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1年第5期

镜头的许诺

作者:韩少功

字体: 【

军机相撞之后,美国国会委托的一个小组进行了调查,发现约四分之三的居美华裔对美国尚缺乏认同和忠诚,对美国有强烈的不满和批评,这个比例大大超出了居美犹太裔中同类现象的比例,与中国朝野上下不绝于耳的崇美言论当然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能让很多人疑惑不解。我们无法穷知个中全部原因,但至少能确定一条:居美华裔是美国真正的在场者。美国是他们亲历了的美国,是他们嗅过的、尝过的、倾听过的、触摸碰撞过的以及肉眼全面观察过的美国,与太平洋这边仅仅出现在屏幕中的美国不是一回事。小雁就是这个群类中的一个。这位当年的老插友告诉我,电视向人们喂养了太多真实的谎言。比方说她原以为美国的夜生活是遍地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到美国留学多年以后才知道,这种从电视里得来的印象仅仅属于拉斯维加斯和纽约42街等极少数地区,而那根本不是美国。真正的美国之夜其实是宁静和寂寞,是空荡荡的大街和关门闭户的小镇,比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之夜都要更加清冷难耐。她说电视镜头把美国美化得过了头。
  在我看来,这也是把美国丑化得过了头。就大体而言,美国算得上一个真正勤劳的民族,从不擅长享乐和闲适,才有了夜的清冷难耐。当初西班牙人进人的南美人口稠密,英国人和法国人进入的北美却人口稀少。移民们面对过于辽阔和荒凉的新大陆,秉承清教主义劳动神圣的传统,输入了千万非洲黑奴仍感人手奇缺,于是习惯了凡事自己动手干,总统和部长都得自己当木工盖房子。英国的《名人录》列举名人的各种嗜好,美国的《名人录》里只会记录工作。十九世纪一个观察家评论道:“除美国人外,有谁发明过挤奶机、搅蛋机或者擦皮鞋、磨刀、削苹果和能够做一百件事情的机器?”他们把自己的勤劳延伸和移植给了机器,又被机器催逼得更加手忙脚乱,于是几乎全民性地成了工作狂,包括一部分剥削狂,其实最没有闲工夫去夜总会灯红酒绿。如果他们被影视制作者们拍成了另一个模样,也愿意去看看自己的另一番模样,那也只是疲惫山姆们一个可怜的工余梦想。人们总是缺哪门就想哪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拿到影视大片里去过把瘾也算不错。
  中国观众怎么就很难看到一个大汗淋淋的美国?怎么就很难看到同样勤劳而且正在对所谓现代体制生长着怀疑和批判的另一款德国、法国、英国以及其它?我们的镜头指向是怎样被扭转然后纷纷落入了只有灯红酒绿的例外和偶然?也许,流汗过于普通和乏味,没有娱悦性,没有刺激力,当然也就没有好莱坞一类机构所必需的票房价值。镜头不是上帝之眼,而是由人掌握的,在现代商业社会更是由投资者掌握的。投资者最为清楚,影视是一种好“看”而不便“读”的传媒,其主要销售对象是大众不是学人。这意味着一个史无前例和无可限量的诱人市场,连贫困的国家大批低学历的半文盲或文盲也都纳入其中,文字的阻隔和知识的限制微不足道。这同时也意味着镜头反过来也前所未有地受控于市场利益,必须迅速从学院化向市井化转移:喋喋不休地介绍伏尔泰、弥尔顿、牛顿、海森堡、达尔文、爱因斯坦、莎士比亚、康德、凯恩斯显然过于深涩难懂和不合时宜,只能是商业传媒的愚蠢自杀。聪明的投资者都必须到观众日常欲望那里去争取收视率,用低俗化、娱乐化、消费化的镜头,接近这个受众主体的理解力和兴趣。枪战片和艳情片以及一律加上超高消费的佐料,就成了最常见的选择。航天飞机升空时的突然爆炸,旧金山的灾难性大地震,苏联冷血克格勃的神出鬼没,橄榄球明星辛普森的凶杀疑案,戴安娜王妃的情人与车祸……都会因具有视觉“卖点”而遭爆炒,而“电视新生代”里知道鲁迅的美国人和了解凯恩斯的中国人,都永远会少于百分之三。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视觉“卖点”的世界将会成为编辑间里的废料,将会退出镜头从而隐入黑暗。
  屏幕里的“进步”文明的示范一开始就这样出现了偏斜。有意思的是,这种偏斜常常由观众这一方来大力协助共同落实:即便屏幕上也出现了西方优秀的经典作品,多数观众也可能没去听主角的悲情独白,只是盯住了配角动人的发型或大腿,盯住了背景中地中海岸的豪宅和游艇。一颗龙种居然繁育出了东方型号的跳蚤和癞蛤蟆。他们的心理剪接可以比制作者一刀刀来得更加极端和荒唐。
  小雁多年前那个误解的美国之夜,那种对美国的美化抑或丑化,就是在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这一同谋协作之下,植入了她的想象。后发展国家很多对现代化的盲区和幻影,也就是在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这一同谋协作之下,日益固化成一种强大的意象形态(Iconology)统治。当我把小雁的美国观感告诉一些从未去过美国的朋友时,只换来他们一脸脸的疑拒、冷嘲和不以为然。他们已经眼见为实了,不能相信我的瞎糊弄。这真是没有办法。确保文明融汇的全球性声象交流,曾经给我们送来灿烂文明曙光的那一方窗口,正面临着镜头对西方的危险改写,一如镜头下西方之外的广阔领域也被危险改写。
  小雁仍然留在美国,呆在一个她不断批评又不忍离舍的国家,在那里教书、购物、做头发、想念中国菜、被交警罚款,还参加西雅图反对全球化的抗议游行示威。有时从网上随手发来一封封集会的通知,似乎我也可以随时飞过太平洋去,同她一起向警察盾牌扔西红柿和啤酒罐。我从一叠网络数码照片上看到她在美国的十多年,无法完全洞悉她的复杂历程和全部处境,当然不会作出更多评价。这个世界是越来越小了,已经被密集迅捷的视听信号紧紧联结成一个村庄,但仍然是一个经常呈现在镜头那边的村庄。哪怕是一个近镜头里也隐藏着抵达对方的迢迢万里。我们没法从镜头里钻过去,去邻居那里实现真正的在场,去分享共同的智慧、经验、热情以及命运,去实现上帝式的无处不在。
  我们不是上帝,在屏幕前大概还应保持人的谨慎谦卑。
  
  韩少功,作家,现居海口。主要著作有《韩少功文库》(十卷)。

[1] [2] [3]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