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淮阳行

作者:陈忠实等

字体: 【

深厚啊!我在淮阳把这些信息发给朋友时,对方吃惊不小:“哇,难怪河南人牛!”
  淮阳这地方确实是块宝地,还很神奇!太昊伏羲氏有一天在蔡河里捕到一只白龟,龟背上的纹路图形很特别,老祖是个天才的发明家,他凿池养白龟,仔细观察,还把龟背纹路画下来,挂起来,深入研究,结果看出“八卦”来,于是开启了无字文化的新时代:分阴阳,定四季,推算二十四节气……再过数千年,在北面一点的安阳,龟背上就出现了文字——甲骨文。龟背,在冥冥之中注定是我中华文化的原创基地!
  沧海桑田,河水变湖水。白龟的故事没有完。公元一九八四年八月十六日,一个十六岁的淮阳少年,从伏羲画卦台前的龙湖里钓到一只白龟,也就是相传的“白龟池”那个地方。这下可轰动了整个淮阳,也引起海内外的关注。罕见的白龟现身,有意印证历史的传说。据北京有关专家鉴定,白龟二百三十五岁。龟形近圆,龟盖酷似八卦。神龟显灵,它是老白龟的第几代孙?民间和学术机构纷纷进行猜测和研究。海外竟有出价十万美金购买。淮阳人视为至宝,哪能出手。经过十三年精心照料,到了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前夕,淮阳人将白龟放生龙湖,让它回归自然,与家人团聚,子孙繁衍……
  站在画卦台上,面对浩浩荡荡的龙湖,遥想当年老祖从水中捕白龟的情景,和在这画卦台上昼夜研究龟背图的身影,我们真是心驰神往,慨叹不已。
  
