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毛泽东与中国铁路

作者:赵向红

字体: 【


  
  为《人民铁道》报题写报名
  
  《人民铁道》报创刊于1949年5月1日,毛泽东主席为该报题写了报名。
  1949年初,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迁到北平,当时的铁道部部长滕代远首倡创办一张全国性铁路报纸,并责成后任人民铁道报社首任社长兼总编辑齐语同志承办这件事。此事得到了党中央领导的关心,毛泽东在3张洁白的道林纸上写下了3幅“人民铁道”字样,并在其中的一个右上角画了“Ο”。毛泽东捎话给铁道部和人民铁道报社的同志:“你们让我写报名,我写了3个,你们看哪一个好;我在一个上头画了圈,你们看是不是可以用?”人民铁道报社选择了毛主席画圈的那个报名。
  1949年5月1日,迎着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曙光,带着领袖的关注,《人民铁道》报在北京创刊。朱德和董必武为创刊号题了词,郭沫若又为副刊题写了“汽笛”刊头。
  《人民铁道》报这份与共和国同年诞生的报纸,已走过56个春秋了。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它已成长为铁路系统的重要舆论阵地,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成为一份报道中国铁路的权威报纸。
  
  决策提前修建鹰厦铁路
  
  鹰厦铁路自浙赣铁路鹰潭站南下至厦门,全长694公里,横跨福建全省,是华东地区出海的一条主要干线,这是毛泽东主席采纳了政协委员陈嘉庚的意见决定提前修建的。
  解放前,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省经济落后,交通不便,面积12万平方公里,有着1200万人口的福建省境内竟无一寸铁路。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这个省的经济发展。
  1950年5月,在第一次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陈嘉庚先生提出了修建福建铁路的建议,此后又一再给毛泽东、周恩来写信,并当面向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毅提出这一要求。毛泽东、周恩来对这位政协委员、爱国华侨的建议十分理解和重视,不仅亲自过问,而且认真答复。毛泽东与铁道部领导商量,对“一五”期间修建铁路的计划进行调整,最后拍板决定把纳入规划修建的湘潭至韶山的铁路推迟,优先建设鹰厦铁路。
  在完成勘察设计的基础上,鹰厦铁路于1955年2月动工兴建,1956年12月9日竣工通车,1957年12月验收交付运营。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1958年11月,鹰厦线连通福州的外福线(外洋~福州)也相继通车,福建境内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根本改善。鹰厦铁路不仅在经济上作用显著而且在政治上、军事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后来毛泽东又见到陈嘉庚,打趣地说:“福建铁路修好了,你和陈老总(陈毅)都高兴啦。”陈嘉庚等爱国华侨无不称赞“新中国好,共产党伟大”。
  
  任命北方交通大学校长
  
  毛泽东十分重视和支持中国铁路教育事业的发展。1950年至1951年,毛泽东亲自任命北方交通大学校长,并为该校题写校名。
  北方交通大学的前身是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49年7月,军委铁道部决定,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华北交通学院和唐山工学院三院合并,组成中国交通大学,直属铁道部领导。根据路内其他院校的意见和建议,1950年8月21日,政务院第46次会议讨论决定,将“中国交通大学”改名为“北方交通大学”,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担任该校校长,呈请中央任命。1950年8月27日,政务院下达了“北方交通大学”的更名、隶属(铁道部)及任命正副校长的命令。1950年9月5日,经中央人民政府一届九次会议讨论通过,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通知书(第2939号)”,任命茅以升为北方交通大学校长。任命书原件现存镇江“茅以升纪念馆”。
  20世纪50年代中期,铁道部领导向毛泽东汇报铁路系统的大学生分配情况,提出铁路现有技术干部的数量不能适应现有需要的问题。毛泽东指示:“你们自己要办学校。”根据这一重要指示,全国铁路系统迅速掀起办学之风。
  “北方交通大学”定名后,师生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请毛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铁道部正式函请中央政府办公厅转呈毛泽东,提出了这一请求。
  1950年12月30日,茅以升校长接到中央政府办公厅的信函,内附1951年元月1日下午6时,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新年团拜会”的请柬,这是一次毛主席“做东”的高规格宴请,茅以升和郭沫若、马寅初等科学文化界的著名专家学者被安排在第一席,与毛主席同桌。入座前,周恩来把大家一一介绍给毛泽东,当听到“北方交通大学校长茅以升”的介绍时,毛泽东握着茅以升的手风趣地笑着说:“你也姓MAO,咱们是本家喽!”席间毛主席向茅校长了解了北方交通大学的情况,交换了为新中国铁路建设培养技术人才的想法。在亲切的气氛中,茅以升转达了全校师生想请毛主席题写校名的迫切愿望,毛泽东欣然答应。
  1951年4月20日,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到毛泽东处汇报工作,再次转达了师生的愿望。4月24日,铁道部接到了中央政府办公厅的通知,北方交通大学收到了毛主席的题字,在一张“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信笺上,写了两行“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自己圈定了第二行。题字一到学校,师生一片欢腾,倍受鼓舞。半个多世纪以来,领袖的关怀激励一代又一代学子,刻苦求知,勇担重任,成为中国铁路建设的栋梁之材。
  
