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一张桌子的社会几何原理
作者:晓 航
字体: 【大 中 小】
测。建筑系出身的谢斌主攻方向是社会预测,因此特别适合彭博的任务。赵晓川本来因为自惭形秽并不打算告诉谢斌他来到了这个城市,但是,到了这个关头,他能想起的合适人物只有他,于是他不得不硬着头皮来请谢斌帮忙。
还是同学情感深,一听到赵晓川召唤,谢斌果然迅速地如约而至。那天赵晓川正在干活,这时一个长着金鱼眼的胖子一头闯了进来,他戴了一副很文气的眼镜,头上略略秃顶,嘴唇油光瓦亮像涂了唇膏似的,他甫一进门,就高声喊起来:“老赵,老赵,在哪儿呢?”
“这儿呢,这儿呢。”赵晓川直起腰放下木工活连忙招呼。
谢斌飞奔过来和赵晓川热烈握手。
“老赵,你也太不够意思了,来了这么长时间也不告诉我一声。”谢斌埋怨道。
“嗨,不也是刚决定在这里呆下来嘛,所以马上通知阁下啦。”赵晓川说。
谢斌上上下下打量了赵晓川一下就说他没变,赵晓川自谦说老了,不中用了,正寒暄着谢斌忽然注意到了周围的环境,他前前后后看了一遍,然后奇怪地问:“咦,老赵,怎么似乎改行当上木匠了?”
“唉。不是似乎是真的,为了谋生没办法啊。”赵晓川惭愧地回答道。
谢斌闻言,饶有兴趣地走到几张完工的桌子之间,领导一般仔细检查了一番。没想到,那些手工桌子样子非常特别,谢斌看了忍不住喝彩起来。正看着,他一抬头,发现不远处一个梳着偏分,神情老成的小家伙正抱着地球仪审视着他。
“这挺有派头的小家伙是谁啊?”他问赵晓川。
“他叫沈明飞。”赵晓川说。谢斌听了一愣,然后端详了一下沈明飞,会意地点点头,说了一句:“像——”
“据说你是专门预测未来的?”沈明飞发问道。
“那是。”谢斌大大咧咧地说。
“预测跟算命有什么区别吗?”沈明飞又问。
“嗤,小孩,你懂什么?”谢斌不屑地一笑,“我们是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对未来进行预测,和算命当然不一样了。”
沈明飞听了,镇定地想想说:“可是据我所知,未来是无法确知的,人类从来都是从自身现状臆想未来的。”
谢斌听完一愣,他觉得这小孩有点不一般。
“未来确实是无法完全预知的,但是人类并没有因此放弃预测,事实上人类的许多预测指导了很多未来事务的发展方向,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谢斌说。
“那你能举个例子吗?”沈明飞问。
“比如那个曾经预测到地球同步卫星的英国人克拉克,他在大学中接受过正规的电子技术教育,成名时是一位皇家空军雷达军官。”谢斌说。
“那么目前你们未来学家最新的想法是什么?”沈明飞紧接着问。
谢斌撇撇嘴,他有点得意地一笑说:“小家伙,告诉你一个秘密吧,现在,有些科学家正在研究未来如何给地球安上一个整体空调呢!”
“怎么可能?”一旁听他们对话的赵晓川忍不住叫起来。
“当然可能,这是我们人类目前最想完成也最接近完成的目标,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完全控制天气了。”谢斌说。
沈明飞听到这儿,不禁点点头,他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赵晓川说:“行,赵叔,你这个同学还成,嘴相当硬,看样子他能完成你的任务。”
谢斌听了此说,不明所以地看看两人,问:“你们俩怎么有点想利用我的意思?”
