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回忆文革中的徒步长征

作者:石玉林

字体: 【


  在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我们请老红军讲革命斗争史。这里是革命老区,有1000多户烈属,2000多名烈士,老红军现有100多名,其中司令员以上就有60多名。
  在武汉,我们参观了“二七纪念馆”和大罢工发源地之一的“江岸机务段”,接受革命斗争史的教育,并在留言册上写下:先烈英灵垂千古,革命遗志牢记住;誓做红色接班人,前进路上迈阔步。
  到达湖南湘潭纺织厂,特别安排下车间劳动。记得那是到染布车间,整个车间十分拥挤,一排排染布机和染布池挤在一起,上部空间挂满了各色布料,空气中的热浪混杂着不同寻常的染料气味,直呛人喉咙。这是一家由上海迁来的公私合营厂,工人多数是上海人。我跟一位姓陆的师傅,他47岁,又高又瘦,脾气十分好,极为认真地为我介绍染布的各个工序,讲了一下午。我至今记得他那谦和的神态。
  江西萍乡是我们长征途中必去之处,因为毛主席5次去安源,是当时最吸引人们的地方。而到安源后却发现工人们在搞文革,矿井基本上停产了。对过去宣传的刘少奇领导的安源大罢工正在进行清算,有关刘少奇一切痕迹要全部抹去,抹不去的便改头换面。如当时罢工的谈判大楼展览里,刘少奇原是谈判代表,这时却换成为工人代表。
  历史可以被颠倒,但真情难以忘却。安源有个敬老院,我们去访问时,院方请一位当时才64岁的“最年轻”的老工人,按当时政治需要定的调子给我们讲矿史、斗争史。不讲刘少奇,只讲毛主席,院方说只有他才清楚,而实际上当我们访问其他老工人时,却说:没有刘少奇就没有他们的今天。开始还说毛主席,讲着讲着就讲到刘少奇那里去了,所以院方总是谢绝个别访问。在外面张贴批判刘少奇的大字报中可以看出真情——刘少奇在给安源一位干部的信中提议:建议工人每人每月出一天或半天的工资做基金,来安置1922年参加罢工的老工人。这本是一件好事,结果被讲成不分好坏、招降纳叛,让敬老院成为大杂烩,所以敬老院里的人也不可信。
  在那混乱的年代,黑与白是分不清的了。凡是被打倒的,一定不会再有什么正确存在。走到平江县,县里来人接我们去贫代会演出,有一位马副县长在路上跟我小声讲:“这个县就是当年彭德怀元帅领导平江起义的地方,不过现在不让说了”。我当然知道平江县,文革前,电影《怒潮》已风靡全国,一首《送别》是当时大学生每人都会唱的流行歌曲,而剧中渔鼓老人唱的渔鼓调“太阳出来一点红,大江跃起一条龙”,自然是描述平江起义的彭德怀。但又是“太阳”又是“龙”的描述,是犯了天条,犯了大忌,不打倒你,还打倒谁呢?但所有革命者留下的丰功伟绩,在人们的心中是挥之不去的。
  走到井冈山区后,我们第一个要访问的是甘祖昌将军。1967年1月17日,我们赶到莲花县坊楼公社沿背大队,村口有一座农式的两层楼房是甘将军的住所。之所以说是农式的,是因为它的底层全是为放农具、粮食而建造。甘祖昌于1926年参加革命,解放初期曾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在一次到外地出军务的归途中,一小桥被特务破坏,造成翻车,甘将军头部受重伤,从此得了脑震荡后遗症。他不愿意在部队享受待遇,而是要求回乡务农。
  甘将军在农舍里接见了我们。他个子不高,人挺瘦,苍白头发,穿一身当地农民衣服,谦和而朴素,使我们肃然起敬。这样一个淡泊名利、放弃荣誉和物质享受、回乡务农而传沿子孙,该有多大的决心和崇高的品德呀!这是甘祖昌将军的可贵之处、独到之处,也是可敬之处。我当时就想,能达到这种境界的真是少之又少,有千分之一吗?
  寻访领袖足迹,奔向革命圣地井冈山
  步行长征串联,一个重要内容是寻访革命先辈和领袖的革命足迹,因此武汉、长沙、韶山、井冈山这些革命圣地,是我们一定要去的地方和最终目的地。
  1966年12月14日,我们渡过长江,直趋毛主席1927年在武昌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此处位于汉阳门外不远,是继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开展农民运动的培训基地。毛主席任讲习所常务委员,彭湃、方志敏、张太雷、恽代英都任过委员,学生大部分是工、农、学生。毛主席在这里讲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时的学员每人一支汉阳造步枪,一身灰军装,穿草鞋,过着严肃的军事生活。他们上课、出操,学政治、唱革命歌曲,并参加过解围麻城和打退夏斗寅攻打武汉的战斗。在这里,我们感到十分振奋,胸间腾起年轻人的热血。
