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毛泽东与中国铁路(连载二)

作者:赵向红

字体: 【


  第一次看到新中国的火车票
  
  在北京站的站志记载中,收藏着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毛主席在新北京站售票大厅,透过明镜般的玻璃窗口,接过售票员递出的一张火车票,专注地看着。40多年过去了,这张照片代表着铁路客运部门的一种殊荣,在北京站的职工中传了一代又一代,成为全路职工最宝贵的历史记忆。
  1959年9月14日晚,毛泽东视察了新建的北京站,兴致勃勃地步行来到售票大厅。当班的售票员们整齐地坐在每一个工作台前,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毛泽东走到一个售票窗口,里边的售票员贾根柱立即站起来,向毛主席敬了个礼,毛泽东笑着与他亲切交谈,询问了有关售票工作的情况,示意小贾师傅拿一张火车票给他看看,贾根柱把一张硬板火车票递上,毛泽东饶有兴趣地翻过来、调过去地看了个仔细。毛泽东青年时期到北京,曾几次乘坐火车,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他是坐在马背上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革命胜利,再也没有机会接触过火车票。几十年过去了,他这是第一次看到了新中国自己的火车票,感到非常亲切。毛泽东把这张小硬板车票递回窗口,高兴地离开了售票大厅。
  
  为新北京站题写站名
  
  
  毛泽东视察北京站,左二为武竞天,左四为吕正操
  
  
  在全国铁路数以千计的火车站中,唯有被称为“中国铁路第一站”的北京站,获得了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站名。毛泽东视察北京站那天,在广场下车时,看到主楼大玻璃窗上镶嵌着“北京站”3个大字,笑着问大家这几个字的出处,得知是建设指挥部的同志们用他题写的“北京日报”报头的手书拼起来的,欣然一笑,未置一词。
  总指挥李岳林借机上前,请求毛主席为新北京站题写站名,毛泽东当即答应了这个请求。不久,毛泽东乘专列从杭州视察后回到北京,派人将题字送到北京站。现在使用的“北京站”3个字是毛泽东在3张题字中亲自圈定的一幅。收到毛泽东题写站名的手书后,北京站请著名篆刻家魏长青、柏涛将其放大,并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把3个大字从车站主楼的中央玻璃墙上,移到了主站房3个圆弧屋顶上部,为雄伟壮丽的北京站增添了气势和光彩。
  
  在专列上工作和生活了2148天
  
  从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乘火车“进京赶考”,党中央从西柏坡迁至北京,到1975年毛泽东最后一次南巡,26年里,毛泽东无论是出国访问还是在国内视察,大多是乘坐他的专列。铁道部专运处至今保存着详尽的乘务记录,毛泽东乘坐专列共计72次。为了不给地方增加负担,除了到目的地考察外,他大多是在火车上开会谈话,批阅文件,写文章。据统计,他在专列上工作和生活了2148天,累计起来有6年10个月零21天的时间。
  毛泽东的专列与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专列是毛泽东的另一个办公室,另一个“家”。
  毛泽东的专列由铁道部专运处担当乘务。解放初期,他使用的专列用国产客车改造而成,设备条件很差,甚至没有空调。1957年,从民主德国进口一列普通客车,配备毛泽东使用,条件略有改善。
  毛泽东的专列外形与普通旅客列车基本相同,为深绿色。车厢里是一间简朴的办公室和卧室,带有独立卫生间,警卫人员的岗位和休息室在他的车厢里面。
  
  
  1959年3月1日,毛泽东在专列上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第二次郑州会议)
  
  毛泽东的专列办公室摆有写字台、靠背椅、沙发、台灯和几个盛有各种书籍的大书箱。车内陈设比较方便他读书办公、批阅文件。列车的会议室配有会议桌,他经常在那里召集会议,会见地方领导,听取工作汇报,像在中南海一样。1959年2月27日至3月5日,在河南郑州毛泽东的专列上,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期7天。毛泽东在列车上也是晚睡晚起,彻夜读书办公,有时连吃饭也手不释卷。
  列车的卧室和餐厅是他外出生活的“家”,陈设朴素简单,卧室里除了一张硬板床别无它物,卫生间里的生活用品极为普通,都是国产货。他在列车上的饮食从不讲究,粗茶淡饭,红烧肉是最好的菜,辣椒却是一餐也离不了。
  1974年到1975年,在这样一个“家”里,这位80多岁的老人居然一住就将近9个月……
  
