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小凤仙的苦涩人生

作者:于继增

字体: 【


  小凤仙等到的却是心上人的死讯。她捧着登有蔡锷讣告的报纸,又拿出不知读了多少遍的蔡锷给她的信,悲痛欲绝,泪如雨下。
  她虽然与蔡锷相识、相交只有两年时间,但炽热的爱情已经矢志不渝。她的命运已和蔡锷连结在一起。她想起临别的时候蔡将军说的话,“等回来就同你结婚”。后来蔡锷的母亲知道了为掩护儿子出京,他们有意演了“苦肉计”,制造家庭不和的舆论,以麻痹袁世凯,蔡母很受感动,就派人接小凤仙来家里,但她没有同意。她感到自己“地位低微,文化粗浅”,配不上蔡将军,更怕给他带来麻烦,宁肯做他的红颜知己。后来她曾后悔地对人说:“唉,我的命不好,当时跟老蔡走就好了。”
  蔡锷的灵柩运回上海,上海军商学各界及驻沪使节为他举行追悼会,中央也派员致祭,素车白马,竞集沪滨,极尽哀荣。小凤仙托人送来一副挽联:“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东吴名将周瑜35岁英年早逝,以小乔相伴威震三国;隋末英雄李靖,在红颜知己红拂跟随下横扫岭南。他们都是小凤仙景仰的偶像,以此怀念她与蔡锷非凡的恋情。
  国民政府也在北京中央公园为蔡锷举行隆重公祭,前去参加祭奠的有黎元洪、孙中山、冯国璋、段祺瑞等首脑以及政府各部、驻华公使、各界群众,灵堂大厅摆满了花圈和挽幛。
  孙中山写的是:“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梁启超写的是:“国民赖公有人格,英雄无命亦天心。”
  堂中一副用白缎书写的挽联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只见正文前的一行小字写着:“今世知音来生续缘松坡先生小别”,落款“凤云敬挽”——这是小凤仙请著名的笔记小说《新世说》作者、北洋政府法制局长易宗夔代撰的中国近代的一副名联,写的是:“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据说公祭时,小凤仙身穿蓝布大褂,亲往志哀。当她随民众步入灵堂向蔡锷遗像鞠躬时,被京师大学堂的学生、小凤仙的好友苏芸发现,并看见她哭昏在栏杆旁,连忙扶起,她们约好在云吉班细叙。可是当苏芸第二天来到云吉班时,见到的却是小凤仙留下的一份绝命书。遗书写道:“妾与蔡君,生不相聚,死或可依。或者精魂犹毅,飞越重洋,追随蔡君,依依地下,长作流寓伴侣。如或不能,妾愿化恨海啼鹃,望白云苍莽中,是我蔡郎停尸处,夜夜悲鸣罢了。”这份泣血别书传遍京城,脍炙人口。
  当时的报纸上盛传小凤仙自杀,以身殉情。但1916年11月30日的《长沙日报》却有一条《警署传讯小凤仙》的报道,说警察就“殉情”之事问及小凤仙,她则回答:“几与蔡先生感情殊笃,彼闻其死,不胜悲痛。”警官说生命至重,不可轻生,她却说:“个人之事,可不必管。”
  但从此她便人间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年她17岁。
  曾有人作诗叙述他们的惊世情缘:“英雄儿女意绵绵,红拂前身小凤仙。瑶树琼花零落尽,白头宫女话当年。”
  就像白头宫女说着唐玄宗的传奇故事,小凤仙当年的凄美与辉煌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对她是生是死的种种猜测也一直流传不断。她真地追随她的蔡郎而去了吗?
  
