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非战争军事行动

作者:苗长水

字体: 【

青川看到了我们的“猛虎师”,说那支部队的官兵一看就跟别的部队不一样,特别有压倒困难的气势。
  下雨给灾区人民增添了压力。公路边的群众都已经住进了帐篷或简易板房,一早就在那些塌房断壁和毁坏的家具用品堆中拾掇着,搬运着。看到有个妇女在雨水里边走边大哭,女儿也哭;丈夫站在一旁的废墟里。不知道是一家人吵了嘴,还是遇到困难。有个男子另坐在塌了一半的特别老式的卯榫结构房框下,那种“奔”字形韵卯榫木结构,中间糊着白灰墙,看来能抗一定震级的。路边田里的土豆植株开着白花,这儿到处都种着土豆。土壤是黑色的,很松,下雨不黏,里边圆石头很多。司机说:“这土很壮。”我觉得这种土壤有可能就是几千年前的火山灰。山上也都是这种土壤,以很容易塌方滑坡。
  小鱼洞桥震塌了,架了浮桥,是进出要道,拥挤着各种车辆,天天堵车。交警在那边的路口上拦截着一些车辆,可能限制进入震区。河里的水弥漫着一层雾。河滩的石堆中插着许多“中铁×局”和国家公路桥梁建设单位的横幅:“桥断了,路没了,还有我们!”“我们在做一切努力!”
  过桥后看封济南军区很多部队、单位,这个方向是济南军区“任务区”之一。济南军区抗震救灾医疗队由五支医疗队组成,军区总医院三支,456医院一支,军区疾病防控中心一支。军区总医院于5月13日凌晨接受任务,野战医疗所第一批141人及20吨装备物资,于中午11点30分从济南乘东航H5000空客航班,与军区和两个集团军“前指”部分人员一起,下午3点15分飞抵成都。冒雨卸载,深夜10点45分到达小鱼洞桥头,桥塌了,指挥部指示他们就在通济中学设立医疗救护所。医护人员中有副高以上职称医生,28人,平均年龄40岁左右,女医护人员30多人,其中“80后”的小姑娘很多,刚从大学校园跨进部队,就经历了这像战争一样的任务。没有部队帮他们的忙,没有灯光,这些男女专家和小姑娘们在到处是砖瓦、课桌、垃圾的校园中清理出场地,四五个人一组,从车上抬下每个几百公斤的帐篷箱、器械箱,不到两个小时,就搭起31顶帐篷,其中大都是双层保温可供手术等多种抢救用途的大帐篷。14日早晨8点30分开始接收伤员,是抵达汶川地震灾区时间最早的一支外地医疗队。
  医疗队中16名女护士,都是我军刚刚开始招收的“非现役文职人员”,这批被称为“军中新旅”的小姑娘大都是“80后”。我见到了心外科护士张静,是个大眼睛、小鼻子,一点妆都不化,笑起来也很好看的小姑娘,还没有过23岁生日,家是山东菏泽定陶,毕业于医学院本科。问她在这儿怎么样,她带着还很天真的孩子表情说:“都挺好的,领导都挺照顾,还算适应……早晨7点进病房,下午7点多才能下来,吃不上饭没关系,他们都给我留着……不算很凉!”
  她曾跟着医生们抢救了一个有机磷中毒的妇女。那个妇女从废墟中逃出来太渴了,捡起路边一个装有20毫升敌敌畏的瓶子,当水喝了。送来的时候呕吐得浑身都湿了,张静和医生、护士们立刻给她洗胃,并把她的衣服剪掉,浑身擦洗干净。晚上又洗一次胃,救活了。刚才她正在科里给一位老大爷烤电,老大爷从废墟中被救出来,身上已经开始溃烂,有的地方都露出了肉,烤的时候都滴水。
  到达灾区的两三天后才有洗脸水,十多天没有洗澡,很难受。张静在家也不化妆,她带着那种天真的微笑说:“经济上时间上都减少负担。”她的女同事们也都很少化妆,到灾区姑娘们根本就没有条件也没有时间了。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说得很简单:“领导都挺照顾,不用担心……”爸爸妈妈都是医生,也只是嘱咐女儿:“好好工作,好好完成任务。”
