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笛福、经济学与文学及其它
作者:韩毓海
字体: 【大 中 小】
笛福所为,还不仅仅是制造舆论,他很绝,他找辉格党给他们出一个主意,说你们不是有钱吗?不是海外公司的大股东吗?你们就搞一次金融危机,搞一个股票的炒作,买空卖空,一下子把英国经济全部给掏空了之后,通过掌握经济命脉,他们就一定会听你们的。他当时出的主意,就跟今天的亚洲金融危机的方式是完全一模一样的!股票作假、买空卖空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在当时可是一个新鲜观点啊,把辉格党人都吓坏了。辉格党人说,我们这么一弄整个英国经济就垮了。于是辉格党没有敢采纳这个建议,而且有些讨厌笛福。就在这个时候,一直保他的国王威廉死掉了,他还不见好就收,又做了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就是模仿托利党人的语气,发表了一封《惩治新教徒的捷径》的公开信,说怎么样惩治那些个新教徒,毁灭他们的财产乃至生命。可是这个信写得太好了,它被认为是真诚之作,得到了托利党人极端分子的热烈响应。许多托利党人都说就是应该照这个来干。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后查出来这个事情是他干的,这下子他把辉格党和托利党都得罪了。这下终于也没有人保他,他终于进去了——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搞文学,你们知道他是六十岁之后才写第一部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进去之后,还是托利党人上台,手下留情,把他放出来,条件是现在让原来给辉格党当卧底的笛福马上叛变,继续给托利党人搞文化工作,还是办党的机关报。
于是他继续在报纸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提出了国际联盟的思想,他是第一个提出联合国思想的人。他说联合国的结构可不是按照信仰,联合国要按照什么呢?国家要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要按照契约的方式,遵循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搞联合国。他说:“小国及其王子将不受到强大联邦的威胁,大国将不再压迫小国,强国也不再吞并弱国。”这样的一个联盟就可以保证欧洲的永久和平,然后,是世界的持续和平。这个比康德还要早,康德很可能是受他的影响。国际联盟,世界上联合的看法,在契约、私有财产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各国的联盟,这个想法是笛福最早提出来的,在1709年。
在这之后,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新的世界构成的原则,基础是自由贸易。他说:“我们不想统治比现有更多的国家,但当我们能对一个国家进行公开的自由贸易时,我们便充分地占有了它,只要我们能对所有国家进行贸易,我们就知道怎么样汲取他们的财富,我们的产品价值高、数量大,已经成为全世界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这就是说,我不占你的领土,只是和你进行自由贸易,通过自由贸易来获取财富。通过海外贸易公司来掌握你的经济,然后再瓦解你的政治。他说得最直接了,这是笛福这个人可爱的地方,他直言不讳地说明资产阶级经济思想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1704年,笛福又创造了一个词,就是“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在他之前没有这个词。他说:“现在国家的实力并不是像过去那样靠兵力、勇敢和领导来衡量的,国家的财富、国民的财富才是决定国家伟大与否的因素。”1776年,亚当·斯密继承了他,发表了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从此,财富、国民财富的问题,这个被市民社会的文化生产生产出来的词,就成为现代社会的关键词。
笛福在办了几年报之后,居然将他的一万四千英镑加上入狱的罚款加起来大概三万英镑都还上了,所以笛福是真正会搞文化生产。他认为现代国家、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础建立在财富的基础上,积累财富同样是人生的目的,他说:“为面包而写作确是一项可耻的职业!这个世界上一切职业除了面包以外还会有什么呢?你们为什么出售、经营、手提、肩挑、屈尊、逢迎、盖房、拆房、倒卖、再倒卖?这一切不是为了面包又是为了什么?你们为什么航行、旅行、打仗和讲道?不,不动肝火,这些都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面包吗?我希望当然甚至还有其它的目的,否则我就应该停止施舍,但如果与面包没有联系,那就不大有人愿意去需要它。”通过财富数量的积累,人生就被理性化了。
