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沙飞的摄影成就及悲剧人生

作者:高永桢

字体: 【


  影展引起了强烈反响,前来参观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赞声不断。不少学者名流称其为“中国摄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民国日报》、《南国青年周刊》等纷纷发表文章予以好评。
  鉴于沙飞正被当局通缉追捕,有的好心人赞叹之余也有担心,故在留言簿题下“艺术探险”四字忠言。沙飞的父亲看到后对沙飞说:诚哉斯盲,既有开山之意,也有不慎坠崖,身败名裂之虞,一定要深思慎行。然而,沙飞矢志不移,毫不畏惧。当然沙飞也很清楚自己随时有被抓捕的危险。为不连累家人,影展结束不久,他便携带展品前往桂林,设法拜会了广西大学陈望道、千家驹等著名教授。在他们大力支持下,于1937年6月25日至27日,在桂林初级中学举办了第二次“沙飞摄影作品展览会”,受到众多著名学者、教授高度评价。陈望道教授说,沙飞的摄影“极富画意”、“尤具动感”、“对于用美女照片做封、面的摄影时风来说,简直是一种革命”。祝秀侠教授说,“沙飞先生每一张照片,都足以抵得住一部文学作品”,“有思想,有魅力”,“不但在桂林,就是在全中国,也算是影展史上的崭新纪元”等等。所有评论均载《沙飞摄影作品展览会专刊》。
  
  第一个采访平型关大捷的新闻记者
  
  1937年9月,沙飞作为“全民通讯社”新闻摄影记者,第一个采访了八路军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爆发后,沙飞立即离开桂林,北上抗日前线。8月抵达太原,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全民通讯社”任新闻摄影记者。9月经太原八路军办事处主任彭雪枫介绍到平型关前线采访,会晤了八路军115师林彪、聂荣臻,采访了平型关大捷战况,拍摄了《缴获日军的战利晶之一部》、《缴获日军九二步兵炮》、《缴获日军电台》、《缴获的日军汽车之一部》、《击毙的日军战马》、《战士们高兴地背着缴获的战利品胜利归来》、《战斗结束后进抵平型关》等。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有关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战地照片,就是沙飞留给后人的珍贵历史资料。
  
  八路军第一位专职新闻摄影记者
  
  平型关大捷后,沙飞正式参加八路军,并经聂荣臻将军批准成为八路军第一位专职新闻摄影记者。聂荣臻派沙飞去杨成武支队采访,并将自己的“韦尔脱”相机送给沙飞。随后沙飞即奔赴杨成武支队随军转战采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硝烟弥漫中拍摄了《塞上风云(向长城内外进军的八路军杨成武支队)》、《八路军占领涞源插箭岭长城烽火台》、《攻占涞源战斗中我军的炮兵阵地》、《沙原铁骑》、《不到长城非好汉》、《收复紫荆关》、《收复察南蔚县》、《攻占长城要隘白石口》、《八路军115师向晋东北古长城隘口挺进》等大量战地照片。
  
  最早的八路军专业摄影机构领导人
  
  1939年2月,沙飞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新闻摄影科第一任科长,是八路军、也是我党最早的新闻摄影专业机构领导人。
  虽然沙飞在1937年11月已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第一位编辑科长兼第一任《抗敌报》社副主任(主任由政治部主任舒同兼任),但他的新闻摄影一直没有放弃,并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宣传作用,引起了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重视,因此于1939年2月在军区政治部成立了新闻摄影科,任命沙飞为科长专负其责。从此边区摄影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沙飞如鱼得水,大显身手,开创了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新闻摄影事业新局面。为使新闻摄影工作制度化,走上有序轨道,他首先制定了《新闻摄影暂行工作条例》,并以军区政治部名义颁发执行。随后督促指导各军区、军分区和野战部队相继建立新闻摄影机构,形成摄影网。同时邀请摄影家吴印咸编写了《摄影常识》并为之作序,作为对摄影人员的培训教材。除日常单独培养外,从1940年7月至1948年1月,先后举办了9期摄影训练班,培养出一批新闻摄影记者。1942年7月至1947年12月,沙飞又先后4次召开军区摄影工作会议、画报社摄影工作经验交流会、野战军摄影工作会议,总结经验,部署任务,确定方针,讲解《新闻摄影采防规律》、《新闻摄影美学思想》、《火线新闻摄影的经验教训和采访要点》等。经他培养的摄影记者不下千余名,分布在八路军、新四军各个部队,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前所未有。
  
