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动物的唯美
作者:王 族
字体: 【大 中 小】
骆驼在哪里出生,死的时候就必须要回到哪里
第一次听到的动物故事是有关骆驼的。故事较简单,但时间跨度却较长,前前后后把一件事持续了三年。是在北塔山南端的一个边防连,有一天一只骆驼走失,战士们便到处找它。战士在年轻的时候是尽职和真诚的,苦苦找寻几天终无下落。战士们回去,领导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态度,事情便不了了之。过后,没有谁再想起它。军营里,原本有许多事情会被遗忘得很快,一只骆驼在人们眼里更算不了什么。到了第三年,又一支由士兵组成的巡逻分队去边界线一带,翻过一个小山包,临近边界线时,就出现了让他们惊讶的一幕。那只骆驼的尸体裸露在两国的边界线上,几年时间下来,皮肉已消失殆尽,但它的一个姿势却很清晰。它四腿向前,头努力向前伸着,似做过奋力向前爬行的挣扎。士兵们的心为之动荡,它在咽气的一瞬,一定仍想爬。你说它想爬回故土也罢,想爬回中国也罢,总之,它一直挣扎到死。不用再怎么赞美战士的品格,一只骆驼,便说出了全部。
之后又听说了许多骆驼在沙漠的故事。比如它们看人时,人在它们瞳中会出现不同的影像;再比如遇风沙时,它如何用嘴拱出沙坑,背对风卧下,将头藏于坑中,同时又用身子为主人挡风沙。等等。人是贪得无厌的,不懂得体味,总是追问:还有什么好听的事儿,给我们讲一讲。一生与骆驼相依为命的老人不高兴了,说“骆驼的事情,它没有给我说,我给你咋说哩”,说罢,便不再理人。
后来便见到一群野骆驼。之所以在这里挑轻捡重地让笔落到野骆驼,而不是家骆驼身上,是因为野骆驼更为真实。是在大沙漠中的一次,见远远地有什么在移动,同时伴有灰尘扬起。近了,才发现是几峰骆驼。它们奔跑到一个小海子跟前,将巨大的身躯稍微弯下,低下头去喝水。天正蓝,小海子的水面便印出一个个骆驼。几个搞摄影的朋友不拍饮水的骆驼,而是绕到对面专拍它们在水中的倒影,拍得了几幅好照片。
喝水对骆驼来说,也许是几天,或十几天才要做的一件事。有时候遇上水了,便大喝一通,遇不上就只好忍着。牧民们说,这群野骆驼已经把这个小海子记在了心间,每隔几天,总是要来喝水,因为是野骆驼,它们不必为人去干什么,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快乐的。牧民住在小海子对面的小山上,每见这群野骆驼下来,便要下来看它们,逗它们,它们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鼻孔里发出一些亲切的呼呼声。牧民便变得高兴,觉得在这荒天野地的,和一群野骆驼反而成了朋友。
后来,野骆驼们下来喝水时,总是要走到他的羊圈旁。如果他在,与他对视一会儿便离去,如果他不在,它们就望一会儿他的羊圈,好像羊圈就是他一样。一群野骆驼与一个人有了这样亲密的关系,一块土地就被激活了。骆驼与人之间,原本或许有着一些相通的语言,天天见面,这些语言在默契中被双方都感觉到了。于是,只要每天看见对方,他们便觉得亲切。
到牧民的家中喝奶茶,闲聊着,不料野骆驼的面容却被一件事勾画得清晰了起来。也是又一个骆驼来喝水的日子到了,却不见一只骆驼出现。牧民诧异,它们上哪去了呢?他走到一个山包上,见骆驼在一片宽阔的地带转来转去,似是在寻找什么。他一数骆驼,发现它们中少了一头。他从骆驼们急促的样子上断定,它们在寻找走失的一位伙伴。过了一会儿,有一头骆驼急促地叫了一声,众骆驼便一起向它围拢去。少顷,它们像是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似的,又一起向山后急急走去。牧民好奇,骑上马赶上它们,细细想看个仔细。很快,他便发现众野骆驼跟着地上的一串蹄印在向前行进。走了一会儿,地上的蹄印变得歪歪斜斜,似乎行走者难以支撑自己的身躯。有一只骆驼叫了一声,驼群便显得有些慌乱起来。牧民猜测,正在被众驼寻找的这只骆驼可能受伤了。翻过一座山,果然见一只骆驼卧在一片草中。众驼奔跑过去,围着它呼呼叫,但它却纹丝不动。牧民仔细一看,它已经死了。
