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7年第3期

全球化后的现代性反思

作者:黄万盛

字体: 【


  在我看来,有一条另外的道路,可以避免罗尔斯的麻烦,而且可以做得更有效。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不用公正,而强调公益。公正和公益的理论起点是不一样的,公正的依据在正义,涉及形而上证明,但是公益的依据是存有论,它甚至从人类起源时代就已经开始被运作的道德记忆和历史智慧。它不依赖于形而上学证明,通过群体生命经验就可以体证。公益是生命群体存在的方式和条件,也是人成其为人的真正标志,它是历史性的存有,不存在形而上证明的困难。这其间的分辨复杂也非常有意思,很有挑战性。此外公正与公益的道德叙事结构是完全不同的。公正是以两个独立主体间的道德等价作为基本结构推理社会公正,因此,全部社会的公正也可以还原为两个人之间的公正;而公益则不是两个独立个体,它的叙事结构是包括个人在内的社会整体,在公益中个人所面对的“他者”,不是另一个独立个体,而是只要与人类共同生活有关,就可以无限推及,一览无余,比如环境也可以作为公益的对象,而在公正中这是无法想象的。家庭是公益,社会是公益,族群是公益,民族是公益,国家是公益,人类是公益,地球是公益,太空是公益,乃至为人类共享的精神创造也是公益。公益是把所有人的力量集合起来共同对抗人类社会的苦难。这个抱负决不是两个人之间是否公平可以比拟的。它体现的是,人类的共同成长才是最大的公正!才是最大的正义!公益作为价值,就是把促进公益的发展作为个人成其为人的基本意义。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公益与公正不同,它内在地包含了善的方向,以保证它完全不会发生“公正却不道德”的内在悖论,在理论上永远推理不出“公益而不道德”。公益包括了每个个人,推广公益就是发展自我。公益可以和所有的价值兼容,开阔那些局部和有条件价值的运用领域,使其更加宽广。它可以发展互助、关爱、体恤、同情等一系列价值领域。但是,用公正就很难包括同情,所谓铁面无私,情往往成为公正的盲点,它与理性主义有关,特别是工具理性。
  然而,在公益的谱系上却可以相应地去发展这些价值,尤其是同情。我在海外经常看国内的一些报道,比如有见死不救的情况,有毒奶粉这类的事情,那么我们就考虑在这些行为者的心灵深处,这个“他者”的意义到底在什么地方。所以从公益可以开发出对他人的关怀。通过他人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自我存在的价值。我在前两天的会议上有一个插话,有一些同学听过了,但是还有更多的同学没有听过这个例子。就是在纽伦堡大审判的过程当中,法庭找来一个神父给那些判处死刑的纳粹军官作临终忏悔。这个神父每天写日记,把他和这些将要处死的军官的谈话内容都记录下来。其中有一个军官,他就是制造毒气把犹太人全部毒死,然后用焚尸炉去化尸碎骨的人。神父就和这个军官谈,你搞出这个东西,现在受到审判,你是不是有意忏悔?结果这个军官对神父讲,元首给我们一个任务,让我们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把犹太人处死是最好的。这基本上是一个理性化和技术主义非常极端的例子。这个军官说,有人提出来枪毙,每人打一枪,把他打死。可这个方法多笨啊,每人一枪,就需要几百万发子弹,需要几百万个执行者,之后几百万具尸体又怎么来处理,都是太麻烦的事情。还有人说通通把他们绞死,这也需要行刑者。而只有我这个方法是经过充分设计之后最合理。犹太人脱了衣服,就好像要去洗澡,临死之前没有那种恐慌引起的骚动,所以对付骚动的成本可以减下来。只要他们脱了衣服进去,铁门一关,三分钟就可以把他们杀掉了。因为他们赤身裸体,把他们送到焚尸炉里烧成灰,既不需要挖坟墓,也不需要占地皮,成本又低,效率又高,这个多好。这个军官已经被判处死刑了,这个神父在和他作临终忏悔。可这个军官谈的整个是这套理论,每天喋喋不休地说的是他那套设计是如何的合理。这个神父最后在他的日记里写了一段话:最大的暴行是对杀人这件事缺乏基本的同情。所以我们这个社会不能把公益和同情作为一个核心价值去开展,那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族群和族群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处理,就永远会停留在一个没有公益和没有同情的对峙当中,那么大同的理想、和谐的社会就是镜中花、水中月,所以我想公益是一个深刻的价值。
  另外一个观念就是信赖。交往当中有很多事情涉及到利益,涉及到相互关怀,包括各种各样的冲突。假如信赖不能作为一个价值充分发展,人与人之间除了怀疑就没有其它的空间,那这个价值就会受到很大的挑战。如果大家放眼一下国际社会,信赖这个价值已经变得非常非常薄。在座有很多烟民,我到了长春去买烟的时候,他们经常提醒我到哪个地方买到的可能是假烟,就是说我们对商品的信赖不存在,对他人的信赖不存在,我们对国家权力能不能真正保证我们权益的信赖也不存在,整个社会的有机性被完全切断。我们讲一个社会要成为一个有机的结构状况,它是不是要有一些价值的支撑?其中最重要的价值和相互的信赖有关系。中国古代把诚信当作一个相当重要的价值,就是五个品德当中,诚作为一个重要的品质,经过周敦颐更是把它发展为一个核心价值。《中庸》当中讲的“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诚者,天之道”就是说天道无欺,天不会撒谎,它是一个诚的本质的存在,是一个本质主义意义上的诚的存在。而这样一个存在如何转化为我们生存的力量和价值,叫作“诚之者,人之道”。你能把那样一个天道无欺的诚信真正在我们的凡俗生活当中开展出来,这就是我们人的使命。我们为人之道,叫作“诚之者,人之道”。后面的问题是“诚之者”的问题,把天道无欺这个原则当作我们这个社会的基本原则发掘,去加以开展,这就是信赖。现在国外有学者特别强调要发展“信赖社群”。中国在这方面很矛盾,一方面,我们有思想文化方面的道德资源,但另一方面我们面对的问题又是空前严重,开发信赖资源,发展信赖价值已是当务之急。
