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非战争军事行动

作者:苗长水

字体: 【

扁下来。倒在路边的林木,前两天还是翠绿的,现在枝叶已经干枯。一路上旅游点和宾馆的名字很多:赵家花园、将军桥、接引殿、水云洞、逸都丹郡……在那片淹没一个村庄的大泥石流上开出的道路只能走一辆车,而且曲曲弯弯,看不到对面,如果中间遇不上可供会车的平坡,两方向车辆相遇,只有一方往后退一段。引起山崩的是北面一座起码海拔4000米以上的很高很远的大山,向着这面的山体整个儿滑下来。村庄和泥石流里搅到一起,那些埋在我们脚下的悲惨的人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那些人会呼喊的,也许几千年以后的人们才会看到、听到他们的身姿与声音。
  这条路,坐车要比走着的感觉更危险。我们一直开到银厂沟的门前。这是个水泥建的白色旅游景点大门,很结实,只塌了一侧,正面横楣上的繁体书法“银厂沟”三个字完好无损。据说过去这里边有铜矿:有银厂,因而得名。进门不远就是一座规模相当大的“银峰山庄”,全部倒塌。5月17日到达这里的机步旅一营二连,听向导说“银峰山庄”可能有埋着的幸存者,连队官兵边走边跑,塌方猛烈的地方还要绕到河对面,桥都断了,搭木板通过,5个小时才走到这里。连续挖了三天,共挖出遇难者遗体13具,金银珠宝、首饰、手表、手机、相机、人民币、外币等遗物若干,至今还没有认领完。有个商店主人那天刚从银行取回105万元,就被埋进去。战士们把钱挖出来,如数归还。
  再往前,还能走到大海子,但比较危险,味道也很重。这里就是埋了一辆旅游大巴和婚纱拍照车的地方,风景特别美,塌了的木板房像未完成的模型一样,乱堆着。据说起码有两对拍摄婚纱照的新人遇难。摄影师的助手逃出去了,回来请我们的官兵去挖掘。只找到摄影师的遗体,他用摄影包挡在头部,也未能幸免于难。
  再向前还有至今没有打通道路的小海子、燕子窝崖,有旅游景点和寺院。里边的两座山都合到了一起,十几个村组埋了进去,因为5月12日还是农历四月初八,中午正在举办婚宴的人家不少,有的被整个埋进去。现在路全都没了,需要从山上重新开路。
  路边的断桥下,前两天的湍急河水已经被下游的塌方堰塞阻断,形成了湖。湖水是浓重的绿色。一些前两天还露在外边的断壁残垣渐渐没到了水下,水面上还露着木材、门窗、自来水管道、底朝天的浴盆和一些生活用品。
  现在银厂沟所属的九峰山内,机步旅驻有两个营,外边—个独立连400多人。他们每天入村入户,一家家挖遇难人员、粮食,把残存的危房扒倒,对困难群众实施救助。在他们的帐篷营地,我正好遇到龙门山镇的一位廖总,来给部队送锦旗。他的衣服比较脏,赠送仪式也非常简单,只有双方几位领导,把锦旗接过来,拍了照片和录像就结束了。廖总对我讲:“以前这条沟的旅游生意好到什么程度不好讲,凡是有门面房的都是暴发户,雪球越滚越大,假如地震再推迟一个月,到了旅游避暑高峰,死亡不堪设想。”
  战士向连长吕亚洲报告,前两天送下山的一位70多岁的孤寡老汉又回来了,一个人在河对面山上的废墟中,没东西吃。吕连长告诉我:“这个老汉已经被几次送到山下的救助点,几次跑回来,地震这个样子,老百姓对家的思念还是挡不住……”
  机步旅是5月14日夜间11时抵达彭州。本来这个旅的方向是北川,途中机动改为彭州。官兵们本来以为到达后还得先找个宿营地,但是那种震后的惨状,到处都是求救的人群,跳下车立即投入营救。从这天晚上直到15日全天,没有一分一秒的休息。装甲步兵五连连长于燕伟带着连队一口气往九峰山里穿行了24个搜救地点。在某个地点,战士们一进去就发现4个遇难者,一个姑娘头压扁在石头下边,身体露在外面。战士们看到这种场面很悲伤,把姑娘扒出来,用布卷起来;有个兵掏出自己的手绢,捡起一个小碟子,给姑娘把脸部盖好。在银厂沟内的响水洞,是个婚礼现场,他们挖出七具遗体。三排的官兵一直跑到小海子两山合并处,根本就忘了什么是危险。整个山埋了80多个宾馆饭店,里边的情况非常惨。回撤的时候,排长、党员靠着山体走,新兵靠外边。旅长和他们联系不上,带人进去找。16日凌晨,27个小时之后,旅长才在路生遇到于燕伟,于燕伟的迷彩服裤子都撕烂了,太显眼的地方用军用挎包挡着。旅长问他:“这副狼狈样,一晚上跑哪去了?”于燕伟说:“什么也没管没问,老百姓往哪指就哪去,拼命往前跑,拼命扒,就是难走,两边都是鸡窝状村庄……”
  16日机步旅在九峰山方向增加到1500人。老百姓报告过河要走两个小时的一座叫陡峰岩的山顶还有活着的人。先派了侦察兵过去,确定确实有几名老人。这次是彭玉斌政委亲自带着装甲步兵4营一个精干小分队,带着军医,过河,翻过一座山,还要往前再爬。四川的大山有时看着不高,越爬越高。在快到山顶时,找到一个小院子,地震时一块巨石正好砸到院子里。一只拴着的狗吓疯了,不停地狂咬。在院子旁的沟里,有四个老太太,其中一个开始看着好像已经死去,但喂了点水和食物又活过来了。通信不畅,没法呼叫直升机。战士们只好用背包绳把老太太们捆在身上,前推后拉,四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救下来。
  
