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我采集“学习雷锋”题词经过

作者:纪 敏

字体: 【


  学雷锋纪念日之来历,与“雷锋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至今已有44个年头了。据我1990年采访《中国青年》杂志社前总编辑邢方群等了解到,毛主席的这一题词,原本是应该杂志社编委会之请求,为《中国青年》杂志于1963年3月1日出版的“学习雷锋专辑”题写的。当该杂志社领导收到毛主席手书题词后,深为感动,一致认为这个“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是向全国人民和青年发出的,应该交由全国宣传媒介广为宣传。遂经向共青团中央书记处请示报告,又经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决定,将毛主席题词手迹由新华社统一制版,于3月1日发给全国各新闻单位,3月2日同时刊出。后来,当时解放军总参媒长罗瑞卿,鉴于首都各大报要在日内刊登一篇关于论述国际共运问题的重要文章,便又指示新华社于3月4日发出毛主席题词手迹通稿,首都各报于3月5日刊登,唯《中国青年》杂志专辑仍按原订日期于3月2日出版。于是,几年之后,每年的3月5日,就成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
  
  应该说,在60年代初期,在神州大地出现的轰动中外的“雷锋现象”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记得当时我在新华社辽宁分社当记者,就听说毛主席在1962年的一次会议上,讲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大意是,美国有个国务卿叫杜勒斯,他预言:“要想在共产党中国实现和平演变,指望新中国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人,看来已经不大可能了。今后,只能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三代和第四代人身上。”当时,新中国与西方列强有着诸多矛盾和斗争,其中一点,就是表现在争夺青少年上。
  另一方面,国内农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老百姓吃不饱饭,军粮供应也不足。面对美、苏等国家的经济封锁与国内的暂时困难,中共中央及时发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增产节约”的号召;同时,中央军委也及时要求各部队在全军开展“两忆三查”活动,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雷锋这一先进人物,就是在这一特定的历史大背景下产生的。
  全国新闻单位最早报道雷锋先进事迹的是新华社辽宁分社,直接参与采访雷锋先进事迹的是辽宁分社政教组长佟希文和李健羽等同志。
  
  寻蔓摸瓜访题词的亲历者
  
  1988年秋末,组织上安排我担任抚顺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我发现在全国范围广泛而持久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其源头就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驻地的抚顺市望花区。但是有关史料却没有做深入挖掘和整理,于是我们决定对这件事进行追踪。在沈阳,我们先找到了已离休的住在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干休所里的佟希文和李健羽。佟希文后任新华社辽宁分社编委,也算是我的老领导。
  当我们寒暄过后,佟希文对雷锋的情况作了介绍。他说:“雷锋这位先进人物,不是我们宣传出来的。早在1960年11月26日,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杜平中将,亲笔写下批语,并决定将我们第一次采写的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在沈阳军区机关报《前进报》首次发表。在此之前,雷锋在他所在的工程兵部队里,就已经很有名气了。”那么,雷锋又是怎样早就有“名气”的呢?佟希文、李健羽建议我们去访问陈广生。据佟、李二人介绍,陈广生当年是雷锋所在团俱乐部主任、《雷锋的故事》一书的作者,后因写雷锋、宣传雷锋工作需要,从基层部队调来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工作。
  陈广生不愧是位熟知有关雷锋故事的“活材料”。他介绍了许多雷锋成长的故事。同时,在这里第一次听到有关雷锋所在团政委韩万金,在发现、培养和宣传雷锋过程中的无私奉献,更让我们深受感动。
  陈广生说:“在60年代,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是韩万金政委率先把自己多年积存的2000元钱全部交了党费。我们团的干部战士都说,正因为韩万金本人就是个‘活雷锋’,所以,他才能独具慧眼地发现、识别、培育、宣传雷锋这个先进典型。”陈广生眼含泪花介绍道:“为什么在大量宣传雷锋的报道中见不到韩万金的名字,就是因为韩政委相当严格要求自己。当年,我最初写的有关雷锋事迹的通讯,以及后来写的《雷锋的故事》一书中,都写有韩政委‘伯乐育新人’的章节,但审稿时,却都被韩政委给一笔删掉了。”“直到1972年12月23日,在韩万金病逝前不久,我到医院去看望他时,韩政委在弥留之际,还在断断续续地嘱咐我:‘……雷锋是党和人民培育的……我们不能沾雷锋的这个光啊!’”
  陈广生说,雷锋曾被望花区两个小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后,他生前辅导过的一批又一批小学生纷纷跑到部队营房,哭喊着要见“雷锋叔叔”。团首长很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当即决定把雷锋遗留下来的所有物品集中起来,办起“雷锋同志遗物陈列室”,让孩子们前来观看。未料,消息不胫而走。在短短20天时间,这间小屋就接待了望花区附近的近万名观众。其中就有抚顺团市委书记宋廷章。
  我们在沈阳辽宁省总工会会客室里,见到了在这曾担任省总工会副主席、当时已离休在家的宋廷章同志。在50年代初期,宋廷章是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蒋南翔的秘书。后来,他下派到抚顺团市委任宣传部长。
  
  他说《中国青年》杂志社前任老总编邢方群和他很熟,1963年,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就是最先在《中国青年》杂志学习雷锋专辑刊登的。你们可以去北京找找邢方群,问问邢是否知道一些内情。他告诉了我们邢方群住宅电话号码。我们喜出望外,决定去北京找邢方群。
  
  访问邢方群及毛主席秘书林克
  
  1990年8月,我们来到《中国青年》杂志社。因为有宋廷章的引荐,很快找到邢方群老总编。邢老虽古稀之年,满头白发,但身体尚好,言谈思路清晰。当说起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特刊首次刊登毛主席手书“向雷锋同志学习”之事时,邢老兴致勃勃地谈道:“此事虽已过去27年,但事关重大,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接着他介绍了当年该杂志社,面对首都各大报突如其来的宣传学雷锋之声势,以及杂志社内部的一些反应,深感内外“压力”很大。于是,便在1963年2月11日,由他主持,紧急召开了一次编委扩大会议。
  邢老说:“这次编委扩大会议作出的几个重大决定,都非常及时和重要。第一,由我负责,分别给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写信,请求为学雷锋题词,或者写诗,作文等。第二,决定把《中国青年》杂志第5期和第6期合刊,出‘学习雷锋专辑’。第三,立即派记者深入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深挖雷锋成长过程与基层最初开展学雷锋活动等方面的细节。”邢老继续说,“因为《中国青年》杂志是个半月刊,在宣传规模和速度上比不了首都各大报,我们只能在宣传深度、高度和声势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后来居上。”
  关于毛主席手书题词的相关细节,邢老说:“说实在的,我是用毛笔在直行红格信笺上,工工整整地给毛主席写请求信。可是,当2月15日派人把信送到中南海之后,我心里就犯了嘀咕,心想,毛主席工作那么忙,能答应我们的请求吗?但转念又一想,毛主席一向关心青年,热爱青年。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曾为年轻的刘胡兰烈士,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现在,在和平建设时期,雷锋的模范事迹又这样突出,雷锋还在他写的日记里充满了对党真挚的感情,相信毛主席很可能会为学雷锋写题词的。”
  我问:“您知道,毛主席的题词,又是怎样写出来的?”
  

[2]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