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道义在心路自开
作者:今 易
字体: 【大 中 小】
起来,可谓是紧锣密鼓,完全顺天时民意。260多公里铁道线路两侧的大小车站,如童话世界般鲜艳夺目起来:乳白色的优质塑窗更替了原来的木质窗户,站台铺设了水泥板面,还各自修建了不同造型风格的亭子、花池和草坪……几十年没有站台的集贤车站.修筑起了250延长米的水泥站台;坐落在建筑线条比较粗犷矿区的宝山站、七星站、东保卫站等,简直就是当地一道玲珑别致的风景了。面对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职工群众的赞誉,纪殿武主任深有感触地说:“我在机车上工作过,对车站有着特殊的感情,常把它比作古时候的驿站,到了这儿,歇一歇.喘口气,看看周围的景致,再接下来开车是浑身的劲儿;看到车站破烂不堪,就没有什么好心情了。站容站貌好了,通勤职工看了每天有个好心情,旅客也对坐我们的火车多几分满意。车站是我们企业的门面,也是社会的门面,创建和谐社会与发展经济的好环境,脸面的事不能不重视。几十万元的投入,我们会从有形无形中得到回报的!”
好的风景,应当是一个整体,就如纪殿武从理论到实践地拥有体现自我风格的领导艺术,同时还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多才多艺的内在素质一样,他大手笔的工作运筹,就是努力要把铁路运输部这个城市窗口的风景,勾画出不留缺陷的完美来。自他担任部主任的领导职务以来,铁路运输部不但彻底结束了蒸汽机车运行长达47年的历史,全部转型为内燃机车牵引;而且原有的内燃机车逐渐实现更型换代,使矿铁运输生产率进入了科技发展的快车道,位于全国矿铁运输企业的排头。作为国有大企业的铁路运输部,是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单位,自身拥有公安警察的编制,客运段工作标准参照国家铁路规章运行。纪殿武深知企业形象对于发展经济的激励作用,多方位筹措资金,不但保证铁路警察按季更换新式警服、客运司乘人员的着装服饰达到国家要求,使这些岗位上的职工英姿飒爽,较好发挥了促进稳定与和谐的社会作用;而且提出进一步树立企业形象,全处职工工作服装应当统一制作的动议。从此带有铁路运输处特色的制式服装.在城市的街头成为了又一道新颖夺目的风景。制式工作服的胸标符号鲜明,让职工感觉到自豪与自律,增加了与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也体现出现代企业文化的新模式、新思想,引起了本市许多大型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与思考。现代企业文化的先进性,是以管理的严密、效益的精确、员工的创造性体现出来的,而尤为突出的是企业管理者的意识超前、决策科学和行为上的果决。如此就会成为一位百战百胜的将军,统兵“多多益善”,破阵一马当先。在煤城双鸭山市,凡熟悉和了解纪殿武的人,无不称赞他对待棘手问题,敢于一竿子插到底并“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大气。当代企业管理,是以经济效益为轴心的。作为矿业集团的铁路运输单位,多年来一直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在煤炭运输过程中,原煤及其他货物的丢失现象特别严重,有时一年的煤炭丢失量可达千吨之巨,按合同得由生产运输单位全额赔偿,几十万元的资金化为乌有。多年来也投入许多人力物力进行看管,但效果甚微,雨过地皮干,甚至出现“警匪一家”之嫌。纪殿武走马上任后,当众向集团公司领导立下军令状,如果铁路运输过程中再有丢失现象泛滥,甘愿受罚。他说:“这件事必须彻底解决,并不仅仅是进行赔偿,是影响我们运营效益的问题,是关系到国有资产无休止流失、企业管理职能不到位和滋生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大事情!”
“你这是自告奋勇守街亭,就不怕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有人替他担心说,自古就是捉不尽的虱子拿不完的贼,“文化大革命”都没治了偷煤的事,就是三头六臂也管不过来260多公里的铁路沿线呀!
“事在人为。‘文化大革命’还没用‘三个代表’的思想作指导呢!马谡逞的是匹夫之勇,我代表的却是集团公司和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纪殿武一笑释之,对待工作,他一向是明知山有虎,却偏往虎山行的。
如龙盘蛇行的260多公里的铁路沿线,居民中甚至有人把偷煤行为“职业化”,方法技巧各有千秋。纪殿武对偷煤现象调查得一清二楚,对沿线各停靠车站亲自安排防范打击措施;又投资购买了一台“猎豹牌”越野汽车.亲自带领干警坐上汽车,没日没夜地在公路上跟踪运煤列车,发现案情,迅雷不及掩耳地实施抓捕,数日过后,就让行窃者望而却步了。他又在重点部位租用一间小房,安排干警日夜看护,从根端打消了窃贼的念头。纪殿武一身征尘,警官们一路凯歌,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打掉了4个铁路沿线的盗窃团伙,破获42起偷盗案件,收缴各种铁路配件1624件、被盗原煤84吨、钢轨1.3吨、载波线56公斤……原煤丢失从上千吨飞速下降为几十吨,进而实现了零丢失。纪殿武以自己身先士卒的将帅之风,不但解决了这一让历届企业领导头疼的大难题,而且彻底扭转了矿铁运输治安秩序的混乱局面,促进了沿线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三
中国古人有一著名军事论述:“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其中内涵包括有实践出真知的成分。纪殿武只要身居决策职位.针对实际问题,往往会拿出脱俗之法、迈出非常之步,初时有不可理喻之嫌,后来却让人暗暗称奇,显现出事半功倍之妙,用他自己的话说,并非有什么高明之处,而是许多事都亲身经历过了,有真实感受方可因地制宜而已。许多职工由衷而言:“纪主任是从工人窝里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熟悉多方面业务、了解职工心理,又好学上进,乐于研究问题.他决定的事情,并不仅仅要把企业搞好,也没忘记我们工人的利益。他当再大的官.跟我们也是火车轮子‘铁脚(交)’……”
也许职工的话说得朴素了一些,但他在工作中所奉行的“感情同样也是生产力”的口头禅,不论是出于对当代企业管理理论中领导行为艺术的提炼与创新,还是出于“以人为本”政治思想的指导,其中部分实质性东西,应该同他成长环境里“人本正直”的文化教养,有着剪不断的渊源关系。纪殿武出生于1957年,在姊妹七人中他排行老二.亦为次子。他的父亲好学上进,在老家种过地,来到双鸭山后,下过煤井,当过段长、井长.后来在矿务局林业处任科级干部。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少年纪殿武就有了一颗“力争上游,不甘人后”的向上心。与当代儿童相比,他的孩提时代还是有着一些不幸,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用广泛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形容是“长身体时赶上挨饿,上学赶上不上课”。在幽自己一默时,他偶尔会说上句:“我长得矮,兴许就是小时候饿的。”至于“文化大革命”的上学不上课,他另有自己的侥幸,说是“老师和大一点的学生都去大串联、砸‘四旧’了,我乐得没人管.偷偷找了些不让看的书,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精忠说岳》,还有《林海雪原》、《红岩》什么的,如饥似渴地读下去。平时支离破碎地听父母讲过的故事,在书里一件件地串起来,构成了另一幕多彩人生的大世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