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6年第4期

那个叫克什米尔的天堂

作者:沙 蕙

字体: 【


  危机随时都会爆发,任何一场冲突都可能酿成惨绝人寰的灾难。可汗警官在劝阻亚塔执行克什米尔任务时有这样一段振聋发聩的解说:
  
  “想知道是什么吗?和印度总理的来访无关,今天是星期五,数千人会聚在哈拉巴清真寺祈祷,当他们跪下时你的飞弹正好击中。无辜回教徒的血会将寺院染红,要负责的是你。印军会因轰炸哈拉巴寺遭到谴责,想想看你的弟兄穿着印军军服被拍下来。这还不是所有真相,记住尼露在你小时候常带你去的圣克拉查亚寺,今天你的飞弹会击中那里,他们会说回教徒为了报复失去清真寺而炸掉寺庙,这就是你的克什米尔任务。
  “他们为了散播这谎言而摧毁我们的电视塔台,这样他们的电视就能播出那些假画面,你心爱的苏菲·帕瑞将目睹这场惨剧。想想看枪在黄金庙扫射时所造成的伤亡,想想如果圣克拉查亚寺和哈拉巴寺被毁掉,我们的世界也将会毁灭,血腥灾难会夺走我们的生命,人类会变成畜牲。
  “亚塔,我的一个错误毁了你的一生,但是你的这个错误却毁掉克什米尔,你永远不会原谅我,克什米尔也永远不会原谅你,因为克什米尔任务就是克什米尔的灭亡。杀了我,亚塔,但是要拯救克什米尔,如果这双眼睛让你无法入睡,从他中间射进去,为了你的妈妈,儿子,救救克什米尔,开枪吧!”
  
  在历史的大灾难面前,个人注定是无力的。即使是铁肩担道义的神勇无敌的伊纳亚·可汗警官也不可能真的挽狂澜于既倒,就像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朋友、儿子和妻子一个个死在复仇者的枪下,拯救克什米尔也只是一个难以实现的责任。但他不畏牺牲慷慨赴死的精神象征的是电影人的良知,还有充满了良知的电影人的美好愿望。他的努力也不仅仅是为着指出一条出路和一种可能,而是为着表达一个共同的信念——结束冲突,结束战争,以民族之爱握手言欢。
  很可能是为了保持一个客观公允的立场,影片的印度创作者们特意把可汗的身份设定为和亚塔一样的穆斯林,影片中除了可汗的妻子尼露是印度教徒之外,主要人物全都是穆斯林。
  在亚塔小的时候他和可汗之间有过一段对话。
  天真的亚塔问尼露:“你为什么会叫尼露,那可是印度名字?”
  可汗回答说:“因为她是印度人。”
  亚塔又问可汗:“那么你们怎么可能结婚呢?”
  可汗意味深长地回答说:“像其他人一样。如果她叫莎玛不叫尼露会有什么不同吗?我是因为爱她才娶她不是为了宗教。”
  由此可见,整部电影一直都在渲染的可汗与尼露之间深挚热烈的夫妻感情,实际上象征了作者和观众心目中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的理想关系。
  就像北印度穆斯林启蒙活动最主要的活动家赛义德·阿赫默德汗在1883年所说的:“印度教徒兄弟和穆斯林共同呼吸印度的空气,共饮恒河和朱木纳圣水,共食印度大地上生产的粮食……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实际上属于一个民族。”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是住在同一土地上,受同一统治者统治,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我们应当同心协力一致行动,如果联合就能相互支持,如果彼此反对就会共同灭亡”。
  需要结束冲突,结束战争,以民族之爱握手言欢的,不仅仅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印度境内各个宗教和民族都需要和平和团结。
  一直以来,人类学家把印度称为“一个人种学的博物馆”。据统计,印度的人种包括达罗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土耳其—伊朗人、雅利安—达罗毗荼人、蒙古人和色底安—达罗毗荼人等。印度现有民族几十个,“部落民”三百多个,总人口9.116亿人。而包括克什米尔人等在内的少数民族占4%,约有3600多万人。另外,印度的语言、宗教信仰和种姓也很复杂多样,其中宗教在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像尼露这样信奉印度教的,教徒占82.7%,像可汗、亚塔这样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占11.2%,另外还有基督教,教徒占2.6%,锡克教,教徒占2%,以及佛教、耆那教、袄教、犹太教等等。“他们彼此之间既有差别与隔阂,更有千丝万缕、血脉相通的联系,同一块南亚次大陆上共过生死的兄弟,总是会等到真正实现和平与团结那一天的到来。”
  当尼露手牵着手带领亚塔进入哈拉巴清真寺,进入圣克拉查亚寺;当可汗用穆斯林深情的眼神凝视尼露;当拯救克什米尔的可汗最终与亚塔相拥而泣,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很多很多年以前,那个白发智叟般善良慈祥的印度老诗人泰戈尔写下的祝福:
  
