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孙中山与绍兴名人

作者:何信恩

字体: 【


  
  五
  
  在论及与孙中山关系密切的绍籍人士中,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被称之为孙中山的“如身之臂”后来成为大汉奸的汪精卫。汪精卫,名兆铭,字季新。“精卫”是他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上发表文章时所使用的笔名。汪氏祖籍原为安徽婺源(今属江西),元末其祖先迁至浙江山阴(今绍兴)偏门外。1883年5月4日,汪出生在广东省三水县他父亲当师爷的衙门里,其祖坟现仍在绍兴。
  汪精卫在日本留学期间便参与筹建同盟会并被推举为评议部部长。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后,一度任主编,是《民报》的主要撰稿人。东京法政大学毕业后,他随孙中山先后参与潮州黄冈起义、惠州起义、防城起义。受孙中山委派,往南洋各地、缅甸及泰国,在华侨中募集军需,建立同盟会支部,开展革命宣传活动。1910年3月,潜入北京,在什刹海银锭桥谋炸清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被判终身监禁。其“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狱中诗曾传诵一时,激励不少有为青年投身革命。武昌起义后获释,与杨度等组织国事共济会,呼吁南北议和。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1921年与孙中山一起在广州另组中华民国政府。次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避难永丰舰,7月3日,汪精卫同古应芬登舰与孙中山共度患难,8月9日,孙中山在汪精卫等人伴随下退居上海。
  汪精卫在孙中山领导下,马不停蹄地进行合纵连横的联络活动,1924年5月5日,汪精卫与毛泽东等人在上海合影留念。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汪精卫是总理遗嘱的记录人和见证人之一,俨然成为临终“顾命大臣”。由于汪与孙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故与胡汉民、廖仲恺合称为孙中山身边的“三杰”。
  国民党元老邵力子(1882-1967)与孙中山先生之间的关系,虽不如作为他同乡的另一位邵先生邵元冲那么密切,却也和孙中山有着天然的联系,现摘录《邵力子年谱简编》中与孙中山有关的条目,从中可以窥见他与孙中山之间的关系:
  1906年,经早期同盟会会员康心孚引见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1月11日,邵和在上海的同盟会骨干在汇中旅馆欢宴自宁来沪的孙中山。8月12日,加入由宋教仁组织,推孙中山为理事长的国民党。
  1913年9月4日,“二次革命”失败,邵主编的《民立报》因响应孙中山“五省都督起兵讨袁”号召,遭禁停刊。
  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邵与陈其美等人在上海入党。
  1916年5月初,往孙中山上海住所拜访。5月6日,在《民国日报》发表《孙中山先生之乐观——东京归客述》一文,为护法斗争制造舆论。5月9日,邵主编的《民国日报》刊出孙中山的《第二次讨袁宣言》。
  1918年12月,《民国日报》为“徐世昌诬孙中山病重”事发表时评《辩谣》。
  1919年10月10日,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由“中华革命党”改组的“中国国民党”。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召开,没有出席会议的邵被选为一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5月5日,与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同仁到莫里哀路孙中山宅,纪念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并摄影。1925年3月题孙中山挽联:举世崇拜,举世仇恨,看清崇拜与仇恨是些什么人,愈见先生伟大。毕生革命,毕生治学,倘把革命和治学分两件事,便非吾党精神。
  邵说:1925年,孙中山先生卧病北京以致逝世,我没有去,我始终没有离开上海,为了坚守《民国日报》这个阵地。
