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三一八”惨案八十周年祭

作者:余育国

字体: 【


  “是官府给的。”
  “不!”刘和珍用清脆的嗓音说,“不是官府给的,这粮和书都是老百姓的心血,我们要努力读书,才对得起老百姓。”
  小小年纪的刘和珍,语音虽然稚嫩,但敢于说“不”的精神,已经有所展现了。
  
  片断二:冲破封建罗网的学子刘和珍
  刘和珍进入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后,新文化运动正在全国兴起,各种宣传民主思想的刊物,雨后春笋般地创办起来。刘和珍广泛阅读各种进步书刊,像《新青年》、《新潮》,《外事日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都曾使她百读不厌。在这些进步书刊的熏陶下,她的视野逐步开阔,觉悟日益提高,她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前途,也深深感到青年正肩负着改造旧中国的重担。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了。追求民主与科学的火种立刻从北京燃向全国,青年学生冲出校门,走上街头,刘和珍也起而奔走呼号。组织女学生在校园、饭厅、教室慷慨陈词,声讨反动政府的卖国罪行。刘和珍写了大量标语,动员同学们用白竹布做成宣传旗,5月12日一早便带领大家冲破阻拦,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并以江西女学生界的名义,拍电报声援北京学生运动。
  学校当局等斗争的高潮一过,又立刻重申了女校的种种清规戒律,一度被冲开的校门又被重新关闭起来。过去,女校有一条束缚学生的校规:每个学生发给红白两块纸牌,在校时红牌挂在学监房里,离开学校必须由家长持白牌交给学监,然后学生领取红牌随同家长一道离校。否则,不能出校门一步。另外,还严格规定:学生不能会客,不能通信等等。这些规定,看似是为了保护学生,但被刘和珍等进步学生识破,她们认识到校方企图用这种强制手段,设置重重障碍,把学生囚禁在牢笼里,使她们与外界完全隔绝,不能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行列里去,而俯首帖耳地听任政府的指挥。刘和珍来到各个寝室,鼓舞大家起来反抗。她设法与江西学生联合会取得联系,成立了女师学生会,并发动全校同学冲出校门,和南昌各校学生会合在一起,跟政府据理抗争,强烈要求争取行动自由,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校规。
  在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面前,政府怕事情搞僵,不得不妥协下来,连连允诺:修改校章,取消红白纸牌,每星期三、六可以会客,可以自由通信。
  斗争胜利了,刘和珍却遭到了学校当局的处分。校方贴出布告:“查戊班学生刘和珍,目无法纪,不遵守校规,聚众要挟学校,本应开除学籍,姑念初犯,着记大过一次,以儆效尤。”布告贴出,同学纷纷前去安慰她。刘和珍坦然地对大家说:“我们从此能和男生一样自由地进出校门,能参加校外许多活动,这就好了。学校不敢开除我,记个过算得了什么?”她这坦荡的襟怀和大无畏的反抗精神,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敬佩。
  
  片断三:觉社骨干与时代之花的刘和珍
  刘和珍说:“开路的人总是要担一点风险的,有时甚至还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她还说,“因为我们是在同旧世界告别,朝新世界迈进啊!”
  1922年,南昌市各校一些进步学生,纷纷创办各种学会,出版进步刊物,以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和社会人士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在女师,刘和珍和几位进步同学发起组织了“觉社”(取“觉悟青年之社”之意),刘和珍任总务股干事。“觉社”是五四运动后江西最早成立的女子进步团体,它提倡婚姻自由,社交公开,反对封建买办婚姻;提倡白话文,反对八股文;并组织青年参加爱国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
  “觉社”成立之后,刘和珍对几位同学说要办一个周刊,这样可以交流思想,研究问题,抨击时弊,觉悟就提高得更快了。大家都表示赞同,并一致推选她担任主编。周刊定名《时代之花》,刘和珍负责编稿、发行等多项工作。《时代之花》一共出了7期,深受各校青年学生的欢迎,许多人争相传阅,从中受到鼓舞,增强斗志。袁玉冰在《江西的出版界》一文中,对觉社创办的刊物给予很高的评价:“这种周刊,不单是女界的‘明星’,就是江西出版物中,也算是很不容易看到的。”
  1923年春,江西的封建军阀疯狂向进步力量进攻,逮捕了当时进步运动的杰出领导者袁玉冰。刘和珍得知战友身陷囹圄,非常愤慨,千方百计进行营救。她一面发动江西舆论界集中火力,揭露和谴责军阀侵犯人权的罪行;一面写信给北京的进步同学,要求他们多方奔走,呼吁北方进步报刊予以披露,给江西军阀施加压力。经多方营救,加之社会公正舆论的谴责和抗议,军阀政府不得不将袁玉冰交保释放。袁玉冰出狱的当天晚上,刘和珍等十余人举行集会欢庆斗争的胜利。
  
