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道义在心路自开

作者:今 易

字体: 【

市场经济大潮的一艘航船,一时难以掉头.陷入视野不明、航道不清的困惑中,生产效益急速滑坡,各类问题层出不穷,是“危难之际谋良才”,正需要一批像纪殿武这样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将军”去冲锋陷阵呢!所以当时的局领导把对纪殿武的提职,也称为“受命于危难之时”。
  纪殿武在总结生活时,有一句不逊色于名人名言的话:“人生有两支笔都得用,一支笔写得意之时,一支笔写失意之刻。”实际上,“受命于危难之时”的纪殿武,也是运用两支笔去写管理的,其中一支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道义之笔,去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思想工作;另一支是具有当代高端水准的经济管理之笔,去写“取长补短、因地制宜”的经营工作。虽然他“受命于危难之时”,又处于副手的职位上,客观上存在许多的无奈。但他善于思索,注意积累。所以,十年如一日的副手职位,完成了他对较高领导艺术的掌握和品味,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工作风格,为他以后晋职一把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纪殿武工作上的以身作则,是运用两支笔写管理的灵魂。他说:“工作也像兵家打仗,关键的时候,将帅冲在前面,就会攻无不破……”他很推崇“走动式”办公,并持之以恒地作为自己的首选工作方法。无论是过去当副手还是现在担任一把手,他到基层单位,总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动脑筋,对比较明晰的问题立即进行协调、拍板或做出明确指示;比较复杂些的问题就及时提交班子研究,从不拖泥带水。他当副手分管安全工作,每逢冬运、春运或集团公司开展产煤会战等运输生产紧张时刻,都要亲自到调度室坐台指挥;还要到机务段等单位掌握一线生产的具体情况,做到统揽全局、心中有数,让手中的工作之笔有条不紊地写出超越平凡的文章来。公元2000年3月4日深夜,双鸭山地区遭遇到一场历史上罕见的暴风雪,大雪叠峰填壑的,把白色路面的公路交通完全断绝,在风雨无阻的铁路上也堆满凶险。矿铁尖七线9公里处,一列正牵引着列车的机车脱轨……纪殿武接到险情,立即安排抢险工作,并亲自赶往现场指挥。旷野上寒风呼啸,积雪没膝,被吹裹起的雪粒儿如同条条的皮鞭……他毫不犹豫地用身体趟开深雪,光着双手去检查每一个救护环节。在浓重的夜幕里,稍不留神就会跌下路基,因为精神高度紧张,竟浑然不觉天气寒冷了,直到排除事故,才感到被汗水湿透了的内衣像冰一样难耐。在他的带领下,职工们也精神大振,拧成一股绳地战天斗地起来。那么大的天灾,硬是没有影响清晨第一趟通勤旅客列车的正点通过。
  纪殿武对广大职工根本利益的关心,是运用两支笔写管理的载体。企业的经营机制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一个影响深远、包含许多成破利害在其中的棘手问题。经营形式的大内容取决于决策者的智慧,而职工岗位的变化与去留,则必然会成为敏感话题、产生激烈反响。旅客列车编组的调整、质量验收部门的整编归口、机械加工中心的成立、工人与干部职业界线的打破、岗位竞争机制的建立、技能绩效工资分配方式的运行……势必要影响一些人的实际利益,仅机构精简与压缩岗位后就有200多人一并下岗。不少人见惯了外单位火药味十足的争斗场面,都为他捏着一把汗,担心运输部也会“闹翻天”。这次“大手术”.却出现了自然愈合的和平过渡,堪称本域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一个奇迹。纪殿武主任颇有见解:“改革是提高竞争力,不是整人,也要‘以人为本’。职工的心里都有一杆秤,既称别人,也称自己,定盘星是我们做领导的行为;出不出事,看你是否公正,看你是否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实行公平竞争.是保证改革一帆风顺的舸;上来的不一定永远有职,下去者未必永远无岗,采取“保证生活,培训技能,随时竞聘”的形式,应该说是促进改革实效凸现的利器。纪殿武遇到上访户,人来了就请坐、斟茶,热情接待、细细询问,看看与哪个部门挂边儿,直接找人来查文件,有规定的一一按规定办,暂时没有找到依据的就好言安慰,如果个人能找到依据,也速来速办……找到他的上访户,又哭又闹反复无常的就不多见了。有个人的要求偏离政策规定,不可能予以满足,但那人的三个子女都面临辍学的难题,又齐刷刷地站在屋子里。纪殿武看着也心酸,就把自己的500元钱塞到他们手里,以解燃眉之急。每年春节前夕,他都特别关注职工生活福利事宜。职工们说:“纪主任就是过去的‘老八路’,过年时不但到职工家走访,帮助解决困难,还年年和一线的职工过三十,一点架子也没有,不好好干活,真觉得对不住……何况干好了还有到威海、登泰山、进北京的奖励待遇呢!”
  纪殿武重视先进生产力的企业管理新理念,是运用两支笔写管理的核心。他很欣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他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如果因循守旧,躺在过去的成绩上沾沾自喜,是影响进步的大忌……”所以,他非常注重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珍惜各种学习机会,他曾入辽宁省阜新矿院铁路运输专业学习,到哈尔滨铁路局绥化列车调度员专业进修,去长春干部管理学院深造……先后取得了国家承认的大专和大学本科毕业文凭.继而又在2004年底取得了经济管理研究生硕士学位。知识的结晶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如虎添翼,所以在走上企业决策者的岗位后,就能马上展开一系列改革行动。“企业管理必须向先进生产力看齐,否则就是自暴自弃。”这是纪殿武对于企业管理的真知灼见。为实现这个“看齐”,他倾注一腔心血.理论联系实际地撰写出《机车动力转型对煤炭运输生产的需要》、《区域性铁路如何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矿铁安全现场管理之我见》、《新形势下行政领导干部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一批颇有见地的学术论文,有力地推动和指导了本地域煤炭企业的经营发展。
  在纪殿武就任部主任后的暂短时间里.铁路运输部的各项工作无一不成为双鸭山矿业集团的排头,人们用“三超一降一增长”来形容它令人拭目的变化,仅以2004年为例:运输总量完成1719万吨,超计划完成330万吨;运营收入完成15417万元,超计划完成1648万元;上缴利润完成2681万元,超计划完成158万元。安全指标下降86.5%。员工人均收入在几年来连续增长到1200元的基础上,又增长到2300元。矿铁主干线的历史欠账遗患得到根本整治,相继更新的11台最新型内燃机车和1台救援吊车,显示了与时代同步的先进生产力。纪殿武主任以自己“道义铺路、开拓作车、敢为人先”的人格力量,把企业推向国家级质量标准化先进单位的同时,也荣获黑龙江省煤炭工业优秀厂(处)长等一系列殊荣。他在读了宋代宰相寇准的《六悔铭》后,写下了自己受益终生的四句话:“对人知道感恩,对物知道珍惜,对事知道尽心,对己知道克制。”实际上,这是他对怎样“做人、做事”之信条的朴素总结;是其成长足迹之所以像威武的火车头,低起点、远目标地奋力进取,风驰电掣般开创出一条人生价值之路的力量源泉。可以预见:心怀民族道义又善于接受先进事物、具有开拓进取个性的纪殿武主任,在祖国母亲的土地上,一定会像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安泰一样,不断汲取力量,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更大人生价值来!
  [责任编辑 吉 云]

[1] [2] [3] [4]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