  视察黄河铁路大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解放前,由于统治阶级腐败无能和封建体制的束缚,黄河水害肆虐,灾难频发。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主席牵挂着黄河沿岸人民群众的安危。1952年10月,毛泽东亲临黄河南岸考察,视察了黄河大桥。
  京广铁路线河南区段的黄河大桥是一座旧桥,由于大桥的承载能力有限,原来的一组列车要分成两次通过,过桥时间最长需要3个小时。从1950年至1952年,铁道部先后5次组织对黄河大桥的维修加固,竣工后改用大型机车一次牵引,整列通过,运行时间缩短到4分钟,提高效率36倍。
  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在铁道部长滕代远陪同下,视察了黄河铁路大桥。上午9时,他来到黄河南岸的邙山脚下,从东到西,从西到东,反复查看了几个来回。然后,他点燃一支香烟,坐在一个高高的土坎上,居高临下地俯瞰京广铁路的咽喉——黄河大桥。毛泽东指着奔腾不息的黄河对随行人员说:“要确保黄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黄河铁路大桥的安全。”稍停一会儿,他又说,“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不然我睡不好觉的。”在黄河大桥上,毛泽东微笑着与滕代远交谈,询问黄河大桥的情况,滕代远一一做了回答。毛泽东亲切的询问陪同的郑州铁路局局长刘建章同志,“是何年入党?这座黄河铁桥是哪年修建的?经过了加固,目前承载能力是多少?从发展看,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要?”刘建章对毛主席说:“我不懂得桥梁,有一位技术人员是桥梁工程师,请他前来向主席作具体汇报”。毛主席听了工程师的汇报,当场指示:“现在处在经济恢复时期,百废待兴啊,要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勤俭办一切事业!”一个小时后,毛泽东乘专列,从黄河铁路大桥驶过,进入北岸新乡,沿铁路专用线,直驶号称“小黄河”的人民胜利渠视察。
  
  为成渝、天兰铁路题词
  
  “一五”期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铁路运输迅速增长,既有的铁路运输能力渐渐不能适应,局部地区发生线路及站场堵塞。铁道部提出了旧线改造和新线并举的方针。
  根据毛泽东主席“要使中国工业化,必须大大地发展铁路”的指示,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铁路建设。为改变旧中国铁路少而偏的状况,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新中国刚刚建立,在财政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政务院决定拨出巨款,修建西南、西北铁路。从1950年开始到1952年,先后建成了成渝(成都~重庆)、天兰(天水~兰州)、来睦(来宾~睦南关即今友谊关)铁路。“一五”期间,全国新建铁路4890公里,全路的里程较解放前增长了22.5%,达到26708公里,改变了旧中国铁路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构建起了内地铁路网的骨架。
  

[1] [2] [3] [5]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