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我采集“学习雷锋”题词经过

作者:纪 敏

字体: 【


  邢老笑笑说:“说起来,当年我们也是急于想知道毛主席能不能写题词,以及怎样写题词。这期间,我们曾向毛主席办公室挂了两次电话询问。一次是我打的电话,一次是我让别人打的电话。记得接电话的是毛主席办公室工作人员叫林克的。他第一次答复:信收到了,主席看过了,没有表示态度。我一听‘没有表示态度’,说明主席正在考虑,这足以让我们振奋了。过了几天,我们又打了一次电话询问。回答是:‘主席已决定为你们写题词。’听到这一回答,编辑部的同志都更加兴奋。于是,我们又接着请主席办公室的同志转告毛主席,《中国青年》‘学习雷锋专辑’准备3月1日出版,付印时间是2月26日,请主席最好能在2月25日前写好题词,因为印刷还要有近一周时间。2月22日下午3点,随着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好消息果然从中南海传到了《中国青年》编辑部。毛主席办公室工作人员说:‘主席为你们的题词已经写好了,请派人到中南海西门来取。’当时,编辑部年轻的摄影记者兼通讯员刘全聚同志,立即骑上摩托车,向中南海奔去。几十分钟后,毛主席书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时,全杂志社轰动了,团中央机关也轰动了……”
  
  听了邢方群的回忆,我又进一步询问:“当年,毛主席为什么只写‘向雷锋同志学习’,而不写向雷锋学习什么呢?”
  邢方群回答说:“这个问题,我就说不清楚了。你想问个究竟,最好去找当年毛主席的秘书林克。林克同志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我有他住宅电话。你同他联系看看。”
  回到新华总社招待所住处,我便按照邢方群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给林克家挂通了电话。恰好,接听电话的正是林克本人。我先很客气地作了自我介绍,说明了来意,一再重复从邢方群那里获知林克同志是当年毛主席为学雷锋写题词的第一见证人,很想登门拜访,请林克同志能把这段极其珍贵的史实过程翔实记录下来。但林克用微弱声音回答我的一些话,竟像冷水浇头似的让我大失所望。
  林克是江苏省常州人,1925年11月2日生,1949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经济系,校长是美国驻南京国民政府最后一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9年北平解放前,林克就在学校从事进步学生运动。北平解放后不久,林克被新华总社国际部录用为该社记者、英文翻译、编辑组长。1954年秋,毛泽东提出要学习英文,经当时中宣部副部长吴冷西审核,推荐给毛泽东任英语秘书。自1954年秋,到1966年7月文革初始,林克一直在毛泽东办公室工作,不单教毛泽东学习英文,还负责每天向毛泽东汇总简报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兼处理办公室文电来往、资料管理等日常事务。1970年至1979年,林克又回到新华社总社国际部工作。之后,到1986年,林克被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发达国家经济研究室主任。1996年12月,病故于北京。
  1990年第一次打电话给林克时,林克回答说:“很抱歉,实在对不起,目前我还不能接待您。因为我患肺癌,有一叶肺已经切去了三分之一。刚做完肺切除大手术不久,前天才办理出院回到家里,大夫让我安心静养,约我写文章恐怕是不行了。”听了林克的回话,我很心痛,又一时不知所措。当时林克在电话里一再重复:“好吧,就这样吧。我支持你们编辑出版这本书,只是我现在无能为力……”我发觉林克要马上撂电话,情急之中,歉疚地对他说道:“林老,真对不起您,打搅您休息了。只怪我当了多年新闻记者,养成一个怪毛病,只要盯住了某一位采访对象,就会紧追不舍……”林克忽然好像精神振奋了一下,插话追问:“您是哪家报社的记者?”我照实回答:“60年代,我曾是新华社记者。”林克追问:“60年代,我也是新华社记者,我怎么不认识你?”我回答:“当年,我是新华社辽宁分社工业组的记者。分社社长是鲁蛮,浙江省人,他是延安时期的‘老新华’。副社长……”林克又插话说:“噢!原来我们俩是一家人。当年我在新华总社国际总部工作,后因工作需要,才调到毛主席办公室。”我也兴奋起来,说:“难怪林老您不认识我。您是总社国际部编委会直属下的一位业务骨干,我是总社国内部编委会下属的一个省分社,又下属的一个工业组里的小人物。”
  我们之间一时近了许多,林克说:“说真格的,目前我身体状况确实不好。这样吧,让我试试看。您提出的要求,我已经听明白了。我若能写,就把稿子直接寄给你。你也不要再来了。若写不出来,请您也别责怪我。现在,我确定有困难。”
  我回到抚顺以后,又给林克写了一封信,向他表达感谢和问候之意,并请他务必注意保重身体。只要感觉身体还可以,就顺手写上一小段,千万不要写得过久,累坏了身体。还提出:不要轻易放过主席题词每一个有关的重要情节和细节,包括毛主席住室的内外环境、工作习惯等等。
  没想到,信寄走大约10来天之后,我就接到了林克的回信。打开信封看时,是林克亲笔写的一篇《回忆毛泽东同志为学习雷锋题词经过》的稿子。字迹工整,清晰、大方,文章结构严密,文字通顺流畅,有关的细节都一一记录下来了。我仔细看了两遍,大约有2400多字。1991年2月,17.9万字的《回顾学雷锋活动的起源和发展》史料专辑,由沈阳军区“白山出版社”出版发行后,我又给林克写了信,并寄去了样书和稿酬。
  林克的文稿开头是这样写的:“1990年8月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抚顺市委员会文史办公室主任纪敏同志写给我一封信,要我写一份毛主席为学习雷锋题词详细经过的资料,因为请毛主席题词这件事当时是我经办的。由于自1963年3月初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以来,已经经历了27个年头,要回忆起当时的全部细节是不可能的。现在,只能尽我所能仔细地追述当时的题词经过,来完成纪敏同志的嘱托。”
  
  下面是文稿正文。先写如何收到《中国青年》杂志社请求毛主席题词信的经过,与几次询问和答复经过。
  当写到《中国青年》杂志社又来电话,请求转告毛主席可否于2月25日前写好题词时,林克笔锋一转,写道:“毛主席让我先拟几个题词供他参考。”于是,林克就挖空心思,拟出十来个题词方案。
  接着,林克写道:“2月22日,毛主席睡醒以后,值班警卫员打电话告诉我,主席让我去一下。我带着事先选好的文件、资料匆匆来到毛主席的寝室。毛主席正穿着睡衣斜倚在床栏上看文件,看见我来到身旁,便放下手中的文件。我随即将新文件放到他床头的长桌上。他示意我坐下。我便在他床前一张藤桌旁的椅子上坐下来。这时,毛主席从他身左半边床的书堆上拿起了一张信纸递给了我。我一看,只见他已在纸上用毛笔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潇洒飘逸的行草字。我为他拟的十来个题词,他一个也未用。这时,他吸了一口香烟,从容地带着询问的目光问道:‘你看行吗?’我爽朗地回答说:‘写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毛主席好像要解释为什么没有采用我拟的题词这一疑问似的,接着说道:是嘛。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现在看来,毛主席的这番话不仅指出了学雷锋的方法,而且指明了雷锋身上最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指出了学雷锋的方向。”
  

[1]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