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宣纸之乡行

作者:蒋子龙 韩作荣等

字体: 【

性强、不易腐烂、提炼白度即自然漂白可达最佳状态。
  竹质捞纸帘的编织决定宣纸的质量优劣,宣纸的花色品种如罗纹、龟纹、单丝路、双丝路等,在编帘时就应确定。而用以编帘的泾县苦竹,恰不易腐烂,不吃水;其长者可达二丈有余,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易于剖成细篾。
  泾县年无霜期有二百五十天左右,常年气候温和,光照与雨量充沛,为宣纸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光照和水源。
  宣纸生产用水极为讲究,所有工序取水必须清澈干净,无杂质,无污染。泾县乌溪水清若醇酒,甘之如饴,颇为神秘的是,上游两股水一条含淡酸性,另一条则含淡碱性,两股水都含有大量微量元素,此地宣纸因之而不同凡响。
  泾县更有造宣纸的悠久历史。宋末元初,泾县曹氏一族就已是宣纸业的佼佼者,一度垄断了宣纸的生产经营。元代山水画派提倡的山水泼墨写意的豪放技法,大大刺激了宣纸业的发展,因为宣纸正可为此画法提供最理想的载体。宣纸能独特地体现出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书画灵气充溢、意境深远,墨分五色而凝神,弥散其韵而达万变。其自身的艺术性与中国书画艺术冶于一炉。现珍藏于故宫的唐人韩晃所作的《五牛图》和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均以宣纸作画。当代大画家李可染造访泾县,曾满怀感激地对宣纸工人三鞠躬。由明至清,泾县宣纸业长足发展。康熙进士储在文游泾县时作《罗纹纸赋》:“若夫泾素群推,种难悉指,山陵陵而秀簇,水汩汩而清驰,弥天谷树,阴连铜室之云,匝地杵声,响入宣曹之里。精选则层岩似瀑,汇徵则孤村如市。度来白鹿,尺齐十一以同归;贡去黄龙,篚实万千而莫拟。固已轶玉版而无前,驾银光而直起……越枫坑而西去,成夸小岭之轻明;渡马渎以东来,并说澶溪之工致……”当时此间宣纸业的繁荣,可以想见。一八八六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宣纸夺得金质奖章。清光绪末年,宣纸在上海纸张比赛大会上名列第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当地政府在遍访宣纸世家后,选定泾县城东乌溪建立了建国后的第一家宣纸生产厂家。此后,宣纸业得到空前发展。安徽泾县宣纸厂一直是全国最大的宣纸厂,曾保持了三十多年的独家经营史。进入八十年代后,宣纸品种的恢复和开发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一九七九年、一九八四年、一九八九年,“红星”宣纸三次蝉联国优金奖。至九十年代,改制定名的“中国宣纸集团公司”成为泾县宣纸行业的龙头,年产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泾县宣纸覆盖了全国各大中小城市,远销日、韩、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以及部分欧美国家。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集团根据不同的民族习俗和消费层次,有计划地研发新、奇、秀品种。向宣纸制造的极限挑战。二○○○年后开发了丈八、两丈宣,其中两丈宣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特地为某些客户专门加工的宣纸更是不计其数。泾县由此有了“宣纸之乡”的盛誉。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的“红星”牌宣纸商标于一九九九年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红星牌宣纸被确定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于二○○六年被国家批准为中华老字号。“红星”宣纸被确立为行业理化标准范本。
  历经岁月的淘洗,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生产的宣纸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粹的一种象征。
  像许多名牌产品都难以避免的一样,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生产的宣纸遭遇了假冒的困扰。许多商贩拿着劣质宣纸冒充红星宣纸游走江湖,或四处兜售,或交换书画作品转手获利。公司负责人为此而疾言厉色。当我听到江西操此类营生的商贩首在被斥责之列的时候,不由为同乡的不轨深感愧赧。
  然而,我又想,一种品牌之被假冒,某种程度上不也正表明了这品牌的价值?如同我们一行中这帮写小说的,一流作家如蒋子龙们的作品会被抄袭盗版,末流如我者的拙劣文字就决无此忧虑。
  造就一个有名气的品牌,有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技艺也许就足够了,但要造就一个品牌的品格,则必须完成一种人文精神的升华。
  一个品牌的品格,实际上是一种气度,一种境界。而王者的气度和境界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专注于坚守、巩固、发展自身的无可替代的优势,而不为浮泛的利害左右;是从容、自信、雄视天下,而一任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愿安徽泾县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真正成为我国宣纸行业的王者!
  临别泾县,写了几行押韵的文字,以表上述祝愿的诚意:
  叮叮杵韵出曲涧,
  造化功成纸千年。
  
  宣纸试墨记
  
  来泾县采风的第三天,承接待方美意,在建于城郊的中国宣纸城中试写红星宣纸厂生产的宣纸。同行作家欣然前往。笔意率真的蒋子龙、擅长狂草的陈世旭、墨气琳琅的韩作荣,一入厅堂,即被“粉丝”簇拥,一时间笔走龙蛇,纸腾雷电。书者、观者,两相快意。
  乍一看到整摞整摞搬来的各种净皮与棉料,我也不免技痒,但又害怕暴殄天物,一番涂鸦留下垃圾,故退坐一隅,品茶而已。承同道文友的撺掇以及红星宣纸厂董事长佘先生的盛邀,加之内心也不肯错过这次试纸的良机,于是诚惶诚恐走近书案。
  我七岁开始练字,因为家穷,开始只能够用小树枝在沙盘上划字,到九岁时才有第一支毛笔。所用的纸,除了两分钱一沓的黄标纸,再就是废报纸。二十岁前,根本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宣纸。二十一岁进了县文化馆,看到一位老画家作画,才知道了宣纸并开始试写。说是试写,一年中也难得有几次。对于一个穷书生,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视宣纸为奢侈品。
  近年来,虽然不再觉得宣纸高不可攀,但对它的敬畏感却由年轻时保存至今。我站到书案前,‘服务小姐应我的要求,选了一张四尺净皮铺开。我援笔濡墨,写了一首自作的绝句。佘先生一边看了,说道:“我看你运笔不疾不徐,又不喜用浓墨,似乎用加厚的棉料更合适一些。”见我犹豫,他让小姐铺了一张棉料让我试写。我再次放慢运笔的速度,在羊毫触纸的一刹那,我的手有一种摸到羊脂玉的感觉。我朝余先生会心地一笑,试墨的欲望,一下子强烈起来。
  因为受家学的熏陶,我从小就偏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成年后,对纸、笔、墨、砚文房四宝,不但依类添置,还每以访求珍品为乐。
  我一直认为,文房四宝不仅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宣纸,作为中国的众纸之王,又应该成为四宝之首。
  自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中国的纸业科技,一直在发展。于晋,有蚕茧纸;于北朝,有抄经纸;于唐,有益蜀浆纸;于南唐,有澄心堂纸;于北宋,有竹纸;宋元之际,宣纸在泾县的小岭宣告诞生。
  宣纸的宣,通常认为是因为泾县属于宣州府管辖,故以地域称之。这固然不错,但还说漏了一层。这个宣,含了两重意义,一是宣州的宣;二是明朝宣德皇帝的宣。
  明朝的十几个皇帝中,宣宗与神宗两

[1] [2] [3] [4] [6] [7] [8] [9]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