  “你是一切人心的统治者,你印度命运的赋予者。你的名字激起了旁遮普邦,辛德,古甲拉特和马拉塔,达罗昆荼,奥利萨和孟加拉的人心。它在文底耶和喜马拉雅山中起着回响,掺杂在朱木拿河和恒河的乐音中,被印度洋的波涛歌颂着。他们祈求你的祝福,歌唱你的赞颂,你印度命运的赋予者,胜利,胜利,胜利是属于你的。
  “你的声音日夜从这地走到那地,召唤印度教徒,佛教徒,锡克教徒,耆那教徒,和袄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来围绕在你的座前,从东陲到西极向你龛前敬礼,来编成一串爱的花环。你把一切人的心融合成一个和谐的生命。你印度命运的赋予者,胜利,胜利,胜利是属于你的。”
  
  希拉:一条摧毁克什米尔的
  死亡之路
  
  关于克什米尔名字的来历,有这样一个动人的神话传说,那是卡兰纳在十二世纪写成的克什米尔诸王的朝代编年史《诸王流派》中记载的:远古的克什米尔是一个大湖,名叫萨蒂斯尔湖,湖中住了许多吃人的妖魔鬼怪,魔王叫贾洛德帕瓦。为消灭恶魔,仙人迦西耶布修行整整一千年,但与恶魔的斗争仍然艰苦卓绝,难分胜负。雪山神女下凡帮助他,拿起一块石头,向贾洛德帕瓦投去,打死了魔王。投出的石头变成一座山,就是现在斯利那加附近那座有名的哈里巴拉瓦德山。魔王死后,其他大小妖魔鬼怪也都四散奔逃。迦西耶布仙人把湖水从巴拉木拉排出去,让人住进来。从此以后,这个地区命名为迦西耶布·迈鲁,即迦西耶布山,后来在口口相传中逐渐讹化为迦西耶·米尔,迦西米尔,即今天汉译的克什米尔。
  透过这个神话传说来看伊纳亚·可汗与希拉·希拉科西塔尼的关系会获得一种独特的启示。正像仙人迦西耶布与恶魔贾洛德帕瓦一样,伊纳亚·可汗与希拉·希拉科西塔尼也是不共戴天,势不两立的。同是穆斯林,同是虔诚的宗教徒,但信仰却决然不同:
  一个为着和平与拯救,一个为着分裂与复仇;一个目光中充满了深沉执著的爱,一个眼睛里燃烧着毁灭的火焰;一个预示着光明美好的前途,一个象征着漆黑一片的世界末日。
  与可汗的光辉形象正好相反,希拉的每次出场都是阴森可怖的,背景永远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一张硕大无比的脸,泛着死魂灵的幽幽的惨淡的绿光,嘴里总是发出低沉沙哑如受伤的野兽般的嘶吼,嘴角流出一缕鲜红粘稠的血水。这个号称“在阿富汗连苏联士兵听说了名字都会放弃坦克望风而逃”的杀手,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一个阴险、狡诈、贪婪、残忍、邪恶世界的化身,正如传说中十恶不赦的吃人魔王贾洛德帕瓦。
  正是他教会了无辜的纯真青年亚塔如何去恨,如何去复仇,将他蒙在鼓里,执行毁灭家园的克什米尔任务。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惨无人道,令人不寒而栗。每当有人流露出动摇或者善意,都会出现他那双无处不在的为复仇而淌血的恶魔般的眼睛,这的确是一个十恶不赦的魔鬼:“时间,圣战和死亡,都是不等人的。”他总是这样喃喃自语。
  当亚塔因为与少年时代的恋人苏菲·帕瑞重逢而产生犹豫时,他竟然趁人不备打死了对亚塔好言相劝的奇纳堡,却又欺骗他们:“我们不能输掉这场战争。奇纳堡为了圣战牺牲了小我——需要一个尸体来掩护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他说让我们成全他。现在,趁他的尸体还没冷,带他出去。成全他。”当亚塔为了复仇失手错杀了如亲生母亲般疼爱他的尼露而捶胸顿足、悔恨不已时,他又以这样的谎言向更深一步的深渊里推他:“印度总理不该活着离开山谷,牢牢地记住我们的克什米尔任务,安拉为什么要召唤你的母亲?就是为了让你执行任务时双手不会颤抖。”
  

[1] [3] [4] [5]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