  2008年5月25日,阴有雨
  
  “凌晨1点30分左右开始下雨但不算大。早晨,一支支连队继续从帐篷营地出发。住在基指营区的一千多名官兵们穿着雨衣,扛着铁锨等工具,在雨中列队,各营、连首长在分配任务,讲注意事项。都是帮群众清理物品、垃圾、搭建房屋等等。出发的口令此起彼伏:“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右-转!工具上肩!”一支支队伍从土豆地中间的道路上走向公路。唐岩峰旅长走在路上。看着行进连队,不时指出问题:“那个扛锤子的兵。你的水壶呢?”那个兵跑下来,给旅长看两个口袋,里边有两瓶矿泉水。
  昨天集团军后勤部的战地沐浴车开到营地,全旅官兵每人五分钟,从下午到夜里,洗了到灾区第一个热水澡。但我问一名战士洗澡了没有,他说:“没赶上,没关系,我用冷水擦了擦就行。”
  官兵们就穿着一身迷彩服,已经很脏了。昨天集团军后勤部特意把我军08式新迷彩服送到部队,抗震救灾官兵每人一套,以供换洗。唐岩峰旅长在点名时间大家:“上级要给你们发一身迷彩服,听说不想要?”官兵们一齐喊:“谁说的!”
  彭州人现在几乎无人不晓济南军区机步旅,威望很高。旅长、政委对指战员的要求很高:我们要做的,就是希望几年、几十年、几百年之后,这里的老百姓还记得有一支好部队,济南军区机步旅!
  我跟着机步旅组织科杨逸飞干事,乘旅里刚增配的勇士越野吉普,去我们军区在通济的医疗队。济南军区抗震救灾医疗队刚刚与我们军区的“铁军”师和我所在的这支“新四军第第一师”机步旅一起,被军委四总部通报表彰为“全军赴汶川抗震救灾先进模范单位”。每支开赴灾区的部队都拼尽全力,能得到总部通报表彰很光荣。我遇到一位四川新闻网的老摄影记者杨光,他一听说我们是济南军区的,就说在

[1] [2] [4] [5]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