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3期
移民上海
作者:陈映芳 等
字体: 【大 中 小】
2000年11月15日,我记得很清楚,这一天我来到上海。来到这里的原因,可以说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来赚钱呗。另外,也想到处走走。正好看到报纸上一家上海餐厅登的招聘广告,它对学历、相貌等也无多大要求,所以就来了。当时我正在北京,工作并不如意,想换个工作,换个环境,开始新的生活,便马不停蹄地赶来了。之前,也到过几个城市,海南三亚、广东深圳及惠州,当然还有北京和青岛(我父母都是青岛人)。不过在这些地方都有亲戚朋友,多少有些依靠,但在上海却是什么朋友也没有,所以刚来的时候真有些难以适应。
来上海之后,做过很多其它的工作,派送、促销,几乎什么零工都打过了,最高的时候还做到了销售代表与业务主管呢。后来,因为公司倒闭了,无奈就转向餐饮业。至于现在的工作,其实也并不顺心,总之就是做得不如意吧。比如说薪水、人际关系、公司的管理、对于自身发展的影响等等。但是,当初为了做好这份工作,自己也花了不少的努力,丢了不免觉得可惜。从一开始的送外卖,天天骑车到处跑,后来做到厨师、厨师长,还老是为了原料的问题到处奔波、谈价钱、订货,直到现在相当于经理性质的主管。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和外国老板沟通,就拼命地学英语,现在总算有些成效了,连英文信自己也基本会写了,却又要考虑跳槽。我也想过老板到时候留我的话,呵呵,如果他加薪水加得我满意,我当然会考虑留下。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双向选择嘛。其实,我的这份工作,与我当初学的东西一点关系也没有,当初在中专我学的是电工性质的专业,可是如果往这方面发展,也许就只能去工厂当个普通的电工,一个月三四百块,还没一个饭店服务员来得多呢。至于为什么想到转行当厨师,则是因为我自己首先学历不高,不可能去学什么经济管理之类高深的东西,但我在上海需要养活自己,当西餐厅的厨师并不难,只要多加点料,保持适当比例,很简单就学会了,很多人都说我做的PIZZA很不错呢。
不过说回来,如果再跳槽的话,我想应该还是在餐饮的方向上吧。好不容易学了一门技能,而且在上海的西餐厅利润很高,所以就打算至少暂时靠它吃饭了。
我现在的空余时间不多,可以说是很少,因为工作性质有些类似于随时待岗,一个电话就把你召回公司了,而且现在公司的人也走得七七八八了,我一个人要管很多事情,就连上次水管爆了,也是我一个人陪水管工待到几乎半夜才走,简直是忙不过来。对于这些所剩无几的空余时间,我一般都看电视、上网、学学英语,还有健身。现在刚买了一个VCD,就喜欢在家里看片子,难得出去逛逛街,和朋友一起吃吃饭或者去健身房。对于逛街,说不上是喜欢不喜欢,可能已经成了某种习惯了吧,没事就到南京西路、淮海路去走走,既打发了时间,又可以了解一下时尚,贵的东西虽然买不起,但相信自己还不至于太落伍吧。
到上海一年多了,从没往家里寄过一分钱,还要伸手要,自己想想也很说不过去。总想着多攒一点,却老是力不从心。哎,上海的消费太高了,我每个月的工资一般四分之一存起来,200元左右买衣服,100元用于健身,50元左右买书学习,200—300元和朋友出去吃饭,还有一些其他生活用品。当然,每个月的情况并不相同,老是有没有料想到的消费,现在又要加上每个月的500元房租,所以老是用得紧巴巴的。所以现在我一般不出去乱花钱了,一般都待在家里,现在我有事没事就听英语磁带,看看书或者电视节目。
平时和老板说话都需要用英语,虽然不正宗,但是只要他们听得懂我在说什么就可以了。我一直想找个学习班来上,但是总没时间,再加上现在经济状况也不好,只能暂时搁了下来,等过一阵子我有了积蓄,工作的问题解决了之后,就一定要去报名了。我打算去学英语和电脑,这是需要过硬的东西,我还不行,另外,想去参加专门烹饪培训班,多学一些厨师的技能。
问:能否谈一谈你的生活交际情况?
