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武侠小说的宗师——宫白羽

作者:王庆安

字体: 【


  
  武侠小说的创作
  
  后来,宫白羽又在天津办了一所小学。1937年,抗战爆发,天津沦陷,作为安慰人生的主要工具,武侠小说在沦陷区尚属空白。为顾及生计,宫白羽不久与另一名武侠小说作家郑证因合写了《十二金钱镖》(卷一)上半部,自己独立完成了这本书的下半部,在天津《庸报》连载发表,在当时很受读者欢迎。他首次以“白羽”署名,取义一为欧洲谚语“对懦夫给予白羽毛以贬之”,二为杜甫诗句“万古云霄一羽毛”。从此开始了他一发而不可收的武侠创作。不久他的稿酬也从每万字1元一下涨了一倍多。接着宫白羽就继续撰写了许多和《十二金钱镖》故事有关联的作品,形成了“钱镖四部稿”。
  《十二金钱镖》系宫白羽开宗立派之作。此书共有17卷(集)、总85章,共120余万言。前16卷写于抗战胜利之前,故事未结束;是因白羽业已名利双收,不愿再写“无聊文字”。1946年,白羽为了维持生活,不得已重作冯妇,遂又补撰末一卷,更名为《丰林豹变记》,连载于天津《建国日报》。
  《十二金钱镖》继承章回小说的写作技巧,描写的是袁振武(飞豹子)和俞剑平(十二金钱镖)师兄弟结怨而导致20年后劫镖寻仇、比武斗智的故事。前传《武林争雄记》和《牧野雄风》(在《十二金钱镖》之后出版)则倒叙师兄弟反目的经过和袁振武离别师门、寻求绝艺、独闯辽东的故事。续集和别传则叙述了俞剑平的晚辈,以及钱镖正传中其他一些人物的后续故事。一部《十二金钱镖》,开头便是寻找劫镖人,写了十多本,仇人还未公表出来。可是读者却都急坏了。那时的连载小说家就有这样出奇制胜的本领。这些作品包括《血涤寒光剑》、《毒沙掌》和《联镖记》等等。宫白羽的作品都十分生动,对人物刻画得深入,风趣。对《十二金钱镖》中乔茂这一个角色的塑造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直到今天,海外写武侠小说的作者们莫不乐道他的作品,并认为至今还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为这一个历史阶段,带来了一个鲜明的文学现象。宫白羽的《十二金钱镖》,之所以甫一问世便赢得广大读者喜爱,艺术魅力经久不衰,是因为宫白羽并不像前人那样胡编滥造,将武侠小说写得荒诞不经,而是严格遵循鲁迅的教诲,将武侠当“人”来写,写他们的七情六欲,写他们崇高光明的一面,也写他们渺小自私的一面,写他们无能与无奈的地方,通过他们来揭示社会、人间之不公平,揭露官商勾结、好人并无好报的黑暗现实。在文艺观上,宫白羽的确是深受“五四”新文学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写出了现实人生的真实面。虽然都是武侠故事,却又没有脱离平常人的社会生活,饱含了作者坎坷人生的体验与感受,因而更深地打动了人心,加上宫白羽练笔多年,文字功力较高,又极善于揣摩人物心理,因此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神兼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偷拳》也是宫白羽重要的作品。说的是,清代冀南广平府少年杨露蝉偷拳学艺的故事,杨露蝉为学拳赴陈家沟寻访太极陈,为陈所拒,后杨露蝉扮哑巴混入陈府为佣,潜入陈邸,历尽艰辛,终于学得惊人艺业,名震京师。它一方面通过杨露蝉三年假装哑丐,受尽磨难,自投太极陈门下偷学太极拳,表现“侠”的卓绝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写杨露蝉入陈门前的5年被太极陈拒之门外,到处拜师,遇到了多少“伪侠”。由此批判了武侠世界不副实的一面。杨露蝉满师时受太极陈庭训,太极陈居然一反平日的孤僻倨傲,告诫徒弟:“要虚心克己,勿骄勿狂。多访名师,印证所学;尊礼别派,免起纷争”,“千万不要挟技自秘”,“你不要学我”。这种绝非平常的“反省”,既是批判武侠中的假冒伪劣,又充满了现代人的自尊自重,是宫白羽为武侠小说贯注的现代精神。那时正是举国迷武的时代,宫白羽作品立刻横扫全国,观武谈武习武热,几年高烧不退。宫白羽却强调学武要刻苦长期习练,而不能靠短期读一本秘诀便轻而易举地成为武林高手。
