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西藏在上
作者:杨 沐
字体: 【大 中 小】
我和诗人不欢而散。到了酒店门口,他停下等我走上来,突然笑一下,说,为了等你,我都感冒了,等来的是跟你吵了一路。我们重新做不认识的人好吗?我女朋友在。本来我已经非常疲惫,我只想洗个热水澡换件干净衣服,睡上一觉再出去吃饭,诗人的话把我惊得几乎要跳起来。我的眼睛张到极大,脸涨得刺痛。我不知道他有女朋友在,也没想过这个女朋友跟我有什么关系。是,我是得意过一阵,一个没彻底心死的女人对男人的“套瓷”都免不了得意,但这跟两性关系无关,跟他有没有女朋友无关,而诗人似乎把这看作有关。那么,他女朋友在为什么还要跟我一起去大昭寺?去了还要装作不认识?我感觉自己被利用为对另一个女人的惩罚。
我说我被利用了。我的脸色有多难看可想而知,刚才的争执只是想争夺并不牢靠的话语权,现在,我好像得为荣誉斗争了。我的凶相让诗人慌了,他赶忙说,没有。他说他喜欢这种交锋,有交锋才有进步。我说,那为什么还要装作陌生人。我又不想当你女朋友。不是,诗人烦躁地说,也不是什么女朋友,是……拉萨本地的……网上认识的……也就是,一夜情。我的脸蓦地热了,还没有男人当面向我承认过一夜情,而别人的一夜情好像将我侮辱了。我凶得一定像只母兽,我说,你缺乏对人的必要尊重,你甚至缺乏常识!说完我直奔楼梯,电梯都不想等了。
我越想越生气,我被人欺侮了,被人利用了。从来没人对我这样过,而且是被一个有才华的人。我想到报复,我要斩钉截铁回敬他一句:不要以为自己有才华就可以肆无忌惮欺侮别人。我怀着满腔怒火一有机会就等在公共场所,我要在他一个人的时候狠狠给他一句,然后轻蔑地扬长而去。但一直没再见到他。之后的几天,我依然在酒店进进出出,依然在布宫广场流连徘徊,但那个人不见了。这股窝囊气撑了几天之后慢慢地也消释了,正确地说,是宽解了。我总是说服自己谅解别人,即便是无缘无故欺侮我的陌生人。另外说实话,我也没心思生气,有比生气、埋怨、恶狠狠地回敬更有趣更吸引我的事,比如还要去甘丹寺、色拉寺,比如接受当地写作者的宴请,比如“深入虎穴”,打入背包客内部看一看。稀释愤怒的,还有拉萨雍容恬静的气氛,这种气氛调试着你的情绪,就像水稀释着冰块,漾着漾着,慢慢地什么都消释了。几天过去,我还记得这个有点恶劣的诗人,但把对他的气消掉了。直到离开我都没再见过这个人,拉萨海拔3658米,有时候高原反应会使人出现幻觉,有时候我真怀疑这个人是否真存在过,或者根本就是一个幻像,一个争吵对象,好让我把一些纷乱如麻的事情在争吵中弄清?