“它倒下的地方是它出生的地方。它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时,就坚持着走到了那里。骆驼在哪里出生,死的时候就必须要回到哪里”。牧民的这几句总结语把故事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话,应该写到教科书里去,让学生们停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朗读,而是读一读这几句话,想必会使他们的心灵更美好。
后来的闲聊轻松自然。牧民说,骆驼们知道那只骆驼要死了,就去找它。其实在路上它们知道它已经死了。
我问他何以见得。他说,有一只骆驼流泪了。那是一只母骆驼,是死去的那只骆驼的母亲。
羊以自己的温柔支撑着新疆的平缓
羊更明朗一些。
在博尔塔那,夏天的中午没有谁在阳光中走动,山谷中的阳光似乎有毒,而且还在长久地停留着,像是不甘心似的,非要等着有人出来,把他烤晒一番。整个博尔塔那在夏天都是寂静的,太阳倔强而又徒劳,山谷憋着气不出声,一种无声的对抗在这里长久地持续着。羊这时候似乎也在对抗着什么。它们顶着毒太阳,慢慢走到山坡上去吃草。草叶都已被太阳晒得焉了,垂下了头颅。羊们用嘴把草丛拱开,总是寻找到藏在里面的嫩草叶。偶尔,它们会抬起头望一望天上的太阳,又低下头去吃草。放羊的牧民远远地躲在树阴中,看着羊们慢慢在山坡上吃草。如果它们要吃到山后面去了,牧民就大声吆喝一声,羊听到吆喝,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赶紧转过身回来。牧民的吆喝很厉害,多少年传下来的东西,羊听到后就好像鞭子抽到身上一样,会乖乖地顺着原路返回。
到了中午,羊从山坡上下来,在谷底休息。人可以在天热的时候钻到树阴底下去,但羊却学不会这一点,只会站在太阳中。但慢慢地,羊就有了办法,一对一对的羊走到一起,一只站着,另一只卧到它的影子里乘凉。太阳已经很毒,站着的那只羊纹丝不动,投在地上的影子,把一只羊刚好覆住。过了一会儿,卧着的那只站起,站着的这只又卧下,在它的影子里乘凉。四周寂静无声,它们就这样相互替换着,把酷热的一天打发了。
下午,它们又在山坡上吃一会儿草,便被牧民唤下山,往回走。此时的山谷便变得热闹起来,羊们咩咩地叫个不停,像是正在进行一场热闹的讨论。它们的四蹄把尘灰踩起,使山谷中弥漫着一股浓密的,有些呛人的尘灰味。等涌出山谷,它们便排成一条长队,向戈壁深处行进。它们看上去神情自若,有着一种满足感。
在另一个山谷的尽头,有一处悬崖,发生过一对山羊的故事。那个故事很美,据说在别的地方也发生过。只是在那儿发生时,被牧民亲眼看见了,就成了在牧区流传的一个固定版本。两只山羊,一个是母亲,一个是儿子。有一天被狼追到了那个悬崖边。牧民们在另一座山上看见了这一幕,为救黄羊,他们大喊大叫。黄羊听到了,只是无望地扭头看了看,便又转过头去。狼也听到了,见牧民远在另一座山上,就无所顾忌了,继续尖叫着向黄羊逼去。黄羊看了一眼狼群,突然发出一声嘶鸣,向崖中跳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