接着是家庭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理性化。他对于家庭、婚姻问题发表他的著名看法。笛福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来离婚自由的人,第一个把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理解为契约关系,认为婚约就是契约的人,他说:“如果我的妻子和我仅仅由于商定的条件而走到一起结合的话,那么我的妻子和我为什么不能同样地通过商定的条件而分离呢?如果两厢情愿是婚姻契约的本质,那么为什么不能同样两厢情愿地解除婚约,把双方彼此再分开呢?”你要知道,这是在十八世纪初的英国,他对契约制的坚持已经可爱到离婚自由的地步。通过契约,通过积累财富,理性地安排自己的一生,他说人最大的耻辱就是没钱、贫困,比起信仰来说,贫困了还谈什么信仰? “穷则思盗”,这是他的著名的观点。只有商业的信誉,一个人有了钱之后就讲信誉,信仰不重要。所以他一辈子当自由人,随时订约,随时解约,衡量的标准就是按照报酬的丰厚。你不给我钱?穷则思盗!笛福是这样的人,到后来就搞不清楚他是谁的卧底了。最后也干得不小了,到1719年,六十岁了,开始准备写小说。他写小说的办法也是办报的方法,所以《鲁滨逊漂流记》有个世界上最长的小说名字,叫《约克城水手鲁滨逊漂流记:因船难船员死光,只剩鲁滨逊一人被抛在孤岛上:独自在靠近在俄里洛科大河河口的一个荒芜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二十八年,并附有他最后的其为海盗所救的记载。本书由鲁滨逊本人亲自撰著》。这是一个广告,题目整个就是一个广告。
关于该小说的地位,我们知道卢卡奇对它的著名的评价是“市民社会的史诗” ,为什么说是“市民社会的史诗”呢?卢卡奇说:“他不是像过去小说做的那样,描写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写他们与周围的物质世界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或者换句话说,这个小说不是把具体的历史和环境当作一成不变的背景,而是当作人物性格发展中一个基本的发展要素。用马克思的话说呢,就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改造自身,主体性是在对自然的改造中形成的。在现实主义中我们叫作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什么意思呢?就是鲁滨逊那些美德,那些市民社会的主体性,是在海外——一个无政府的自由放任的环境下——才发挥和展示出来的;其次,它是通过第三人称的他者:野蛮人礼拜五的眼睛和叙事来展示的。自由放任主义的典型环境从来不是英国,而是其海外殖民地!
笛福是这么个为自由放任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叙事结构的人,考虑到他的伟大贡献,我们十分踌躇他是否应该算个文学家。他到晚年还写了一篇论文《论交易行骗在所难免》,他说有些场合允许而且应该允许商人做不太好的事情。“民不举、官不究”,假如政府没发现或者只要没有人举报,诈骗、偷盗,只要能赚钱,这都可以做。他后继的两部小说都是写一个原来为了赚钱干了很多坏事的人,或者是冉阿让、或者是基督山伯爵这样的人,后来有了钱,发了,爱心回归,拿钱来回馈社会,都是这样。这样一个温情脉脉的充满了爱的结尾,衣锦还乡,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捐给希望工程,这样的故事是他后来小说的一个固定的套子。这就是典型的自私自利的个人如何通过追逐个人利益,最后却达到最大的福利——“上帝之手”这个经济学原理如此依赖一个文学的叙事结构,在这里是昭然若揭的了。
非常可惜的是,他到快去世的时候,一不小心又被人骗了,马上要破产,这个时候他知道自己要死了,他最后就写道:“贫困的滋味我尝得比谁都多,发财、破产反复十三次。”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对自己的生命财产进行“理性化安排”,那就是如何逃债。因为根据当时的法律,债主必须找到他本人才可以实现自己的债权,否则债务人的儿子还是可以实现其法定的继承。因此他的最后几年几乎就是在对债权人的躲避中度过的,直到死于伦敦的一个秘密的住所。1730年4月,这是法律文书的记载,所以说他可谓“生的糊涂,死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