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古城“菊花”金灿灿
作者:李 丹
字体: 【大 中 小】
永远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从我做起,他郑重地提出一个挑战性的口号:“我是共产党员,大家向我看齐!”
口号是面旗帜,是一种精神,从提炼出的精神中,人们都读出了他的思想,并在党员职工中进行了理性的嫁接,形成了一股叱咤世俗的气质。
兴啤公司职工说:“你不要问谁是共产党员,你要看谁做得像共产党员。”兴啤的党员有个心理通则,那就是立党为公,“公”字,并没有随着历史变迁扬长而去,他们说,兴啤是工人利益的载体,是向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机器,人人要为企业出力。翟文梓评价公司的党员和工人时说:“他们虽然外无锦锈,却内藏雷电,个个是好样的。”
改制后,企业资金严重匮乏,没有启动资金,全体党员带头集资,职工也和党员一样求亲借友。共产党员段志娟,拿出的三万五千元,是从父亲、弟弟、妹妹的存款中借来的;于游、李薇婚后一直租房,把刚攒够的购房钱全部拿出;丁铁生、王铁臣分别拿出一代人积攒的5万、10万元,声明决不要利息;李涛不顾家人反对推迟婚期,把结婚用款一并拿出……在党员的带动下,全体职工踊跃集资,很短时间内集资600百万元,投入企业运营。兴啤的职工家属见面的第一句玩笑就是“咱们老爷们变心了”,“是啊,公司是他们家,咱们那是旅店”。正是这样,每个党员每个职工都以厂为家,老党员王向东家住郊区,拾柴时捡到七个啤酒瓶,乐呵呵的拿到家里,老伴要拿去换冰棍给孩子吃,被他训了一顿。第二天上班带到公司。工人们哪怕捡着一颗螺丝,一根铁钉也都习惯地带到公司……。
在兴啤,哪有危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2000年8月29日夜,天突降大雨,黑云像压在头顶一样,云团被阵阵惊雷炸开,漫天里窜动着金蛇,风也跟着发出瘆人鸣叫。兴啤地势低洼,海涨潮,河水泄不出去,倒灌,整个厂区一片汪洋,厂房被淹几尺深。用不着谁去通知,在家的二十八名党员不约而同地顶着瓢泼大雨汇入公司排水的人群中。党员朱景敏让儿子用自行车送到厂子抗洪,家住曹庄二台子村的齐国忠家也进了水,墙被泡倒了一面,他却疯一样冲出去到公司排险。老伴拦不住他,气得坐在地上哭。在党员们的带动下,公司没受损失,公司发给抗洪每人一些奖金,可是参加抢险的党员、工人却把这笔钱寄到了灾区。
这样的故事在公司并不鲜见,保卫科长李希文值班抓住一偷钢筋的男子,亲友战友找他讲情,他说:“作为一名党员,我要维护企业的利益,作为一名保干,这是我的责任。”无独有偶,当他处理偷窃案件时,家里来电话,妻子哭着说家里被盗了,可他还是坚持把公司的事处理完后才回家。
在兴啤,每个党员都勇挑重担,敢于承担风险。2003年春节前企业上规模,引进一条新的灌装线,价值一千多万元。如果厂家来人安装需一个半月完成,而且要等十天八天才能到,还需要付安装费16万元。第二党支部周连彬等五人研究后,决定自己干。将他们的大胆设想向董事长、总经理作了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公司调动全部技术力量,在主管生产的副总马衡忠带领下进行安装。这是一次揭示,是一次有组织的围攻,是建立在一个反时间的空间,21天被他们在夜间拉长,而又去浓缩,以此反抗着时间的线性流失。灌装线安装成功了。经过试车后,一个个才抵抗不住疲惫和困倦,就地倚在墙上睡着了,睡得是那样的得意。这次安装企业仅花四万元。工期提前一半,节约资金四倍。厂方闻讯后,惊叹又佩服地说:“兴啤人真是创造了奇迹。”
赵景会是改制时动员酿造车间发酵工段二十来人集体罢工的人,他曾带领大伙高喊“不要资本家,不要复辟”的口号。谁能想到这个前锋人物成了骨干。他说,我一般谁都不服,我还真就服共产党员。在兴啤精神的熏陶下,他积极要求进步,并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2002年公司酿造车间失火,赵景会奋不顾身,及时灭火,企业免遭损失,公司给他记了一等功,还奖励他五百元钱。他坚决不肯拿那五百元。他说,我只是尽了一个职工应尽的责任。后来他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现在他负责厂区的绿化工作,公司的花园化,他是个功臣。