  片断四:领导北京女师学潮的刘和珍
  1923年夏,刘和珍从江西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保送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深造。她和一道入学的同学互勉说:“我们决不附入社会庸人之流而虚度自己的年华。”当时女师大校长许寿裳先生,知识渊博,思想进步,作风正派,常常鼓励学生在各种学派和思潮中独立思考,提倡科学与民主。许聘请李大钊到校讲授《社会学》、《女权运动》;又聘请了鲁迅来校讲授《中国小说史略》,刘和珍亲聆了李大钊、鲁迅的谆谆教诲,拼命地吸吮着知识的乳汁。她饱满的爱国热情,刚毅的性格,干练的处事,优秀的成绩,很快便博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和信赖,不久就被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成为当时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4年2月,北洋军阀政府任命政客彭元彝为教育总长。这一任命引起了整个教育界的极大愤慨,许寿裳和其他一些国立学校的校长一道愤然辞职,以示抗议。这时,一个叫做杨荫榆的女人,趁机收买了一批主张女人治女校的“唯女权论者”为她捧场,当上了女师大的校长。广大师生对这个“洋婆婆”非常不满。为了抗议杨荫榆在女师大的黑暗统治,鲁迅退还了女师大的聘书,宣布辞职。鲁迅的辞职,引起了全校的哗然。刘和珍当众愤慨陈词:“杨荫榆当了校长后,歪风邪气上升,学风败坏,并以整饬学纪为名,镇压学生,长此以往如何了得!”她和同学们一道勇敢地站在鲁迅一边,和杨展开了坚决的斗争,一面组织同学发表宣言,把杨的丑恶行径公布于众;一面派代表赴教育部,控告杨在女师大的黑暗统治,强烈要求撤换杨。学生们把这场斗争称为“驱羊运动”。刘和珍还和同学们起草宣言发表于《京报》,不承认杨为校长,并发函致杨“特请即日离校”,气得杨两眼发直。
  1925年5月7日,杨荫榆利用学生爱国热情,在校内布置了一个“国耻纪念日讲演会”,并登台自任主席。刘和珍满腔怒火,带头哄场,把杨驱逐出会场。为了对学生施行报复,杨宣布将学生自治会的主要干部刘和珍、许广平等6人开除学籍,勒令离校。面对杨的迫害,学生自治会召集全体同学在风雨操场开紧急大会,决定把杨荫榆赶出学校。杨闻讯潜逃,学生自治会查封了校长办公室,并派人看守校门,严禁杨入校。斗争越来越尖锐,刘和珍接连几夜薄席铺地,在校门的石阶上过夜,准备喋血校门,誓把“驱羊”斗争进行到底。
  
  片断五:应是“三一八”惨案中喋血的刘和珍了。
  这个片断很多人都知道,我不想写。从前面4个关于刘和珍的历史片断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刘和珍的喋血是必然的,她的命运是由她的性格与思想所决定的。鲁迅在回忆她时反复说,她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实际上,我以为这只是对刘和珍外表的描绘,实际上温和的表面包裹一个桀骜不驯的心。
  四
  段首祭文:中华民国的军人服从军阀的命令去杀追求真理的学生,并用墨写的谎言去掩盖血写的事实,这只能导致血债的偿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利息!
  

[1] [2] [4]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