由于好久未见,这天晚上谢斌住在了地下室,他和赵晓川喝着啤酒,一夜狂聊。谢斌一直掌握着谈话的主题,他滔滔不绝,唾沫四溅。不厌其烦地吹嘘着他这些年成功的人生。赵晓川一直虚心听着,并不时发出长时间的赞叹,同时自卑自己为什么混得那么差,完全无法与谢斌相比。
终于谢斌喝光了所有家里的酒,又吃光了所有家里的食物,当他再次谈起对未来世界的看法时,赵晓川适时地开了口。
“老谢,这回找你来是有点事儿。”赵晓川说。
“什么事,说吧。”谢斌满不在乎地一挥手。
赵晓川就把事情如此这般地说了,谢斌听完之后第一次闭上嘴,托腮沉思。
“老谢,我知道这是一件难事,不过不难也不找你啊。”赵晓川说。
“难不难的倒无所谓,我这人就是能力强意志强,知难而进惯了。”谢斌说。
“那是那是,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才找的你。”赵晓川吹捧道,“如果你把事儿做成了,不仅对你未来学家的名声大大有好处,我估计,收入也相当不错,那个老板相当大方。”
“不就是兼职为别人编织一把未来吗?”谢斌说。
“没错,对你来说,专业绝对对口。”赵晓川说。
“好吧,让我考虑一下。”谢斌回答道。
第二天中午,谢斌有事先走一步,阳光从窗子的上方渗透进来,赵晓川依然坐在旧沙发里若有所思,这时沈明飞抱着地球仪踱着步走过来,他问赵晓川:“赵叔。你觉得他会答应吗?”
“按我对这个老同学的了解,他会答应的。”赵晓川说。
“我也这么想。可我怎么觉得他不知在哪方面,总有那么点不着调。”沈明飞疑惑地说。
“没事,他只是才华太过横溢因此有点招摇而已。”赵晓川说,“无论如何,他是目前最适合接受我们任务的人选。”
“既然如此,问题解决了,那你又在琢磨什么?”沈明飞问。
“我是一直沉浸在谢斌给我描绘的那幅蓝图里,没想到人类的未来是如此宽广。”赵晓川想想说,“差距啊。这就是差距,同为同学,看看人家的境界是多么高远,我是多么低俗。我因此,还想起了自己要做的那张桌子,根据谢斌给我的启发,它的第一条腿就应该叫做未来,它应该被完全做成未来的样子,既触手可及又承载着我们很多的希望,这很重要。”
三 桌子的第二条腿:超现实主义想象
赵晓川猜得果然不错,谢斌没几天就给他回了信儿,就一个字:干。于是,赵晓川把谢斌迅速推荐给彭博。
事实证明赵晓川的判断是对的,当谢斌第一次见到彭博时,他就展现了其超凡的影响能力。谢斌与彭博谈起了给地球安装空调的事情,他用雄辩的语言,有力的证据,以及科学的推测,无可辩驳地描述了这一计划实施的可能性。在他的蓝图中,人类为了避免冷热不均和狂风暴雨,完全可以建造一个极其庞大的智能机器系统。这个系统永远在地球的大气层中漂浮着以调节全球的气候,简单地说。就是给地球加一个罩,在这个封闭系统中,一切气候问题都可以人工控制。
彭博被这一宏大的想法感动了,事实上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他觉得人群中就应该有这样具有广阔视野的观念工程师,只有他们才能指导人类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于是,谢斌迅速地被聘为未来小镇的总设计师。由于彭博的条件开得很高。谢斌毫不犹豫立刻走马上任。上任的第一天,为了使小镇更显梦幻色彩,小镇被谢斌命名为“格林小镇”。他觉得这个城市的所有人都读过格林童话,所以这个名字是对未来一个美好的暗示。
赵晓川得知这一消息时,非常高兴,他觉得如此完美地完成了彭博的任务,这对工作室的未来十分有好处,他甚至都想立刻加买一些木头,等待着大订单的到来。不过世上的事儿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彭博的这一任命也确实引起了另一些人的不满,他们就是被彭博炒掉的一批功成名就的设计师。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