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文艺论争中的乔冠华与胡风

作者:茆贵鸣

字体: 【


  乔冠华接胡风信后,很快以信函形式作出反应——
  汉夫、鹏飞同志并转周扬同志:
  忽接胡风一信。最后一次,大概是1955年,根据定一同志指示,我曾去劝过他一次,讲过些什么具体内容,已经记的?眼得?演不清楚了。来信这样写的用意很明显是希望他的处理有所缓和。此人已不可救药,我的意见是,不边?眼便?演再理会他了。胡信附上。
  即此敬礼
  乔冠华
  12/2,1966
  注:章汉夫、姬鹏飞和周扬都在信上画了圈,章汉夫并写道:“我意不理。”
  乔冠华的一句“此人已不可救药”,表明他已与昔日友情颇密的胡风划清了界限,
  他们的关系也画上了句号。
  乔冠华信中所说的“最后一次”“曾去劝过他一次”,指的是1955年3月的一个夜晚。当时,与他同去看望胡风的还有陈家康和邵荃麟,但主谈的却是乔冠华,主题仍然是关于胡风的文艺思想问题,因为此时一场全国规模的胡风思想批判运动已全面铺开。这次谈话的时间很长,乔冠华传达了周恩来的指示:“应该检查思想,应该打掉的打得愈彻底愈好,这才更好建设新的。但是,要实事求是,不能包,包不是办法。”他甚至这样劝说胡风:“别的不说吧,你跟党这多年,至少是你没有积极提出要求入党,这在思想上应该检查检查,也可以回忆一下历史情况,看有什么问题……”
  这次受命而来的谈话,依乔信所言是受陆定一的指派,但从乔冠华向胡风传达周恩来的指示来看,周恩来不仅知道这次谈话,而且还给乔作过指示。但是,胡风绝对没有想到,两个月后他即落得一个被抓捕抄家的结局;更不会料到,在经过了10年的牢狱之后还被判刑14年并被逐出北京的结局。
  据梅志的《胡风传》介绍,胡风是1966年2月15日随梅志同赴四川服刑的。离京前夕,他“在晓风的书桌里找到了信纸信封,给与他有过多年交往和一直崇敬的几位友人写下了告别信”。这“几位友人”除乔冠华外,还有徐冰、陈家康、徐平羽和老舍。梅志在书中虽未引用胡风给乔冠华信函的内容(只引用了虽具年月却无日期的给徐冰和老舍的信,但在给老舍的信中则明确提到了“明日远戍”),但从落款时间来看,给乔的这一信函是离京前较早发出的一封,从中亦可看出乔当时在胡的心目中的位置。其用意十分明显:胡风只是希望老朋友能够理解自己的苦衷,并希望自己的处境能有所改变。乔冠华时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徐冰任统战部部长。胡风在给这二人的信中都说到“现已受命即日远戍”的处境,当是隐晦地表示请求老友帮忙的意愿。
  然而,此时的胡风并不知道,就在他以不同方式向周恩来、乔冠华等表达希望留京的愿望之际,文革的序幕已经揭开,无论是周恩来还是乔冠华,抑或是徐冰,都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和艰难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乔冠华虽然知道胡风的信“用意很明显是希望他的处理有所缓和”,但也只能表示“不边?眼便?演再理会他了”。
  乔冠华的未加理会,使得多少还存有一点侥幸心理的胡风彻底失望了。由此,不难理解胡风后来在他的狱中“交代材料”《关于乔冠华(乔木)》中,为什么时有一些言词颇激,间或还有一些言过其实的语句了。
  
  责任编辑杨小波
  

[1] [2] [3] [4]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