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论人的精神
作者:S.拉达克里希南
字体: 【大 中 小】
我们内部精神就是生命,它以自身的一切形式对抗着死亡。盲目的本能,不思维的习惯,愚昧的顺从,理智的惰性和精神的枯竭。人的宗教必须是人自己的宗教,而不是单凭信任就接受的或权威所强加的宗教。信任和权威可以使人走上一条道路,但使人达到目标的却是他自己的独立追求。精神的创造力现在尚不能在最大的范围内被感受到。这种力量还没有达到充分显现的状态。文明现在处于幼年时代,宗教也正处于发展的途中。人类的进步也应该被看作是社会在精神的道路上逐步转化的一个过程。我们这个世界尚不完善,进一步净化这个世界就是宗教的使命。
由此看来,宗教意味着对人类现存状态的深刻不满和对新生活的积极准备——无论这种新生活是在地上的天国还是在彼岸的天国。它要求从根本上转化人和社会。只有当一个具有经济上基本公正,种族间友爱平等,自由的理智,精神的合作,各国之间真正友好的新的社会秩序建立起来时,宗教才会得到满足。当人不得不依靠辛勤的汗水去谋生的时候,他就必须花费精力去追求食物;但是如果以巨大的勇气和远见组织起一个社会能够保障其一切成员的衣、食、住的话,那么个人就能够自由地去追求思想和精神上的更高级的东西。倘若在所谓的生活力学方面产生一个根本的变化,那么生活的艺术将会获得一种新的动力,人类的命运也必将实现。
只改变外部的形式和制度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转化人们的知觉和感情。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观点上的改变,而是举止行为上的改变。虚伪的理性主义使我们在艺术生活方面只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在政治方面只重视组织机构而忽视自由,在道德方面只重视权威而忽视个人的经验,在宗教方面只重视正统体系而忽视精神生活。修炼我们的整体存在,其中包括修炼作为行为动力的情感,对于复兴世界已经失去的灵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注释:
(1)尼安得塔尔人(Neanderthal man)是人类学的名词,指在德国尼安得塔尔山谷发现遗骨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2)《神学的总结》,q46,n.2。
(3)Cp.伯内特说:“在一切赞同希腊哲学家的人看来,认为他们都是理性主义者的观点肯定是荒谬可笑的。相反,希腊哲学是以这样一种信仰为基础的:实在就是神,与神同源的灵魂必须要达到与神的结合。”——《希腊哲学》第一卷,《泰利士对柏拉图》,第12页。这一点肯定适用于柏拉图。
(4)彼拉多(Pilate)是审判耶稣的犹太总督——译者。
(5)有关奥义书,《薄伽梵歌》以及伟大导师商羯罗、罗摩奴鹀和摩陀婆的观点参见本作者的《印度哲学》一书,第一、二卷,第二版。
S.拉达克里希南(1888—1975),哲学家,1921年被委任为加尔各答大学心理和伦理哲学系英王乔治五世讲座教授,1926年应聘到牛津大学进行题为“印度教的人生观”的讲座,并被授予牛津大学斯波耳丁讲座教授。曾担任印度联邦总统。本文摘自S.拉达克里希南与J.H.穆尔海德编:《印度现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