  宫白羽继创作了《十二金钱镖》、《偷拳》后,几年间又出版了十几部作品;加上他的其他文艺创作、杂文和译文,总字数不下千万,一举成为中国有名的武侠击技小说家。20世纪50年代初,又为香港《大公报》写了《绿林豪侠传》。当时《大公报》的副刊编辑,乃是后来成为武侠小说名家的梁羽生,后来梁羽生写信给宫白羽之子宫以仁说:“我最初写武侠小说,亦是受令尊影响的。”
   难能可贵的是,在旧中国的背景下,宫白羽并没有利欲熏心或迎合不良心理,而是凭借文人的良知和对文学的追求,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武侠小说的创作。他一扫流行的陈套,主人公都不是嘴里可以吐出宝剑来的神侠,而是长期勤学苦练绝技的普普通通的人。他将武侠当“人”来写,虽然是武侠故事,却又没有脱离平常人的社会生活。小说通过写人揭示社会,揭露人间的不平等,从而反映了社会的黑暗现实。
  据宫白羽在《我当年怎样写起武侠小说来》一文中披露,早在其成名作《十二金钱镖》问世前,他就写过两篇“失败”的武侠小说:第一篇是《粉骷髅》(《白刃青衫》),内容影射媚日汉奸褚民谊;“因为反对武侠,写成了侦探小说模样”——时在“九一八”事变之前。第二篇是《黄花劫》,“写的是宋末元初,好像武侠又似抗战”;末了不知不觉地把抗日名将张自忠也写进书去,对“前方杂牌军队如何被逼殉国”,深致愤慨──时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正因有前此失败经验,故抗战当年他着手撰《十二金钱镖》时,虽一样是采用借古讽今的创作手法,却将“讽今”的焦点由政治现实转移到社会现实上来。他在《话柄》中曾就此说明其创作态度:“一般武侠小说把他心爱的人物都写成圣人,把对手却陷入罪恶渊薮。于是设下批判:此为‘正派’,彼为‘反派’;我以为这不近人情。我愿意把小说(虽然是传奇小说)中的人物还他一个真面目,也跟我们平常人一样;好人也许做坏事,坏人也许做好事。等之,好人也许遭厄运,坏人也许得善终;你虽不平,却也无法。现实人生偏是这样!”
  上个世纪30年代末的叶冷,将宫白羽的特点总结为两条,第一条是借鉴大仲马,“描写人物很活,所设故事亦极近人情,书中的英雄也都是人,而非‘超人’”;第二条是借鉴创造堂吉诃德的塞万提斯,“作武侠传奇而奚落侠客行径”。以鲜明的人物个性和深广的社会背景来反映现实生活,故能开创新派。
  宫白羽塑造人物形象与驾驭语言艺术,真是运用自如,下笔有若神助,的确妙不可言。台湾著名武侠小说评论家叶洪生评语道:“阅此忽叹:天下之妙文,无有出自白羽之右者!而其刻画心理细、口语运用之精,即金庸辈每将为之倾倒望尘莫及。”金庸高度评价宫白羽的作品“寓意深刻,文字超凡”。宫白羽所著武侠小说的思想内容丰富、深刻而又现实,塑造的人物形象逼真,极易打动人心。这些书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影响。他的武侠小说,当时就被称誉为“北派武侠小说四大名家”之一。宫白羽的这些小说,有的至今还在翻印流传,或演绎为声像作品。
  
  “武林”一词的首创人
  
  自古以来,“武林”只有山名、地名、城名,而别无他指。最早用于书名者,系宋末周密所撰《武林旧事》,所述皆杭州(别称武林)之轶事,概与武侠不相干。
  宫白羽同道至交郑证因颇懂技击,曾推荐一本万籁声所著《武术汇宗》给宫白羽参考。万氏曾任教于北京农业大学,为自然门大侠杜心五嫡传弟子;其书包罗万象,皆真实有据,乃国术界权威之作。宫白羽仗此“武林秘籍”走江湖,并以文学巧思演化其说,遂无往而不利矣。
  宫白羽或由“文林”(泛称文化界)获得灵感,乃相对创出“武林”新词。其定义内涵远较“绿林”──典出西汉末年马武等豪杰亡命绿林山中为盗,见《后汉书·刘玄传》——为广,兼及江湖上黑、白两道。宫白羽衍创“武林”一词,用以通称武术界,遂约定俗成,沿用至今。
  

[1] [2] [4]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