答:谈到交朋友,以前对于朋友似乎还有好多幻想,什么患难与共之类的要求,但现在想想自己也不一定能够绝对的真诚。我不希望朋友之间有什么利益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的社会很少会有患难之交了,这个我也没有办法,因此,现在对于朋友也无多大的要求,只要在一起开心,可以说话的,一起出去玩的,无聊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想起来的,就算是朋友了吧。来上海以后,我对朋友的看法有了一些改变,我想可能与北方人与南方人的性格差异有关。在这里,你不能把每个人都看成是不拘小节的,开玩笑也要时刻注意分寸,以免别人误会或者生气,就比如有一次我发现自己气门芯被人拔掉了 ,到了公司便对一位同事开玩笑说“是不是你干的啊”,我说话是因为觉得他与我关系比较好,这没有什么顾忌,而他却真的以为我怀疑他而一本正经起来,这样一来,让我真有些小心翼翼的了。我觉得上海的朋友关系和农村差不多,没有多大的分别,要是有,就是个人利益关系多一点和少一点的问题吧。
我现在在上海一般意义上的朋友很多,没事可以约出来吃饭聊天,但真正知心的,好像没有,也比较难找。像我现在认识的人很杂,但多数是因为工作关系而认识的。事实上,朋友我还是比较倾向于比如说家乡的人,这样共同语言会比较多,生活习惯啊什么的也比较接近,容易交流。
现在的世界是网络世界,没事的时候也上上网,但我不大会和网友见面。
至于我的终身大事,我不急,等事业有发展了,赚了钱了,也玩够了的时候,再找一个老婆也不迟,估计一定会到我三十岁后再想这个问题吧。现代社会,只要大家愿意,同居也是很好的事啊,合则来,不合则去,如果我将来有女朋友多数会住在一起的吧。
我的父母也很开通,他们现在在青岛,经济条件不错,不需要我什么补助,也不来多管我。
问:觉得上海怎么样?
答:来上海这么长时间了,上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上海的高架路,设计得很巧,很实用,也很漂亮。至于很多人都喜欢外滩边上的西式建筑,西式建筑很多地方都有,青岛也有,可能是我不懂欣赏吧,我觉得没有太大的不同,倒是觉得上海的交通是最便利的。
对上海人没有太多的好印象。“乡下人”三个字真的很难听,很伤人心。上海人太计较经济利益,自己决不能吃亏,老想着要占点小便宜。但上海人的观念要比其他地区超前,这可能与历史背景有关。我觉得上海存在着很强的排外性,老是看不起外来人员,也绝对不喜欢人讲普通话,这似乎不太符合一个中国大城市的作风。
还有嘛,我最不习惯的是公交车上吵架的人太多,为了一件小事可以在车上吵到车下为止,却是只吵不打,像在北京,马上下车打一顿,大家痛快后走人。
来上海以后,我的另外一个改变就是对金钱的态度,我好像变得比以前小气了,追求的欲望也强多了,以前似乎没有想那么多。
对于上海,有点又爱又恨的感觉,压力太大了,老是想着怎么样去超过别人,很累。在上海,我学到很多东西,就比如我知道了“Today is my birthday”这句话怎么写,它首先让我知道了英文的重要性,也学会了不少英语,并懂得了如何去珍惜自己的生活,怎么样好好地去过一个生日;它也教会了我不依靠任何裙带关系,完全自立,也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吧,可能这个比方并不是很恰当,只是我想说的是来上海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这也是我决定留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表面上看,我已经融入了这个社会,从观念看,也还可以,至少没有“乡下人”那种土头土脑的感觉,像个城市人了。但总觉得没有办法真正融入,还会停留在自己的圈子里面,至少上海的一些比较上流的人似乎永远也搭不上关系。很多思想观念很不相同,所以相信距离还是永远会存在的,但我应该努力地去融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