是不好再管人家叫“李鸿章”了,最多称之为总理。
张子清这种人有时难免意气用事。李四张三加上一条狗,让他感觉丢脸。今后将一直屈居李龙章之下,也觉得心里不平。这一不平让人有些感觉,例如他路也不好好走,手上多了支拐棒,动不动拿痛风嘌呤说事。李龙章不时拐弯抹角,问他脚怎么样啦?百般关心,含不以为然之意。天底下患痛风的中年男子多了,哪见谁动不动拿根拐棒?是不是啊?所以他不以为然。张子清心知肚明。
张子清找了省里一位老领导,提出调离本市。他说自己从小在省城长大,同学朋友很多,回省里也算叶落归根。老领导帮助做了工作,老宋也加上一臂之力。一时之间没有其他位子安排,恰有个单位有空缺,是省贸易促进会,那里的会长已近退休,去了有望今后接任会长,届时也属提拔。这个单位不是张子清很想去的,但是他知道自己也不是总有机会,因此在领导征求意见时表态愿意。也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张子清可能调走的小道消息传出去了,李龙章特地询问,得到证实。当时李正准备调整市长分工,知道情况后即按兵不动,等待结果。所以那天李龙章逼张子清上梁山,提到分工还要调整时,张子清即表示道歉,说事情总没弄好,自己有责任,影响了市长的决策。外边一些干部很是实用主义,清楚他们俩有些纠葛,加上又盛传张要调开,去的是某个比较偏僻的单位,于是就有所表现了。例如陈聪,当年他为张副市长安排养狗,如今一看到张子清,赶紧给他接过拐棒,拿出好酒,却不跟随他上梅岭视察水塘。为什么?所谓不得离开指挥部纯属托辞。严格说来,东城区的防汛总指挥是区长蓝荣辉,不是他,他如此推托,更多的可能是与张子清拉开距离。
所以张子清想念那条狗。该狗已经物归原主回到了老宋那边。
李龙章确如他自己所言,知道金耳环不仅会闪金光,知道水火无情。当上市长之后,他立刻把市区下水系统的改造列为亲自督办的一件大事,首要的就是改造东城区的下水道,包括迎宾路和沿江路,以及滨江公园的下水系统。项目列上去了,钱也有了。他下了命令,要求以最好的设计,最快的速度,于雨季到来之前完成该民心工程。他下命令时言辞极重,提到人命关天,说到了救民于水火。
张子清全力支持,说李市长的决策非常正确。
那时就有人跟张子清说,李龙章真是会筹划,深谋远虑,会算人还能算天。他要是把今年的事放在去年做,可能就当不了市长。东城排水系统的各大毛病都是他自己的手笔,关键时刻摆出来的必须金光闪闪,要是把埋在地底下的老毛病翻出来晒太阳,他还怎么指望?当上市长后再来修补窟窿,这时尽可放手。大事已成,不必担心了。
张子清说不管怎么样,知道这件事得赶紧办,这是对的。
可惜没那么多侥幸,李龙章终究没算过天。积累的问题太多,下水道改造工程未能如期完成,老天爷骤然翻脸,回收了它的金耳环,东城眼下一片泽国。
4
中午过后,雨越下越小,最后只余细雨在山岭间散乱飘飞。
灾难已经无可挽回。市区那边,东城全面内涝,城乡接合部的村庄房屋基本淹平,一些未及撤离的农村灾民攀附在电线杆上呼叫,或者卸下自家的门板在水上划行,其状凄惨。城区街道无不进水,高低楼宇无不矗立于水面,如海市蜃楼影像里的水上都市。美丽宽敞的迎宾大道行驶着武警部队救助灾民的冲锋舟,路两侧崭新的高楼之下,所有地下室全部被洪水灌满,泊停在地下车库里的各式车辆全部淹没于水平,密闭性能特别优良的一些高档轿车如汽艇般漂浮于水面,在水流的推动冲击下互相碰撞,有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