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动物与人:西方动物权利思想的来龙去脉
作者:沈 睿
字体: 【大 中 小】
到了十八世纪晚期,虽然比人类要低一等,动物的确能思想、推理和有感情——这种观念被很多思想家接受和讨论。一些哲学家论证,人类和动物是亲戚关系,汉姆夫瑞·普瑞马特发表了他的著作《慈善的职责和残酷对待动物的罪行》。他的论点基本概括了后来的几个世纪中动物保护运动的主要思想,直到今天还在被重复。同时,动物和人类的关系,由于解剖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从骨骼结构到生理结构,人类和动物都极为相像,相像得就像远亲近邻。德国和英国的法律开始惩罚那些对动物施暴的人,其根据是因为动物不能自己站出来为自己的权利呼吁,人残酷地对待动物违反了人对上帝的职责,必须受到惩罚。十八世纪的美国作家托马斯·潘恩和赫尔曼·达基德重申动物的道德位置。1800年禁止诱捕熊被写成法案。虽然法案没有被通过,但是,1822年,另一个法案终于被通过了。这个法案禁止无故殴打、虐待任何驴、马、牛、羊或其他牲口,除非牲口先攻击人。这个法案的立法参与者之一,托马斯·额斯肯爵爷本人,一次看到一个人无故打马,气得过去把这个人打了一顿。这个法案被称之为“马丁法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法律规定反对残酷对待动物的法案。
在这个时期,动物福利运动逐渐涌现。民主、个人权利以及社会的相当富裕使广大的中产阶级开始参与这个运动。这个运动浩浩荡荡,结果导致了立法改革,以及英语世界中动物保护权利组织的诞生。1824年,英国议会的议员和三位神职人员组成了两个委员会。一个委员会负责创办刊物,教育大众,影响大众观念。另一个委员会制定条例,监查对待动物情况。结果在成立的第一年,这个委员会就处理了一百五十多例残酷对待动物的事例。这个委员会还反对用动物做让动物痛苦的实验等等。这个委员会影响之大,几年之内,北欧几个国家都成立了同样的委员会。1840年,维多利亚女皇给予这个委员会“皇家”的名义,从此这个委员会就被称作为“皇家防止残酷对待动物协会”。四名这个协会的创始人是世界知名的反对奴隶制的改革者,两名是著名的反对死刑的知名人士。人道主义思想决定了这些人,不仅为他人的权利斗争,也为动物的权利斗争。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必然的。很难想象一个拥护奴隶制或毫无人权概念的人会提倡善待动物。所以在整个的十九世纪,凡是反对奴隶制,主张监狱改革,反对虐待儿童的人也是反对残酷对待动物的人,这些人同样是妇女权利的支持者,清理贫民窟运动、卫生运动的参与者和支持者。
维多利亚时代最重要、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动物保护活动是反对用活的动物进行实验运动。这个运动的起始是一个法国的科学家用猫和狗做解剖实验展示,这些猫狗都没有麻醉。他的做法引起公众的愤怒不满,成千上万的人开始抗议这种毫不人道的实验行为。英国于1876年制定了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法案,要求任何要实验的研究者都必须向政府提出申请,获得批准才能用动物做实验。这个法案对研究者来说,自然很不方便。在反对用活动物做实验这个运动中,妇女起了很大的作用。其领导者就是笛卡尔的侄女。十九世纪,大部分的科学家还在认为,妇女都像孩童一样,或者像动物一样。妇女属于大自然,而不属于文明和知识。知识、智力、理性、逻辑等等是属于男性的。因此,反对运用动物做实验是一种女里女气的、情绪性的、非理性的、感伤的行为,不但对女性很看不起,也看不起支持动物福利的人。
反对用活动物进行实验运动是二十世纪动物保护运动的直接先驱。它与其他的动物福利保护不同的是,后者是从人道角度出发,而前者是从动物角度出发;后者是针对事件,前者是针对整个科学研究的机构。反对用活动物进行实验虽然在英国声势极为巨大,但是与此同时,医学科学研究在医学实验的基础上急遽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带来很多从未预料的结果。医学科学实验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赢得了愈来愈大的权力,反对用活动物做实验的运动在世纪末逐渐落潮了。进入二十世纪,整个世界都进一步迷信科学和技术,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十九世纪末期,美国的反对用活动物进行实验运动没有取得什么成功。原因一个是美国的研究者似乎从英国吸取了教训,他们运用支持他们的政治势力做舆论宣传。他们把自己说成是有理性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论证说动物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并把反对用动物做实验的人丑化成“提倡人道的、中产阶级的、城市里的怨妇们”。另外一个原因是美国社会和文化对科学发明的态度与英国不同。美国欢迎各种各样的新鲜东西,全民的态度很不一样。第三个原因是美国没有英国如皇家那样的重要政治力量支持这个运动。美国刚刚从蛮荒中醒来,西部还是人烟稀少,动物出没,因此,也没有这个文化来支持这个运动。不过,英美同时都出现了素食主义运动。这个词本身是1842年出现的,但是到世纪末,素食主义已被中产阶级的一小部分采纳。著名的人物如诗人雪莱、作家梭罗、剧作家肖伯纳等都是素食主义者。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素食主义者甘地,据他自己说,就是读了《请求成为素食主义者》(1897)一书,成为素食主义者的。
十九世纪末,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不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且进入了行为阶段。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对此进行新的认识的阶段,遗憾的是,二十世纪是以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的毁灭贯穿其前半叶的。因此,二十世纪的最初五十年,人类在自相残杀的间歇中无暇顾及对其他生物的保护,动物福利呼声陷入沉寂。直到五、六十年代,动物福利运动才重新冒出火花,并形成巨大的声势。二十世纪下半叶,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文化与社会运动的产生。
当代西方的动物权利运动的发展
动物福利运动在战争的硝烟中陷入低谷。根本的原因是当人类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权利的时候,是无法尊重他者的生命权利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运动重新回来,也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视,以及社会思潮和知识分子思想的作用。从英美看,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和政治环境都向更人道的方向转移。首先是根本地改变了美国社会面貌的民权运动反对种族歧视,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成为民族的精神领袖。他所代表的是平等——人与人的平等。同时第二浪潮女权主义运动开始,要求性别平等,反对性别歧视。女权主义要求的还是平等,是两性之间、无论种族的两性平等。这两个思潮深深地改变了美国社会,为反对其他形式的歧视打开了大门,其他形式的歧视包括动物歧视、性倾向歧视等等。从历史上看,反对歧视要求平等的人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要关怀得多。这些人成为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意识的积极参与者。而在美国,由于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这样的参与者是多数,而非少数人的行为。与此同时,在科学上,特别是动物学上,曾经占统治地位的“行为论”逐渐开始其缓慢的消亡。行为论禁止讨论动物的内在状态,只观察动物的行为并根据行为做结论,认为动物的内心生活不重要,结果是把动物和人完全分离。1975年,彼特·辛格的《动物解放》一书,带来了一个认知论上的哲学解放。辛格以强有力的哲学推论和容易阅读的行文,使这本书成为那年的重要书籍之一。这本书是一本哲学书,考察动物的道德位置问题。这个问题在二十世纪的哲学发展中基本被忽视了,辛格的书激励了很多人成为动物权利积极的保护分子。1976年,唐那德·格里芬发表了《动物的意识问题》一书,开创了新的科学研究方向:认知伦理学。认知伦理在进化论的语境里研究动物的行为,并对动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它们的感情、欲望、信仰等等开始研究,打开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认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