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范跑跑”事件的冷思考
作者:单正平
字体: 【大 中 小】
“范跑跑”事件广为人知,他事后为其不光彩行为所作的辩护,已为千夫所指。以鄙言得恶评,固其宜也,何须多言!但看到许多相当冲动的道德批判,又觉得还可以再说几句。
人的道德表现大致可以有两种基本状态,一种是在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境中的表现,一种是日常表现。两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理想的儒家君子或圣人,平日有严格道德操守,遇到大灾难才能从容不迫,临危不惧。
但普通人也可能不一致乃至相反。一个日常生活中平庸无奇,甚至有种种毛病和道德瑕疵的人,可能在灾难来临时有大智大勇大德大善的表现。多年来,大灾难中烂崽变好汉、庸人成英雄的故事时有所闻。同样道理,—个日常生活中颇有道德修为的好人,在大灾大难面前可能膝盖发软,“名节”不保;通常我们会把这种人平时的表现追认为虚伪,认为只有关键时刻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品质。其实这是简单化的看法。一个人面临危险时的表现,可能与道德有关,也可能与个性禀赋有关。恐高症患者不敢在悬崖峭壁问去见义勇为,天生怕蛇者不敢蛇口救人,有的人见鲜血即可能晕厥,这样的“懦弱”是否等于道德修养有亏?性格坚强的硬汉,杀人不眨眼的英雄,是否即等于道德高尚?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值得深入讨论。我认为,不能因为一个人偶然的临危有惧,就彻底抹杀他平时的良好表现;同样道理,也不能因为一个人在意外事件中的优异表现,就一俊遮百丑,连他平日一切卑劣行迹都可以忽略甚至变恶为善将他塑造成一个完美的英雄圣人。然而公众舆论通常就是如此。所幸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人的偶然表现,无法遮掩他的全部历史,只要你在社会上混,有心人或好事者总会“百度”出你的陈年旧事。历史已然无法遮蔽,无限量的信息会解构一切道德单面人,尤其会解构一切道德完人。塑造完美的君子似乎不可能了。
但这并不等于我们不可以期待真君子,不等于我们的时代绝对不会出现真君子。
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并不希望,也绝对不能承认,这个世界上全是庸人、小人、恶棍、魔鬼。我们一定希望,也绝对相信,这个世界上应该有而且一定有好人、善人、君子、圣人。人们不会因为一个人小节有瑕疵,而否定他大节上的高尚伟大,所谓小疵不掩大醇,所谓瑕不掩瑜,都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这次地震救灾中有不少这样的人,民营企业家陈光标就是其中一个。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慈善捐助已经持续几十年了。我相信他日常生活中也可能有道德上的瑕疵,但他多年的慈善贡献,足可证明他是一个君子、一个菩萨、一个圣徒、一个真主派来的使者。
古人早已说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以完人要求现实中人,显属苛求。但凡对他人有严酷道德要求之人,自己常常是道德上的低下阶级。所以宽容正是君子、菩萨的待人之道。
突发事件因为事发突然,人凭本能或直觉采取行动,而这样的决定具有不确定性。一念之差,结果可能是高尚善举,也可能是卑劣恶行。尤其是人在面临生命危险时,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和同样出于本能的保护他人(尤其是母亲保护子女、教师保护学生)都可能发生。这种本能或直觉的表现可能与平时的道德修养、人生信仰有关,也可能无关。距今不远的过去,宣传中常有这样的模式化叙事:英雄在(扑向枪眼、跳入激流、冲向火海、压住炸弹……的)一刹那,浮想联翩,想到了党,想到了毛主席,想到了领导的嘱托,亲人的期待,等等,以致后来的记者在采访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英雄时通常也会问:当时你想到了什么?老实人通常会回答:什么也没想。间不容发之际,哪里顾得上思想啊!
具体到范跑跑,正如他的学生所说,要是范老师当时救出一二学生,那就不是范老师了,可见他日常行为与地震时的表现其实具有一致性。但我并不认为这样的解释有足够的说服力。我宁愿相信,范跑跑的跑,是一个不假思索的本能行为,是可以理解因而也是可以谅解的。但他的问题是:事后要用理性的方式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而且理直气壮。结果呢,他给本来在道德上可能中性的本能行为,加载了一个确凿无疑的不道德的行为动机。他也许认为,坦率表达自己的真实内心,就如同卢梭那样,是一种真道德。但很显然,真诚并不能成为道德的标准。真诚的强奸、真诚的盗窃和真诚的欺骗,并不因为其真诚而成为道德行为。范跑跑按自己的思想逻辑,试图使先于学生逃命的本能行为理性化、合理化。
但这个理性化或合理性的根基,恰恰是反道德的、极端的个人主义。事情到这一步,“范跑跑”就是在挑战人类的基本良知了。正如已有人指出的,地震发生时,不顾学生径自逃生的教师当不止范跑跑一人,但其他人没有像他那样公开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经过生死存亡的大考验,事后作反省检讨,从道德层面上看是必须的而且相当正常。恰当的个人忏悔,可能使得不那么光彩的逃命行为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宽容的对待。甚至于,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辩护也未尝不可,但应该局限于个人的内心世界或私人领域而不是公诸于众。公开地,甚至不无得意地为自己不光彩的行为辩护,使原本属于个体的本能选择问题,变成了公众必须面对、必须评价的道德问题。正因为如此,他面临公众的否定性道德审判是必然的。
但公众的批判,就能决定范跑跑一定是个十恶不赦的恶人、坏人么?对范跑跑平时表现缺乏了解的网友们,其实无权把一个复杂的人与他的一个简单行为划等号。但人们确实愤怒了。为什么?
直观地看,一个范跑跑与成百上千的谭千秋老师们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人格的优劣高下,行为的是非对错一目了然,公众能不愤怒么?!
正常状态下,教师中的道德君子是罕见的,绝大多数教师的日常道德表现未必比范跑跑优秀。地震中情况正好颠倒了过来,灾区绝大多数教师表现得崇高伟大,只有范跑跑与众不同地卑鄙了一把。
这样一个“卑鄙秀”,产生了谁也没有料到的效果。范跑跑一跑一辩,把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多年来对教师的不满、怨恨,在地震后的极端情感状态中,借此事件。发泄出来了。人们对教师道德现状的不满,其实也是对整个社会道德状况不满的一个具体表现而已。
当人们义愤填膺声讨范跑跑时,可曾想到,地震前的中国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数以百万计的教师中间,每天有多少不道德的行为在发生?在这些行为中,有多少后果比范跑跑之跑更为严重?
众多教师是否在给学生传播谎言?
有多少中学教师为评职称而炮制毫无学术价值可言,甚至干脆就是抄袭的所谓论文?2008年7月,媒体揭发出,海南教育杂志社编辑部主任董某,利用手中权力,制造假杂志,骗取众多为评职称而花钱发表论文的中学教师,数年来,董某利用手中的版面非法敛财达上百万元。这个案件凸显了职称评审过程中规模极其巨大的学术腐败现象。
有多少教师剽窃了他人的学术成果?无须专门举例,只要在新语丝网站上浏览一过,就可发现,上至院士,下至一般教授,大到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