  在奔赴长沙的路上,我们拐了一个大弯儿,赶往长沙县的开慧公社、开慧大队、开慧生产队。这里原名叫长沙县清泰乡下板仓,不知现在是否恢复了原名。
  路上正下雨,道路很泥泞,我们步行20多公里赶到下板仓,在一个小山包的凹进处有几幢房屋,便是杨开慧烈士的故居。这里过去并没有展览室,由于参观的人多了,当地就办了展览室,我们参观时,刚开20多天。烈士墓在西边的小山包上,公路对面一侧有一座旧庙,那就是杨开慧小时上学的上板仓小学。
  故居里,烈士遗物很少,只有当年毛主席与杨开慧用过的一个木床和一把椅子。正堂屋,有一张放大的杨开慧1924年带着毛岸英、毛岸青的合影照。烈士墓地还没有来得及修葺,在细雨中显得肃穆而沉重。墓前有碑刻“毛母杨开慧墓岸英、岸青立于民国十九年冬”。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对杨开慧烈士的宣传很低调,也许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原因,不过所有的人都对烈士鸣起不平。
  长沙是毛主席青年时期度过时间最长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参观了毛主席读过书的湖南第一师范,与杨开慧共同居住过的清水塘,创办的《湘江评论》、《向导》等重要刊物的文化书社,以及大抒革命情怀的橘子洲头、岳麓山、爱晚亭等。毛主席青年时代“文明其思想,野蛮其身体”的倡导及在《修身》一文中提到的要清除懒惰,提倡奋斗和朝气,对我当时乃至今日影响很大。我后来在忙碌中能注意锻炼身体,而事必躬亲地努力工作,都可以追溯到此处的启迪与激励。
   从长沙西行60多公里,韶山出现在我们眼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云集于此,这里是一片红旗和歌声的海洋。我们怀着激动崇敬的心情,依次参观了毛主席故居、屋前的两个池塘、打谷场和毛主席亲笔题字的韶山学校,然后排队买毛主席纪念章。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们从下午4点一直排到晚上11点才买到,足足等了7个小时,待摸黑回到湘潭二中时,已是凌晨两点了。
  当我们路过株洲市的时候,听到了许多关于井冈山的传言。一说井冈山已大雪封山,吃饭困难,每天用飞机空投40万斤食品;又说井冈山仅能接待3万人,可现在已有8万人,赴井冈山的途中还有12万人;还流传井冈山乙型脑炎流行已死十几人,到宁岗就有解放军守卫,不让向前走了;更有传言说在醴陵就有岗哨,只让男生走,女生不让走,去者要自己带足干粮等等。我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历尽千辛万苦,目标就在眼前,不管消息真假,只管加速前进!下定决心,一鼓作气,直奔井冈山。
  进入井冈山区的莲花县境,我们接连参加了两次扑灭山火的行动,每次都摸黑爬十几公里山路,上千人上百只手电筒的光柱满山晃动,煞为壮观。好在人多而火势不大,但折腾半宿,但心甘情愿。
  那几天里,我们四处“出击”,参观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发生地——三湾村和毛主席居住过的“协和盛杂货店”及毛主席讲过话的枫树坪。然后又直奔召开过工农革命军党的扩大会议的会议旧址;毛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在井冈山会师的红军会师广场,红军会师桥;毛主席当年写《井冈山的斗争》一文的茅坪八角楼;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谢氏慎公祠;湘赣边界特委办公室旧址;红军烈士墓;红军步云山练兵场等等,真是点点不落,生怕漏过。在流传着毛主席买下农民送来的“狗鱼”给赤卫队员吃,并用“狗鱼吃小鱼”比喻土豪劣绅鱼肉农民故事的发生地——龙目潭,当时在八角楼里还养着一条狗鱼供来访者参观。
  

[1] [2] [3] [4] [6]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