  为白求恩拍照并成为白求恩的知心朋友
  
  1938年,白求恩从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沙飞第一个受命拍摄白求恩工作、生活全过程照片,并成为白求恩志趣相投的知心朋友和亲密战友。
  9月25日,在河北平山蛟潭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聂荣臻司令员和白求恩大夫接受广州《救亡日报》记者采访时,军区政治部主任朱良才指示沙飞:“你除了拍下这一场面外,今后要经常采访拍摄白求恩大夫工作、生活情况,为历史留下宝贵的形象资料。”从此,沙飞便经常与白求恩接触,用相机记录了白求恩在晋察冀工作、生活的全过程,直至白求恩去世。
  沙飞有较好的英语基础,经常用英语与白求恩交谈,增进了相互交往和了解。双方志趣相投,交往默契,无所不谈,并一起到唐河游泳,成为十分要好的知心朋友。白求恩逝世前留下遗嘱,将心爱的“莱丁那相机”赠送给沙飞。沙飞将这件珍贵礼物和鲁迅照片底片,总是一起随身携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发起举办抗日根据地的第一次摄影展览
  
  抗日根据地的第一次摄影展览,是1939年元旦沙飞发起并举办的《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摄影展览》。
  1938年12月,沙飞为更好地发挥新闻摄影的宣传作用,萌发了办影展的想法,得到助手罗光达的赞同。于是二人密切配合,紧张筹备,把沙飞一年多来拍摄的晋察冀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照片底片印成小样片,贴在马粪纸上,再缝在长条布上,挂在军区驻地平山县蛟潭庄的大庙里。1939年元旦正式展出,引起强烈反响,周围数十里的山村群众和八路军战士争相观看。聂荣臻和群众一起观看后高兴地说:“照片形象鲜明真实,战士和老乡们容易看懂。照片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教育工具,要是能够放大,群众会看得更清楚,那就更好了。”很多山村群众都是第一次看到摄影照片,第一次从照片上看到边区军民奋勇抗敌、选举建政、生产建设、文艺演出等生动场面,极为振奋。展后,聂荣臻特意派人将照片送到延安和重庆。受到毛泽东主席好评。
  
  最早在山沟里办画报创奇迹
  
  1942年7月7日,沙飞领导《晋察冀画报》社,在平山县碾盘沟正式创刊,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出版史上“惊人的奇迹”。
  早在1939年元旦举办“影展”后,沙飞就一直思索如何落实聂荣臻的指示,使新闻摄影发挥更好的宣传教育作用。他大胆地提出了创办画报的设想。在当时极端残酷困难的环境里,必需的设备、材料、厂房和技术人员一无所有的条件下,要出画报,简直是异想天开,一般人想都不敢想。沙飞此议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鼓励和支持,他立即拟定计划,和罗光达一起开始了艰难的筹备工作。由于日军频繁“扫荡”,筹备工作时断时续,但沙飞毫不动摇,决心坚持到底。1941年4—6月间铜版试制成功。为配合当时形势和试版,1942年3月20日首先出版了《时事专刊》,又喜获成功。当年5月1日在平山县指角沟正式成立《晋察冀画报》社,沙飞任主任(社长),全社百余人。为安全起见,画报社旋即迁驻更为隐蔽的小山村碾盘沟。画报出版前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在这里进行。沙飞累得吐血,他秘而不宜,咬紧牙关昼夜突击,终于在7月1日装订出五色套版精印的第一本《晋察冀画报》创刊号,为党的生日献了一份厚礼。

[1] [3] [4] [5]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