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道义在心路自开
作者:今 易
字体: 【大 中 小】
带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可以准确地反映一个地方的历史与优势。在黑龙江省的双鸭山市,至今还流行着“小政府,大企业”的说法,就形象地解释了在这座以盛产优质煤炭为主的城市里,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双鸭山矿业集团,不但在历史上是这座城市的创建者,而且至今仍然在经济命脉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位置。这家大型企业的地盘之大,职工之众,经济产值之巨,社会功能之全,是本市其他任何企业单位都望尘莫及的;理所当然地成为本地域发展经济的重要依托。作为其下属单位的铁路运输部,堪称是这家巨人企业的大动脉,以永无休止的工作循环,转化、提供出给养,保证“巨人”的生存与发展。这样的重要位置,自然是该矿业集团生产经营的晴雨表;同时又因为纵横连接着星罗棋布的兄弟“营盘”,成为集团公司对外形象的第一窗口。那么,对于“小政府”的城市形象而言,尽管近几年的工程建设项目比比皆是,但铁路运输部对于城市的服务功能和亮化建设,仍要在城市繁荣与发展的天平上,占有半壁之力。
俗话说“大有大的难处”,在澎湃激荡的市场经济大潮里,要想保持集团公司并城市窗口的亮丽色彩,毫不懈怠地服从服务于本地域经济的发展,对于矿铁运输部的运营.面临着风口浪尖的考验;犹如九曲大河上行舟,曾经遭遇过一处处激流险滩,经历过一场场疾风暴雨。而在矿业集团的许多职工和市民们冷眼观看时,人们自2002年以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地感受到了这个部有序而热烈的变化,一个个令上级领导称道、令同行咋舌、令市民刮目的亮点矗立起来.实实在在地展示了各项工作的先进风貌,成为全矿业集团的一面旗帜,成为市区人乐于往来的一道风景。当代人深知“得遇有真才实学有事业心的领导,是企业之幸”的道理;每当说起铁路运输部的变化来,无不对运输部主任纪殿武同志赞赏有加,形象地称他是驾驭矿铁腾飞的火车头。
一
纪殿武是位中等个子的东北男儿,方脸、浓眉,说话时语音带有歌唱家一般的磁性.加之妙语连珠和恰到好处的抑扬顿挫,握手相见就给对方很强的吸引力了;中年之人.身体略胖,行为举上却如青年人一般灵敏.刚毅果决的形象,又让人感受到不可抗拒的力量。如果是年岁较大者,乍见到纪殿武时,想起书报上把他称作“火车头”的比喻,也许会与以前威武溢于外表的蒸汽机车联系起来;只需稍作交谈,从他锐利的眼神、妙趣横生且充满哲理的言语、幽默的比兴,就分外地感受到他袭人的智慧和胸有成竹的魄力了,自然而然地就会把“火车头”的比喻,与引领当代先进科技水平的磁悬浮机车合为一体了。是的,在双鸭山矿业集团所属窗口单位担任要职的纪殿武,既有普通职工的纯朴、勤劳,又具有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知识结构、敢为人先的开拓进取精神。说起纪殿武的履历,铁路运输部的老职工快言快语地给他总结了个“两低两高”:一是过去起步最低,现在的职位最高;二是连续学历最低,现在的学位最高。纪殿武在工作中不论职务大小,只要是置身于决策者的岗位上,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让原本是属于“老大难”的问题,一个个地迎刃而解;其原始动力就是在青少年时代亦萌生在心的那份对待人生的道义。当然,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政治思想修养的提高,对高层次管理理论营养的汲取,使那份原始的道义得到了升华,相互支持、锤炼成为一门不可多得的领导行为艺术了。
纪殿武是2002年11月2日就任铁路运输部行政一把手职务的,成为在双鸭山市这块黑色土地上拥有纵横铁道线路262公里、内燃机车16台、客货车347辆、固定资产7亿元人民币、各工种员工3441人、年运输总量达1700多万吨的企业单位的当家人。只是摊子大,当家人“日理万机”,固然难,倘若家境富裕,当得再好,也许不会被众口一词地称赞;如果是债台高筑的穷家,却能够当得热烈,当出个人往高处走的日新月异来,就是令人无不折服的“将帅”之才了。
对待困难重重的工作,纪殿武犹如一位善于水墨写生的国画家,有着潇洒自如的大手笔;也如同一位在冲锋陷阵时视死如归的勇士,会产生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成效来。在铁路运输部职工内部及至双鸭山矿业集团的领导层,各有侧重地传述着纪殿武工作历程里,几次受命于危难之时的故事,因为视角不同,叙述方式也不尽一样,但可以彼此串连起来,成为有观赏与效仿价值的图画。他就任部主任时,国家铁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出于激烈竞争的需要,也出于全国经济发展“大动脉”作用的必需,进行了运营提速、再提速的实践。而双鸭山矿业集团的铁路运输部,虽然作为企业铁路,但在运营上却与国家铁路血脉相连,并受其制约;如果不能立马适应国家铁路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快提高区间通过能力来加快机车车辆的周转,在进入国铁环节时,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梗阻;同时,双鸭山矿业集团作为大型国有煤炭生产企业,虽然“船大掉头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历了多年的阵痛后,正像猛士一样地重新站立起来,每年的煤炭产量以100万吨的速度增加,给正手忙脚乱、气喘吁吁的铁路运输部,又加上了一个重包袱。
“没说的,”在集团公司领导找他谈话时,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既然领导把我放到这个位置上,我就得在其位谋其政……”
在全集团公司副处级以上干部大会上.刚刚走马上任的纪殿武,以自己的风趣幽默,向堪为伯乐的公司领导立下了军令状:“不看钟,不看表,生产多少运多少!”
有好心的朋友为他捏了一把汗,说:“我们相信你的魄力,可运输处这么个破摊子,你大话一出,真担心你闪了腰呀!”
“闪了腰?”纪殿武轻松地说,“古人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正想伸伸腰呢!”
铁路运输部对于纪殿武来说,有着魂牵梦绕的不解之缘,他熟悉其工作内容与大小程序,就像清楚自家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他从18岁参加工作始,就与这几百公里的企业铁路风雨同舟了,先是以学徒工的身份在蒸汽机车上当小烧(司炉),继而是副司机、司机;又担任调度、调度长、调度主任;在运输科当过技术员,到机务段当过副段长、段长;提职到运输部分管生产副主任的岗位上,度过了他漫长的十年光阴。作为这个系统唯一从火车司机被提拔为行政一把手的人,对于管理这段企业铁路,他有着无人可比的丰厚阅历。当时运输部的状况,的确让人感到头痛,纪殿武面临着火车必须提速、运输量增大的突出矛盾:一是铁道线路老化,钢轨近10年来没有更换,特别是过去在维护线路时,长期采取了拆下磨损较小的钢轨去顶替磨损较大钢轨的应急方法,结果造成了线路的全盘老化;在这样的线路上讲提速,犹如在草房地基上盖高楼大厦,后果不堪设想。二是机车破旧,当时的牵引机车,虽然已经换成了内燃机车,但都是我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首批生产的,早已被国家铁路淘汰下线,让它去完成提速任务,要了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