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宣纸之乡行
作者:蒋子龙 韩作荣等
字体: 【大 中 小】
6 写到这儿就不能不提一下造纸的污染了。媒体经常曝光造纸厂排出的黑水如何严重地污染了江河湖泊,泾县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宣纸造了一千多年,古今最好的宣纸,或者说全世界所有,1做宣纸的百分之八十五,都是从这儿生产的,如果有污染现在的泾县该被污染成了什么样子?
现在的泾县依旧是青山绿水。这跟宣纸生产全部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有关,这个过程中不仅没有污染,相反对宣纸的生产用水还极为讲究,任何一道工序的取水必须清澈干净,无杂质。其上品便是由喀斯特山崖之水汇聚而成的乌溪,水质清醇,甘之如贻,富含多种矿物质,即古谚所说的“好山出好水,好山好水出好纸”。
一般造纸之所以污染严重,在于添加大量化学元素,诸如漂白。而宣纸生产完全是“自然炼白”,将檀皮、稻草经过反复蒸煮、沤制和浆洗后,运到朝阳的石坡上摊晒,喀斯特呈四十五至六十度的山地利于沥水、透气,又不易被风吹跑。
这个过程需要六至九个月,让宣纸在成型之初,便饱经大自然的露洗风炼,吸纳日月光华,最大限度地清洗容易氧化的物质,消除原料内部的淀粉含量,提高纸质的纯度,使之拉力强,吸附力强,将来宜于长期保存。同时也在大自然中被陶冶成柔白色,然后方可碎之为浆。
如此造纸,何来污染?
7 正因为宣纸生产全部依赖手工操作,所以生产周期特别长。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历时三百多天,需经过十八项关节,一百多道工序。有些特殊的宣纸,如“仿千年古宣”,则需耗时十八个月,经历一百三十八道工序。
比如其中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叫“捞纸”。生产多大规格的宣纸,就要用多大规格的用泾县苦竹编制而成的竹帘,四、五、六尺的单宣、夹宣、双夹宣,丈二的白鹿宣,丈六的潞王宣,现在又有了丈八和两丈的特大规格的巨宣,也都是靠两个人双手抬帘,在纸浆池里轻轻捞摆。只捞两次,一张宣纸就诞生了。纸捞出来就没法改,一遍成型,纸的好与坏,全看这一捞,“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然后反腕一扣,湿漉漉的宣纸就脱离竹帘码在旁边。
两个人动作轻灵而准确,必须眼到、心到、手到,一气呵成。宣纸的厚薄、纹理、丝络就全靠两个人手上的感觉和相互极端默契的配合。工人的双手长年累月地在纸浆池里泡着,即便没有污染也会被泡肿沤烂。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不戴手套?工人们早就试过了,戴上手套对纸浆的感觉就没有了,生产出来的宣纸等于废品。
或许还会有人发问,现代科技如此发达,改成机器捞纸应该不是太难的事?很容易,但机器捞出来的纸叫机制纸,泾县宣纸的优点也将随之丢弃大半,几乎就不能再称其为宣纸。
宣纸——富有生命,且充满灵性。
再比如另一道工序“烘干”。一间大屋子的中央立着一面光滑的铁铸火墙,屋子里的温度一年四季都保持在五十摄氏度以上,火墙的顶端放着一大摞湿宣纸。
刚从纸浆里捞出来的非常之薄的湿宣纸,摞在一起竟然还能揭得开。工人像舞蹈般弯腰展臂,用左手的手指一捏,右手里的竹丝刷子一托,利索地拧身转体,双臂如大鸟展翅般就将一张湿宣纸贴到了火墙上,竹丝刷子上下一挥,左右一抹,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却将这张宣纸的每一个部位都刷到了,让它服服帖帖地粘到火墙上。将来这张宣纸的平整度就靠的是这几刷子……
8 任何人到泾县看过宣纸的生产过程之后,都会对宣纸产生一种敬惜之心。
许多中国书画大家都怀着一种类似“朝圣”的心情不止一次到泾县表达感激之心。启功称“宣纸对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界功德无量!”李可染三下泾县宣纸厂,进厂先对造纸工人三鞠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
鲁迅说:“印版画,中国宣纸第一,世界无比,它湿润、柔和、敦厚、吃墨、光而不滑、实而不死,手拓木刻,它是最理想的纸。”郭沫若说:“中国书法与绘画,离开了宣纸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
所以在宣纸上写字写得好、作画画得好,一张纸就可以价值连城。反之也可能一钱不值。宣纸乃“文房四宝”之一,任何人面对宣纸的时候都不能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字、自己的画、自己的境界,对得起宣纸吗?不可用垃圾一样的东西玷污了它。
清末的一张四尺宣纸可卖价万元,民国时期的一张宣纸也可卖到三四千元,已经有人一次就从泾县购买了百万元的宣纸收藏……倘有人在这样的宣纸上胡乱涂抹,岂不是一种罪过?
9 然而事实是,精明的现代人绝不会埋没宝贝,只会把宝贝用绝,宣纸的用途被充分扩展了。像当下中国的书画业大发展,书画队伍极度壮大,书画家简直无以计数,但凡有头有脸的人似乎都能划拉两下子。于是,有活动就有书法表演,凡是能写字的地方就不愁没有人题词……这一切都要感谢宣纸!
中国的经典那么多,都在陆续用宣纸重印上市,书价动辄几千元、几万元,乃至几十万元。连有些官员和富翁们的书,也喜欢用宣纸印刷,不管别人读不读,反正放上一千多年不会烂,可以一辈辈地传下去。
现代人长寿,越长寿就越想永恒的事。据传二○○八年北京奥运会的获奖证书要用宣纸印刷,受到国际奥委会和全世界的赞赏。可以想象得出,再过一千多年以后,在奥运会的历史上很可能就只剩下北京奥运会的证书了。北京奥运会之后,其他奥运举办国,要想永远保存证书,就得到泾县定购宣纸。
于是,教育家建议,毕业证改用宣纸印刷,特别是硕士、博士的毕业证,有助于世代保留,便于发扬“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古老传统。社会学家建议,结婚证要用宣纸印刷,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现代社会,有助于巩固现代人的婚姻……
现在宣纸业最真实的困难,是供不应求!
真宣
近几年迷恋书法,稍有空闲便捧读碑拓字帖,猜识笔法,揣度笔意,在虚空或腿上用食指描画字形,为古人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之笔墨动心、赞叹。偶有半日之闲,则备砚铺纸,临帖摹字,或全无顾忌,酣畅淋漓地胡写一回,虽多不如意,亦偶有小成,聊以自慰。
学书之初,始知宣纸的妙处。墨的金贵、笔的精良不必细说,好笔佳墨在人的心智驱动下,在便稳轻健的指使间落于纸上。让我领略,宣纸才是书法的最终载体,是书写艺术的集大成者。诚然,笔须佳笔,若笔毫含水腰部膨胀而失锋,如我这样的“书者”只能写出“墨猪”,大书法家恐怕也会力不从心。笔毫圆正秀丽,所谓万毫齐力,笔力由毫根至毫尖,让“气势生乎流变,精魄出于锋芒”,只有在宣纸上才能体现出来。而墨分五色,焦、干、湿、浓、淡,其明暗阴阳、枯膏秀润,或计白当黑之妙境,也只有在宣纸上方能呈现。
记得初学运笔,双钩回腕,指实掌虚,心正笔正,笔笔中锋,只有落于宣纸上才能看出效果。中锋的圆润,侧锋的奇崛,一个字书写中的擒、纵、收、放,悬针垂露,笔势的牵弓i跌宕,笔画的重拙轻灵,疏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