  无奈的求助
  
  可以肯定地说,小凤仙并未殉情而死;那么她消失到哪里去了呢?
  几十年的追踪探访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
  那天深夜,她写下遗书后便悄悄离开八大胡同,踏上开往天津的火车。她本来想在车上自杀,但意外的列车事故使她无暇顾及,也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在天津租了一间大院的陋屋,靠替别人做手工度日,开始了隐居生活。
  直奉战争在京津两地打响,奉军一位姓梁的师长率部进驻小凤仙居住的大院,于是他们认识了。小凤仙被其军人气质所吸引,梁师长也钟情于小凤仙的美貌和谈吐。不久奉军兵败,梁师长带着小凤仙来到他的老家辽宁铁岭,做了他的四姨太。1940年梁病故,小凤仙便和梁的马弁王尚世生活在一起。小凤仙在铁岭举目无亲,想到这里就是自己最后的归宿吧,就拿出积蓄盖了6间新房,拴了两辆马车,还开了一爿“广元和”糕点铺。据说后来王尚世拿着小凤仙的钱出去做生意,结果一去不归。她便卖掉房产,解放时流落到了沈阳。
  无所事事的小凤仙常到皇姑区的金城电影院听评书。早已丧妻的李振海也是个爱听、爱讲评书的老书迷。两人都住在大西门附近,这样一来二去就熟悉起来了。1949年,53岁的李振海和49岁的小凤仙结为秦晋之好。从此,她便成为3个男孩、1个女孩的继母。她还改为“张洗非”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她在沈阳共生活了5年。
  “其实,小凤仙与父亲在这之前也许早已认识,”已有76岁的李桂兰回忆说,“我父亲李振海年轻的时候在张作霖大帅府上做事,那时小凤仙常来沈阳看望赵四小姐,因此我父亲完全有可能认识这位张府的常客。两个人有个最大的共同爱好,就是特别爱听评书。”(马薇:《小凤仙在张氏帅府结下最后情缘》,载2005年10月27日《时代商报》)。据李振海的子女说,他们的父亲离开张府后到中街一家金店烧锅炉,解放后在张学良胞弟张学思帮助下,进入东北人民政府当锅炉工。小凤仙先是在一家被服厂做工,以后到东北人民政府统计局出版部一位叫张建中的人家做保姆。他们夫妻虽有些收入,但由于家里人口多,生活仍很拮据。
  1951年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率团去朝鲜慰问志愿军,途经沈阳并演出,下榻于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招待所。小凤仙闻讯后,很想见见这位昔日在北京时的旧相识,并想求得他的帮助,就给梅兰芳寄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梅兰芳同志:
  闻已来沈,不胜心快。今持函拜访,在三十四年前,于北京观音寺(名字记不住了)由徐省长聚餐一晤,回忆不胜感慨之至。光阴如箭,转瞬之间,数载之久,离别之情,难以言述。兹为打听家侄张鸣福,原与李万春学徒,现已多年不见,甚为怀念。
  梅同志寓北京很久,如知其通信地址,望在百忙中公余之暇,来信一告。我现在东北统计局出版部张建中处做保姆工作。如不弃时,赐晤一谈,视为至盼。此致,敬礼。
  原在北京陕西巷住,张氏(小凤仙)现已改名张洗非。来信通讯处,南市区,大西区德景当胡同二十一号李振海转交张洗非。”(引自许姬传:《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中华书局1985年5月版)
  梅兰芳收到交际处传达室送来的这封信后,兴奋异常,他说想不到小凤仙落魄沈阳,这人可不能不见。人家在关键时刻仗义勇为,为国家出过力,我们比不了,我们只是在舞台上唱唱戏。立即写信约她出来晤面。小凤仙那天穿上最好的衣服,打扮得像过节一样,在继子李有才的带领下来到交际处,但没有见到梅先生。第二次小凤仙带着女儿李桂兰又去,“即使这次我们也还不知道继母就是小凤仙。不过看到京剧大师对她的客气程度,隐约感到,继母决不是一个普通人。”李有才这样回忆当时的印象。
  这次小凤仙与梅兰芳作了一次长谈,并交给梅当年为追悼蔡锷亲笔写的一首诗:“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泉台若无觅君处,愿化啼鹃望东瀛。凤云绝笔。”梅兰芳见到这份30多年前的信物,不胜感慨。这次与小凤仙的会见,在座的有梅氏夫妇和梅先生的秘书许姬传。据许姬传后来撰写的《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记载,当时小凤仙向梅先生叙述了自己的身世和沦落烟花的经过,以及与蔡锷相识并帮助她逃离虎口的情况。当她讲到蔡将军曾经为她赎身,给她来信谈到在讨袁护国战争中喉疾加剧,去日本就医逝世时,声音哽咽,泣不成声。梅兰芳关切地询问她的生活情况,她感慨万分,讲了她30多年的颠沛流离和目前状况,“起先在一家被服厂,现做保姆工作。我是靠劳动吃饭。”梅安慰她说:“你的生活问题,我跟交际处商量一下。人民政府一定会照顾你的。”当天,梅兰芳宴请了小凤仙,分别的时候还送给她一笔钱。
  

[1] [2] [4]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