  在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无数革命之星中,朱庆澜(1874-1941)虽不是异常光彩夺目的一颗,却是具有特别意义的一颗。
  朱庆澜,字子桥,绍兴钱清渔后村人。1917年,孙中山创建起自己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八千粤军,其全部人马就是朱庆澜任广东省长时的20个警卫营。这支部队,是孙中山后来发动北伐、领导国民革命事业和创建黄埔军校的基本骨干。
  1916年,朱庆澜因调解粤省的滇桂之争有功,被黎元洪任命为广东省省长。次年,北京政府府院冲突日趋激烈,段祺瑞拥兵自重,悍然宣布废弃孙中山制定的《临时约法》,解散国会,另组御用的安福国会。孙中山先生奋起维护国会约法,通电全国讨伐叛乱,并准备南下建立根据地,拉开了护法运动的序幕。
  孙中山的登高一呼,得到海军总长程壁光和部分国会议员的拥护。朱庆澜也以广东省长的名义致电孙中山,竭诚欢迎他来广东主持护法大计,这对孙中山决心建立以广东为中心的根据地起了推动作用。7月17日,孙中山偕宋庆龄、廖仲恺、朱执信、章炳麟等一行人,从上海乘坐军舰抵达黄埔,朱庆澜代表广东省政府和民众到码头迎接。护法军政府正式成立后,孙中山就任陆海军大元帅,滇系军阀唐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分任元帅,开始筹备北伐。但孙中山兵力有限,尤其是没有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其北伐计划屡受军阀分子的阻挠破坏。为此,孙中山亟谋建立一支自己的军队。
  一次,孙中山派胡汉民来见朱庆澜。谈起此事,朱庆澜说:“此次孙先生登高一呼,西南各省闻风响应,但先生手上又无可靠的军队,看来事情很难收到实效,要陆荣廷、唐继尧他们出兵护法,是不容易的。”他诚恳地表示:“如果孙先生需要建立护法军,我愿从自己40个营的省警卫军中,拨20个营交给孙先生指挥,改编作为护法军的基本部队,徐图发展。”孙中山得知朱庆澜的态度后,十分欣慰,立嘱胡汉民、朱执信、汪精卫等分头行动,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以期促使此事尽快实现。虽然陆荣廷和广东督军陈炳焜百般刁难阻挠,企图阻止护法军的组建,但这20个营的警卫军,最终拨交给军政府直接指挥。这是孙中山直接指挥的第一支正规武装力量。为了消除桂系的疑忌,这支部队被改编为“援闽”粤军,先行攻打福建,不留在广东争地盘。后来,陆荣廷又抛出“粤人治粤”的幌子,浙江籍的朱庆澜在桂系军阀的排挤下,权衡利弊,决定辞去省长职务,回到上海,去苏北盐城开垦。孙中山虽再三挽留,朱庆澜却去意已决,说:“先生以后用我,我当尽力效劳。”中山先生对朱庆澜有过高度评价:“朱子桥有远见,是位难能可贵的朋友,是个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不久,孙中山先生也在军阀的挟制下,宣布辞去大元帅职,离开广州到了上海。不过朱庆澜给他的那支粤军,依然在福建完整地保持着,在邓铿整顿所部时得到了充实与发展,他吸收了不少青年军官和保定军校毕业生。以后在创建黄埔军校时,有不少人被派到军校去任教,如:邓演达、叶剑英、顾祝同、钱大钧、陈诚、刘峙、季方、徐庭瑶等。在北伐国民革命军中,不少团长以上的干部,如李济深、陈铭枢、张发奎、蒋光鼐、陈济棠、黄琪翔、蔡廷锴、叶挺、余汉谋、李汉魂、吴奇伟、薛岳等都出自粤军,这些人在抗日战争中指挥过千军万马。饮水思源,当初支持孙中山先生创建粤军的朱庆澜将军,是功不可没的。
  
  六
  
  在民国时期,还有不少绍籍名人,他们与孙中山之间的关系虽不如前面提到的这些人那么密切,有的甚至没有机会与他当面交谈,但却和孙中山有着精神上的交通和文字上的联系。例如鲁迅先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举国震悼,但也有人幸灾乐祸,发表了一些攻击孙中山的言论。3月22日,鲁迅在北京写了《战士与苍蝇》一文,指出孙中山是伟大的战士,乘他去世攻击他的人只不过是嗡嗡叫的苍蝇。而鲁迅的挚友许寿裳则受他的座师章太炎的影响,对中山先生也很崇敬。1902年,20岁的许寿裳以浙江官费,派往日本留学,是年春,太炎先生与中山先生会见于日本横滨,英豪定交,同谋革命。1907年11月,作为光复会首批会员的许寿裳,由黄兴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领导下,同盟会联合其他一些小政党成立国民党,许寿裳也加入了国民党,成为国民党的元老人物之一。
  

[1] [2] [4]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