  向乘务员借阅“二十四史”
  
  毛泽东乘坐专列外出,读书是他在列车上重要的生活内容。由于每次外出的时间都比较长,常常带很多书在路上读。除了他自己带大部分以外,专运处也为他准备了一些,长期放在列车上,其中包括《资治通鉴》、《史记》、“二十四史”等。
  1958年,毛泽东在去南方的专列上,从列车员李凤荣的手中借来“二十四史”之《前汉书》阅读,他边看边记,重要处还用纸条夹在书内。专列返京时,一部分书被毛泽东带回中南海阅读,一部分便留在车上。回到北京以后,毛泽东想把车上存放的“二十四史”拿回来一并阅读,便写了一个借条给专列乘务员:“铁道部乘务员李凤荣同志:大字《前汉书》13至23本,共10本,拟请允许借我一阅。如蒙许可,请交来人,不胜感激!看毕,连同前借12本,一并奉还。”第二天,毛泽东的秘书高智让卫士持毛泽东的亲笔借条来到铁道部,李凤荣与卫士一起将书找出送至中南海。后来,毛泽东派工作人员将他读过的“二十四史”如数送还了铁道部专运处,成为专运处珍藏至今的传家宝。
  
  为女乘务员共庆“三八”节
  
  1959年3月7日,在主席专列上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刚刚结束两天,列车仍然停在郑州,没有接到毛泽东新的行程计划。次日就是“三八”妇女节了,跟随毛泽东专列的女乘务员们商量,想跟主席合个影,一方面让主席松弛一下,一方面庆祝自己的节日。当晚值班的李凤荣对毛主席说出了大家的心愿,毛泽东听后马上答应:“好,明天我跟你们合影,还要请你们吃饭哩。”毛泽东又嘱咐,让专列上的几位领导同志也参加明天的活动,庆祝“三八”节。晚上10时,李凤荣把好消息告诉了姐妹们,大家都高兴极了。
  “三八”节这天,毛泽东破例早起,穿上他生平最喜欢的灰色长大衣,9点钟便从车上走下来。女乘务员簇拥着毛主席坐在中间,同志们依次围拢在主席左右。摄影师侯波趁大家笑得正欢,按动了快门。照完相,大家登上餐车,围着两张大餐桌坐定。毛泽东带着卫士冯耀松入席,他高兴地向乘务员祝贺节日,感谢大家的辛勤工作。领袖和工作人员互相敬酒,毛泽东高兴地喝了一杯茅台酒。
  
  视察海河治理工程
  
  地处华北的海河流域素有“十年九灾”之说。1963年8月发生的特大暴雨造成的水患,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元,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海河的水患牵动着毛泽东的心,他对灾情和抗洪斗争给予特别的关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1963年10月至11月间,毛泽东乘专列外出视察,路过河北省和天津市,沿途考察海河流域的灾后恢复情况,亲自审阅治理海河的水利工程规划。11月12日,毛泽东乘专列视察归来路过天津,接见河北省委领导,听取了海河水灾抗洪斗争的情况汇报。听说天津要举办抗洪斗争展览,特别高兴,欣然答应了为展览题词的要求。几天以后,毛泽东派卫士长李银桥将亲笔题词“一定要根治海河”交给河北省委。
  在毛泽东的号召下,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群众性治理海河的运动迅速兴起。
  
  决策西南铁路大会战
  
  1964年,中共中央确定了加速西南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决策。毛泽东指出:“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成昆、川黔、滇黔(即贵昆)这三条铁路要抓紧修好”。他还说:“把川黔、滇黔铁路停下来是没有道理的,你们不去安排,我要骑着毛驴下西南,如果没有投资,可以把我的稿费拿出来。”毛泽东多次听取西南铁路建设汇报,审阅建设规划,并指示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亲自挂帅,铁道部吕正操、刘建章等领导亲自坐镇指挥,调集了铁道兵和铁路职工30余万人,展开了西南铁路大会战。工程集中了来自全国的1200名科技工作者,对65个新技术项目进行攻关,采取了多项快速施工方案,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得以推广应用。1965年和1966年国庆节,川黔、贵昆铁路相继通车。成昆铁路受“文革”影响工期延长,于1970年7月1日接轨通车,同年12月交付运营。
  

[2] [3] [4]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