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多来米骨牌
作者:杨少衡
字体: 【大 中 小】
跚而行的历程就此宣告结束。
他们走过迎宾路人行天桥,上了守候在路边的别克轿车,直奔东城区防汛指挥部。陈聪在大门边扶住张子清,除了招呼立刻报告,还有一个动作是接过张子清手中的拐棒,把它递给身后的一个年轻人。
“赶紧收拾清楚,把污泥洗净,水迹擦干。”他说。
“要那么隆重吗?”张子清说。
陈聪发笑,说张副市长光临,不隆重怎么行?他郑重请示,要不要给拐棒抹油?
张子清说:“陈聪你少给我抹油。”
张子清在指挥部里换下湿衣服,一边用干毛巾擦头发,一边听汇报。陈聪报告说,今天东城区的降水集中于中午前后,因雨量过大,泄水不畅,虽排水站全力抽水,一时还是多方告急,城乡低洼地带普遍积水。目前雨势减弱,积水稍退,情况向好。
“有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吗?”
陈聪说,城郊地带各乡镇都报发生房屋倒塌,倒的主要是建于低地、遭受水淹的土坯蘑菇房。也有个别年久失修的危房倒塌。目前没有人员伤亡。
“市领导下过死命令,不得死人。”陈聪说,“这几天区乡村干部天天在下边跑,从破房子往外拖人,谁想死也得看时候,这个时候不行。”
张子清说:“还是那句老话,人命关天,救命水火。”
陈聪笑,说他早几年一直跟着张副市长学习“救命水火”。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搞错了,人家那叫“救民水火”,或者说是“救民于水火之中”,古代文件里的提法,中间那个字是民不是命。张子清眼睛一瞪,说后来才知道?水平太低。咱们一向都知道,但是就要这么叫。一人一命,没有命哪里还有民?他以前解说过,陈聪忘记了吗?
陈聪说没忘记,记得清楚着呢。
他们说的什么事情旁人听不明白,只有他俩彼此知道。
张子清要陈聪调车,不要刚才那辆别克车,要越野车,四轮驱动,马力大的,可以跑山路。他这就上梅岭去。
“那边真没大事。”陈聪劝告说,“张副不必劳驾。”
张子清说不劳驾哪里可以。梅岭梅溪梅一梅二梅三,梅到一块了。没事就好,一有就是大事。东城这里低洼,所谓母猪一尿成灾,下一阵雨积一寸水,这都不是大事。那边不一样,有三颗炸弹,炸了就得死人。
陈聪说炸不了,有人在那里管着。前两天大雨涨水,他就把一大堆人派上去了,一个副区长带队,还有区水利局管技术的一个副局长,现在都守在那里看水塘,随时报告情况,一有风吹草动,立刻采取措施。有人负责,联络也通畅,不要紧的。张副市长在这里坐镇指挥已经足够了,这么拄着拐棒趟着水赶过来,再这么拄着拐棒冒着雨赶过去,他很惭愧,心里哪里过意得去。
张子清说:“你以为我喜欢啊?”
他在东城区防汛指挥部给李龙章挂了电话。一听说张子清打算即刻前往梅岭,李龙章连声说好。
“你去我就放心了。”他说。
张子清问:“李市长有什么交代?”
李龙章说他最不放心的也是梅岭的三座水库,听说有些问题,区里却说情况可以。张子清去掌握,他就放心了,需要的话张子清可以留在那里现场指挥,有问题可以全权处置。东城其他情况张子清就不必多操心,他会交代市防指格外注意。
“好的。”张子清说,“我会及时向你报告。”
越野车到了。陈聪努力张罗,往车上装东西。一应应急物品,包括香烟、打火机、饼干、矿泉水,务必样样齐备。
“不好意思,真是一心想紧跟张副的啊。”他说。
陈聪这是在向张子清告罪,因为他不能跟张子清一起上山。市里有命令,今天县区主要领导必须镇守于各自的防汛指挥部,没有特殊情况,未经特别批准,不准离开半步。陈聪不能离开,安排蓝荣辉跟张子清上梅岭。蓝荣辉是东城区区长。梅岭那边,还有一位副区长和水利局一批人,全部听从张副市长指挥。
张子清却不予认同。他眯起眼睛盯着陈聪看:“你是害怕了?”
陈聪急忙辩解,说哪里啊,跟着张副市长,从来都是勇气倍增。好久没跟张副一起工作,确实特别想一起上山。只是眼下很紧张,真是不敢离开。
张子清笑了笑,说知道了,紧张个啥,就这样吧。
“看看还需要什么?”陈聪问,“我马上让他们备。”
张子清往车上看了看,摇头,说这车上要是有一条好狗,那多好啊。
陈聪脸上顿时显出尴尬。他说张副等会儿,有个东西。
他跑进门厅,几分钟后又跑出来,手中抓着个黑塑料袋,袋里包着个物品。他把袋子塞到张子清身边的小赵手上。
张子清问:“什么好东西?”
竟是两瓶好酒,茅台。
“好啊陈聪,”张子清说,“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陈聪说他知道,这是防汛指挥部,不是宾馆宴会厅,这儿从来没有酒。一小时前张副市长从雨水围困中打来电话,批准他搞一瓶安眠药备用,他才想起来,特地让人备了两瓶酒。不是准备在这里请客畅饮,是要提供给张副市长指挥战斗。当年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强渡大渡河,河水太冷了,大家都冻僵了,还怎么战斗?得想办法。办法就是酒。领导站在河边,吩咐拿酒,下令:“开!”战士们一人一大口,全身热乎。然后领导一挥手,大家跳下水去,上下有劲。这才打赢了。
张子清说:“你瞎编什么。”
他一挥手,让小赵把酒带上。一行人上车离去。
上路之后大雨哗哗再临。张子清要来的越野车显出了优越性,底盘高不怕积水,眨眼间就冲过一块块积水地段。张子清让驾驶员抄近路,他们穿过江原开发区,从开发区西侧开上省道,在大雨中驶往梅岭。
五十分钟后他们到达梅三,雨天路滑,多用了近二十分钟。
梅三及其上游的梅二、梅一都是简称,全称要加上“水库”两字。这三座水库自上而下连成一串,形成了梅溪上的三级梯级水库群,也是三级梯级电站。梅溪发源于梅岭深山,流经两县一区数个乡镇,在市区北部注入平川江,是平川江的一大支流。溪流总长不足一百公里,却因为穿行梅岭山区,集雨面积广大而水量丰沛。梅溪上的三座水库是利用山区地形,在梅溪干流上筑坝拦水,形成水库,以水流落差发电。三座水库分别建于不同时期,从上往下排序命名。梅三水库位于最下游梅岭山区边缘,为三个水库里库容最大的一个。这三座水库都在东城区的地盘上,库容不算大,地位却非常特殊,因为最靠近市区。平时它们默默无闻,并不引人注目,直到这种大雨时刻才突然身价倍增,让许多人操心不尽。
张子清在梅三见到了先前来到这里的相关人员,包括东城区副区长、区水利局副局长,以及梅三电站值班站长等人。这些人在张子清面前喜不自禁,说梅三这里一切正常,没有问题。雨下得很大,在城区可能是坏事,在他们这里却是好事。
张子清说不错。老天爷往这里下的不只是雨,还是钱。
在近期连日大雨之前,这一带是大旱,不仅春夏两季,算起来,大旱接小旱已经连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