证明这个人确实存在,是在我退房那天。服务台的女孩从一打夹着的纸张里抽出一张给我,是诗人写的,日期是逛大昭寺的当天,他退房时留在服务台的。
抬头写着我的名字。他说:我总是很失败。我总以为告诉别人好的、能让别人进步的东西,就是对别人好意的表示,我却一再发现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你是个思考的人,我以为你能例外,我又错了。我跟女人打交道总是出问题,结果总与我期望的相反。再见你会很不好意思,我搬走了,就此别过。
我拿着这张纸看了三遍,然后撕碎塞进字纸篓。他要说什么?不管他想说什么我都已经原谅了他。女人总是原谅男人,即便是素不相识的人。他是男人,他还年轻,就冲这点你就得原谅他,就像母亲原谅孩子,就像宗教宽恕众生。不过我可以提前快慰的是,总有一天,这个豪气冲天、批评一切的家伙也有冲不动的时候,那时候,他可能也会像我一样,到这里或那里,寻找自己的归属。
圆满
我得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心脏包含在这股气蕴中,慢慢坐回靠椅,轻声地对你讲有关西藏宗教之旅的最后故事……
我已经感到冥冥中一个叫缘分的东西在起作用。它从无限远的深处来,像一只大手,在我向它注视、在它周围徘徊的时候,摊开来,带着温度,伸向我,于是,我抓住了它。它更像祖父母的怀抱——对,祖父母的,雌雄同体的,阴阳相合相抱的怀抱,宇宙般的怀抱——将我抱住!我像一个最被疼爱的孩子,安睡在这博大的怀抱中。终于,释然。
就像绳索被清风吹开,清风里,到处都是跳舞的绳子。
我还是讲一讲这最后的故事。我从西安、兰州、西宁、德令哈、格尔木、拉萨一路拜谒过来,我经历了“接近”、“盘桓”、“对抗”这些心理历程,最终能不能接受藏传佛教只能看缘分了,我要等着那一刻自然而然地到来,我知道,它真要来了,什么都挡不住。
我开始漫无目的在拉萨城瞎逛,进最有特色的餐馆吃饭,钻最有情调的酒吧。几年前我第一次来拉萨的时候就迷陷在这些地方,我的烟卷对在别人正在吸的烟头上,我们猛地吸燃、吐出烟圈、在烟雾后面乜斜对方时,我觉得找到了自己的温柔乡。这是那时候的事。今天我再出入这些地方,已经具有了免疫力,就像那句诗里说的:“我会把我的身体献给感官快乐/一点也不害怕/因为当我愿意/我有那意志力/在关键的时刻我将恢复我的灵魂/它像从前一样禁欲”(卡瓦菲斯诗)十几天所有的朝拜、所有的心理历程都成为一股气韵,它们围绕着我,守护着我,使一切柔软、香艳的不得近身。
离开的前一天下午,我把在拉萨买的有关西藏的书寄回家,又开始女混混般地瞎逛。我穿着波西米娅风格的衣裙,披着毛丝披肩,头发弄乱,脖子上手腕上脚脖子上丁零当啷,但我的脸朴实无华,不施粉黛,我是越来越靠近自然主义了,只是对浓色、颓废的衣饰不能割舍罢了。我要去“黄房子”,对宗教、寺院的寻访占据了我在西藏的大部分时间,最后一个晚上,我准备给自己一点小资情调,毕竟这一情调调养得我像个女人,而宗教、思想、行走弄得我像女盲流、女无政府主义者。
“黄房子”就是玛吉阿米酒吧。玛吉阿米就是那位仓央嘉措的情人。仓央嘉措就是六世达赖,就是1697年到1707年西藏的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他在自己二十一岁那年在那座黄房子里,看见女店家玛吉阿米,于是那颗年轻的心开始骚动,于是,这位在山野里疯长到十五岁才作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继承人进入布达拉宫的青年,开始走出深宫大院,开始两重身份的生活:“住在布达拉宫/我是持明仓央嘉措/住在山下拉萨/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那一月
我转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
不为修来世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遇
这是仓央嘉措写给玛吉阿米的情诗,那一句“只为在途中与你相遇”,曾在某个夜晚让我泪水潸然。是的,我要去这个历来有故事的地方吃饭,看人,像许多人暗暗期待的那样,看看自己在那儿会不会有故事发生。
我又来到大昭寺广场,因为是下午,几天前我在雨中看到的众信徒滚滚洪流般的朝拜情景,不复存在。广场上是悠闲的参观者和生意人,僧侣和乞讨者像天堂里的天使和仆人,悠然地、安详地各做各的事情,他们投在黄太阳下的影子像镀了层金粉,带着极乐世界的味道。人群像水一样在我眼里流过来流过去,我的眼睛过滤着,于是,一个熟悉的面容推到我面前。我微微眯起眼,打量着,我发现自己也在被另一个人打量。这个人,把袍袖搭在头顶遮住太阳,从紫红的袍袖里打量我。我的脸自然而然浮出笑容,笑的时候并没想起看到的是谁,但这个人像亲人一样让我喜悦。
我见到的是一个僧人。当他也向我绽开笑容时,我想起他是谁了,他是我从西安到兰州火车上遇到的三位僧人中的一个,在火车上,我特别想跟他说话,但这位叫香巴嘉措的僧人对寒暄不感兴趣,不过现在他好像不再打算壁垒森严,他迎着向西的太阳站着,微微有些腼腆,等着我跟他说第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