  脚印里的淮阳  刘立云
  
  几乎是悄悄的,有那么点私语的味道,淮阳的朋友问我:在来之前,你是否知道淮阳?我一愣,连忙说知道,知道,怎么会不知道呢?然而心里却是虚的,悬空的,像被人看破阴谋。实际我知是知道淮阳,但除开它作为地名的两个字,真是不知道更多了,起码当时想不起来更多。假如在这之前遇上一场考试,地理考试,试卷上又不幸有一道问淮阳在中国哪个省份的题目,我怕是要大笔一挥,在卷面上填上“安徽”。
  来到淮阳才知道我有多么的孤陋寡闻。来到淮阳才觉得我是应该知道淮阳的。尽管淮阳越变越小,而且被太多的浮土半掩着,如今只是河南东部的一个县,基本上默默无闻,但只要你真正走近它,用手细密地去挖掘它,触摸它,你就会为它曾经的宏大而震颤,为它在过去几千年中持续散发的光泽而惊叹,就像我在两天匆匆来去之后,终于在心里对自己说:淮阳不可不来,不可只来,不可白来。因为这个古朴、浑厚而又水土内敛的地方,原来藏在那么巨大的一只脚印里。你如果不知道它,说不定要冒数典忘祖的危险。
  淮阳人喜欢用“第一”来介绍他们的人文和地理,而且说话的语气坦然又坚决,没有一点支支吾吾,拖泥带水。比如说太昊陵是他们的至爱与至尊,他们就底气十足地对你说,此为“天下第一陵”。又比如说龙湖,这是他们最喜欢去泛舟的地方、休闲的地方,如果你是第一次来,他们也会告诉你,此为“中原第一湖”,面积达十一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二点五倍呢。如果再注意他们的表情,你会发现,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们是矜持的,庄严而神圣的,口吻中有种我心向天的东西。你举出个什么例子来跟他们理论,他们只会笑笑,再笑笑,不和你争辩,那意思是说不说由我,信不信由你,反正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先说太昊陵吧。这是座地处淮阳城北蔡河北岸的陵庙,一九九六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提供的资料说,此地春秋有陵,汉代建祠。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明英宗朱祁镇,清康熙、乾隆帝都为它的守护、修建、增建和扩建亲颁诏书。因此,年年都要进来拜谒的淮阳人,当他们走过渡善桥,又走过午朝门,目光里必定会出现一片苍茫,一片浩荡,然后他们看见从苍茫、浩荡的大海里渐渐浮起一片大陆。他们说看哪,看哪,这就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指出的淮阳古陆,距今五亿七千万年。再然后,我是说在经历过亿万年的沧海桑田之后,顺着巍巍隆起的山脉和缓缓淌来的河流,他们又看见一个穿着兽皮,须发飘飘,额头高上颅顶,赤裸的脚宽大如熊掌的人,撑着一叶独木舟,带着他的部落沿河游牧而来。当时大概是五月,在岸的南边突然出现一个大湖,那湖波光潋滟,鱼翔浅底,莲荷盈盈,湖面上高天白云,群鸟翻飞,大家就被这景色迷住了,吸引了,所有划桨的人都停了下来。那个须发飘飘,额头高过颅顶的人,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停止漂篷,当即率领他的那些赤身裸体,只用几片树叶遮住私处的初民,开始在湖边安营扎寨,休养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他夙兴夜寐,风尘仆仆,教他的初民定姓氏,制嫁娶,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画八卦,把脚印踩遍了淮阳古陆的角角落落。许多年过去,他宣布在一个名为宛丘的开阔地带夯土建都,从此在世界的东方开创了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先河。六千多年后,我们在淮阳太昊陵看见的那个巨大的土堆,埋着的,就是这个叫伏羲氏的部落首领,又号羲皇。踩着他的脚印,在以后岁月中走来的,还有女娲氏,神农氏。
  噢,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啊!尤其是带着初民最早到达淮阳的伏羲氏,在淮阳人的心目中,那是至高无上,功可盖天的。因而他们特别强调伏羲氏的伟大、英明和睿智;同时也会强调,伏羲氏的伟大、英明和睿智,都是在淮阳这片土地上实现的。你们知道不知道,淮阳人说,伏羲氏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说人类有些托大了,说伏羲氏是中国人的“人文始祖”,中国人的“人祖爷”,淮阳人不仅自己坚信不疑,而且希望所有的中国人都不用怀疑。否则,同胞们就有些大不敬了。说到伏羲对华夏民族的贡献,淮阳人常用的词是:经天纬地,万物资始。他们说,伏羲氏最大最大的功劳,莫过于在淮阳创立不朽的伏羲文化了。基于此,他们对伏羲氏他老人家的感恩之情,只能说无与伦比,就像他当年率领的那些从黄河上游顺流而来的原初民,甘愿步步吻着他的脚印。这让我们任何一个同是伏羲氏后代的人,自叹弗如。例如,在太昊陵的主殿统天殿,我看见墙上的左面、右面和后面,分别嵌着由十六幅墨色石刻组成的“伏羲圣迹图”。从石刻的材质和笔法看,十六幅图均出自今人之手,上面从“履巨人迹”到“崩葬于陈”,把伏羲氏开天辟地的伟业悉数道来,让人们历历在目。我久久凝视首当其冲的那幅“履巨人迹”,对坐在一只巨大的脚印里的伏羲母子充满敬意,又想入非非。画面上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在六千多年前的陇地古成纪(甘肃天水),是个出美女的地方,伏羲氏的母亲华胥氏就生长在这里。一天,美丽而聪颖的华胥氏在外出时踏上了一个巨大的脚印,因而怀上了伏羲。那是个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年代,小小的伏羲偎依在母亲怀里,如所有的孩子,情意缱绻,痴痴地叼着母亲的乳头。这时我就想,是不是受到伏羲受孕于那只巨大脚印的启示,淮阳人才认为,他们绵延不绝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其实是生活在伏羲氏的脚印里?
  还真得做点功课,我查遍了书架上的辞书,试图找到淮阳人坚持己见的理由。但非常

[1] [3] [4] [5] [6] [7] [8] [9]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