有人跟赵景会开玩笑说:“你现在为资本家咋这么卖力呀!”他笑着说,“我算服了老翟,他的党心是永不磨损!”是的,翟文梓对上亿元的资产不动心,把这份不断做大的产业交给了工人,交给了党。“我是共产党员,大家向我看齐!”他自身的说服力,变成了每个党员的感召力,全公司员工的思想动力。
在兴啤,党不是抽象的名词,生动、鲜活、具体,具体得可以用心触摸,也可以用心倾听,就像老子在无声中听得到大音希声,庄子用心聆听“渊默而雷声”。
有一百个翟文梓,就有一百个企业的辉煌
兴啤有限公司是从市场敏感低弱、技术,含量低匮、内外围重重的遮蔽中奔突出来的。兴啤有限公司成立时,全国共有850家啤酒企业,现在只剩下350家。一个先天不足、弱不禁风的兴啤,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越做越大,成了全国三百强啤酒企业。有人间翟文梓成功的秘诀,翟文梓引用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的一句话说:“不要告诉人家你更聪明。”有人对此作了诠释。翟文梓成功的诀窍是一个“诚”字:诚挚、诚信、诚心。没有对职工的诚挚,没有对客户的诚信,没有对党和社会的诚心,翟文梓就没有今天的辉煌。
公司常年开展一系列活动,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企业文化。翟文梓说:“企业不是榨油机,要给职工一个广阔的空间。”公司定期开展如篮球、乒乓球、拔河、羽毛球、诗朗颂、歌咏、演讲、智力竞赛等多项文化活动,公司每年还召开综合性的体运会。人们说:“我们需要的,都是翟董想到的。”以心换心,黄土变金!
兴啤是辽宁省的明星企业,生产出的菊花系列啤酒二十余种;早已通过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一段时间由于生产规模小,供不应求,常出现等货现象。一次外地订货的车已排了四十多辆。有个黑山的客户已等了三天,这个客户无意间得知库里有一百多箱啤酒,便与销售人员商量。销售人员告诉他,色泽差点,董事长有话,不允许销售。客户说“饮用不是没问题吗?”经他软磨硬泡销售人员便同意装车。车开出门口,翟文梓闻讯赶来喝令马上卸车倒酒。在客户心中,兴啤的产品是永远免检的产品。
翟文梓年过花甲,宝刀不老,不断对市场进行研判,现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操作体系。他说,跟着市场走不是好的企业家。菊花啤系列啤酒,现在不仅在东北打开局面,而且在人民大会堂也有它的位置。有人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翟文梓诙谐地说:“常听人说跟着感觉走,我做不到。跟党走这句话永远不会随着时间推移扬长而去。我要学比尔·盖茨如何挣钱,学航天人怎么奉献。”
上级在考核公司企业党委班子时,一位组织部长说:“有一百个翟文梓,就有一百个企业的辉煌。”
笔者在采访翟文梓时,感觉到他屏蔽其功德,总是说“我是共产党员,只有努力去完成党赋予我的光荣使命”。倒是这语言像一种目光,给人以横向的透明。在这里笔者感到了阳光移动的活力,在机器低鸣的音乐背景下,享受一种静谧的骚动,这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一种庄严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像走进了寓言,脚跟定于绝(山+献)之上,仿佛栖身于希望的天地。
笔者想起了前苏联作家梅别日科夫的一句话:“写的比发表的有意义,说的比写的有意义,再说到底,没有说出的比说出来的更有意义。”
古城菊花金灿灿。在辽西,菊花啤是翟文梓的代名词,家喻户晓。翟文梓。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儒商,正率领他的员工,高擎金灿灿的“菊花”,向新的高度登攀!
[责任编辑 朱 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