  这些非现役的“军中新旅”小姑娘们都表现得非常出色。麻醉科护士商杰在大雨中跟着医生们开设营地,像战士一样拼命抬东西,第一次经历这样的锻炼,发起了高烧,还在抬。心外科护士盖艳丽在家就有阑尾炎,科里护士长不让她来,她坚决要来。她去老百姓家巡诊,不慎摔倒,外脚踝骨骨折,领导让她回去,坚决不走,最后是哭着走的。
  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催人泪下的事迹比比皆是。总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贺俊卿5月13日夜里刚从手术台下来,家都没回,上车就出发了。干部三科护士刘莉,自己在家带孩子,出发时孩子没醒,不知道妈妈已经出发了。刘莉给在家的同事打个电话,请她们帮着照顾一下,就奔赴灾区。她担任医疗队第三组护士长。她爱人在军区防化团,也来了灾区。护理部助理时敏秀,夫妻两地分居,同样是自己在家带孩子,出发时把女儿交代给了对门邻居。11岁的女儿在妈妈出发后,把妈妈留下的生活费拿出200元,到红十字会捐献给地震灾区人民。骨创科医生郑洁波,妻子在海军总医院,13日早晨6点打电话,也要出发去地震灾区了。夫妻俩来到震区以后也联系不上,妻子在北川。眼科医生袁晔出发后,妻子由于焦急早产,一直瞒着袁晔。袁晔知道后就给孩子取名袁川。护士张凤、姚金玲都在新婚蜜月假期中。
  他们抢救过一位107岁的老太太罗安群,她从废墟中被救出来——。老太太受了惊吓,被送到医院,非常恐惧,哪儿都不让人碰。医生、护士们抱着她,慢慢地说话,消除她的紧张心理,用方便面做了流食,喂她喝,慢慢缓过来。经过救治,老太太安全地被家人接回家了。
  彭州这样偏远的川北大山,能来济南军区总医院这样高水平的医疗队,很不容易。老百姓们都走很远的路来看病求医。他们已经准备给一些重病人进行大手术。医疗队也尽最大能力走村串户。震后疯狗很多,医疗队巡诊都是三两人一组,女同志也只有再带上一根打狗棍。他们已经救治4000多伤病员。
  医疗队的各个帐篷里,对讲机都在不停地呼叫,叫医生,喊院长,要药品……门诊病房门前,抬着亲人、背着娃娃等待的老百姓围在那儿。护士长徐节正在老百姓帮助下困难地询问一位聋哑老大爷。老大爷是昨天晚上在路上捡到的,当时趴在地上满脸是血。救好以后,不知道老大爷家在哪儿,往哪儿送。我们也看到了那位在废墟中被埋了5天、全身溃烂的老大爷。说心里话,那种情景我们正常人是难以目睹的。小姑娘张静正在照顾他们,她天真地微笑着告诉我们:“医疗队有两个张静,那一个都累晕了……”
  帐篷上的红色横幅写着:灾情险情鱼水情,军心民心心连心。
  
  2008年5月25日,晚上
  
  晚饭后到总政心理专家组的帐篷。四位专家都在:董燕,心理博士;郭小朝,心理博士;孔巧,主任;王焕斌,心理咨询师。十几位战士在这里,帐篷里弥漫着汗臭味道,他们正在专家辅导下做一个“风中劲草”的活动。几名战士拉起手,一名战士在中间,闭上眼睛,随便往任何一个方向倒着,无论哪一个方向都会有战友保护着他。
  郭博士告诉我:他就像一棵小草,如果这个战士对别人不信任,他就不敢倒,这体现了战友团结、互助。这个活动主要是营造一个信任的氛围,让他感到安全,让大家分享他在集体中的感受,让大家呼应他,带起来以后,治疗师就会做一个引导。

[1] [2] [3] [5]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