  第四个价值,我认为是最为基本的价值——学习是一种深刻的价值。孔子的《论语》第一个字就是“学”,“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别人问孔子,你这个人看起来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有道行,那么多人都相信你,都听你说话,你跟别人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孔子的说法是“好学而已”,我仅仅是比别人愿意学,愿意问。所以在儒家大的传统当中,学习是有相当高的价值。孔子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整个是讲一个成人的过程。就是真正成为人,要经历这些磨难。三十而立是什么含义?我们现在的凡俗世界把一切有神圣魅力的东西通通世俗化,三十而立就是成家立业,讨老婆,买房子。假如孔子讲的三十而立是如此低俗的话,我不相信两千多年来有那么多的思想家愿意追随他的脚步,探索他的境界。事实上孔子讲三十而立的时候,是讲三十而立志,就是我这辈子做人,我要做什么,经过那么多的磨难之后,三十岁的时候,我应该把志向建立起来。四十而不惑,是我三十岁把志向立起来之后,经过各种各样的考验到了四十岁的时候,生命的积累可以使得我自觉地抵抗各种各样的诱惑,其它的东西改变我志向的可能性不大。事实上“立志”的这个自我培养和自我训练,没有能够成为一个有效的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展。比如说商品化大潮来了,我们学校中就有一部分教授弃学从商,这个就是四十而惑。都四十岁了,有一个小的诱惑就把你的志向改变了,这相当可惜,做人的意义上是相当失败的。五十岁知天命——经历过这些磨难之后,到了五十岁的时候,知道了自己的局限,知天命就是知局限,知道很多的东西不是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去全然改变的。知道有客观状况、客观条件约束着你的可能性,所以你不会妄为,强去做很多不可及的事情。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下面:六十而耳顺——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可以听到。一部分人,包括相当著名的学者,一些哲学家,死活不能理解“耳顺”的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五十岁已经知了天命,六十才耳顺?觉得孔子是把它们排错了,也许应该是五十而耳顺,六十而知天命。但是我认为六十而耳顺有深刻的意义。耳顺是“听”,“听”在中国的传统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是和体知的能力联系在一起的。听就是学习,就是从善如流,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你能去听。大家知道繁体字圣人的圣,要先写一个“耳”,然后旁边是一个“口”,然后下面是一个“壬”,它为什么会这样写?就是你要成为一个圣人,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听”,听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但是听完了之后并不是盲目地去服从它,有一个“口”在那里,你要“辩”,听了以后再通过口去辩,完成了这个过程,你才堪胜大任,承担一些这个社会需要你承担的责任,这个责任使你成为圣。现在我们汉字简化了,上面一个“又”,下面一个“土”,我死活想不通这个“又土”怎么能成圣——大概你不断地接受再教育,不断在土地上打滚你就能成圣。所以整个中国的智慧对“耳”有极大的重视。以“耳”为偏旁的字,多半都是好字。有人说有一个字不是好字,可耻的“耻”,而我说这个正是最重要的东西,耳止为耻啊——假如你把你的耳关闭了,不能听见任何声音,这是极其可耻的事情。耳是学习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手段,人成其为人,最重要的一个途径是学习,从娘胎出来处于一个蒙昧的状况,正是通过学习,你才使你自己和你原生的那个状态有了改变。所以一个不能听、不能学的人,别人说他无耻,无耻就是说他不配做人,因为做人应该学到的那些东西都没有学到。所以我们讲哪个人无耻的时候,是讲那个人不配做人的条件,只是一个动物的存在,人性的要求,人的理解力在他身上都不能体现。所以,对听的重视是极珍贵的资源,这种对听的重视在西方文化中比较弱,这与理性主义的强势发展有关。海德格尔虽然很早批判技术主义,但是真正深刻的反省是后期通过荷尔德林而大彻大悟,他提出:回到前苏格拉底时代,倾听存在的声音。从苏格拉底开始,理性主义成为哲学的主流,所以回到前苏格拉底,就是回到前理性主义,在那个时代充满后来被理性主义消解了的智慧。但是这个境界,还是不如孔子的睿智,“六十而耳顺”,不回避理性的成熟,相反,正是有理性的成熟和积累,“听”才更加成为真正的大智慧。中国文化突出学习,把学习作为成人的基本,这个是有它大的传统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习到底做到了什么程度,是很值得反思的。有那么一个大的资源,我们却做得不好。我们为什么会在学习的环节上出问题?所以我们今天应该重新建立对学习的信心,把学习作为一个深刻价值来加以发展。
  

[1] [2] [4] [5] [6] [7]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