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珠江,东方的觉醒

作者:张胜友

字体: 【

化、社会改革要深入,政治改革也需要同步推进。三十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部弥足珍贵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改革的稳妥与成功。
  历史如此巧合。
  我们既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挫折的前二十九年;又经历了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下求索,改革开放大获成功的后二十九年;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新高度,将满怀豪情地向第三个二十九年进发。
  倘若以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为分界,改革开放新时期正好又是前后两个十五年。当我们从“十七大”出发前往抵达第三个十五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日的时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全面走向成熟阶段。
  如果再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加以观察,党的“十七大”又处于第一个十年的后半程与开启第二个十年的连接点上。
  无疑,“十七大”所处的这三个重要的时空连线,给予我们无穷的遐思与启迪……
  毋庸置疑,一个思想大解放、改革大推进、社会大发展的新浪潮即将席卷而来。
  解放思想,一直是中国百年文化嬗变的原始动力。
  自近代开始。广东一直是中国新思想运动的重要发源地。南风北渐,已成为百年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八年春天,思想解放之风再次劲吹珠三角大地。
  汪洋,这个被网友亲切地称作“汪帅”的封疆大吏,就任广东省委书记后,先是出席中共“广州起义”庆典活动,再到清远访贫,接触底层群众,尔后回广州主持省委全委会。出人意外的是,汪洋慷慨陈辞时,手里举着的,则是前广州政协主席陈开枝所著《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之行》一书,大谈广东问题,大讲解放思想。在随后的讲话中,汪洋鼓励广州、深圳敢于向世界先进城市“叫板”;鼓励深圳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模式,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城市。
  深圳率先响应省委解放思想的号召,在全市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整改等一系列活动。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告诫全市人民:不能为定势所困,不能为成绩所累,不能为视野所限,不能为艰难所惧。解放思想,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场自我的革命。深圳必须不断激发出与时俱进、创新创业的精神!
  二○○八年一月,广东省二十二个选举单位依法完成了新一届省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引人瞩目的是,六位农民工代表进入代表行列。在中国流动人口第一大省的广东,省人大代表中还是首次出现农民工的身影。从二○○○年开始,深圳、东莞、珠海等工业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越来越多外来工经过合法程序当选人大代表,“入乡当家”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截至今年,全省已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工会实现工人直选。
  “中国的政治变得十分有趣了。”
  在谈论中国二○○八年两会的“民主”话题时,与印度、法国、美国等媒体“迈向民主的步子”、“民主是为了中国更好、更快发展”等评价不同,德国《时代周报》写下这么俏皮而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
  “有趣”的现实针对,是“增量民主向社会底层的倾斜”使民主与民生合唱了一回主角——一线工人代表比上届增加一倍以上,基层农民代表比上届增加七成以上,农民工代表首次进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既体现了执政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切,又体现了民意代表民主制度正在滋生成长。
  中欧论坛创始人戴维·高塞特曾特别提醒国际社会:“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化,将有助西方政治学家发现‘民主’这一概念的更丰富内涵。”
  外电纷纷评述说:这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思路、发展轨迹上的又一次“漂亮转身”!
  欢歌三十年历史进程: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世人分明听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脚步声……
  人们记忆犹新——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时,香港金碧辉煌的会展中心降下英国国旗和香港旗,随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
  末代港督彭定康在十年之后回忆说,当时自己哭了:“……我的内心略带忧伤。那晚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是英国在世界上殖民主义的结束。”但他又由衷地说:“邓小平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国运昌隆,好事成双——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零时,在澳门新落成的文化中心花园馆,同样一幕的降旗升旗仪式重现……被英帝国主义管治了一百五十六年的香港和饱经四百四十二年漂泊沧桑的游子澳门,就这样前脚踩后脚地回归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面对国耻的最后洗雪——此情此景,普天下中华炎黄子孙无不更加缅怀那位老人,那位天才地创立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并有一个心愿在香港回归之日到香港土地上走一走(哪怕是坐上轮椅)、看上一眼的老人;更加追思一代又一代为中华民族富强兴邦而不惜赴汤蹈火的仁人志士……
  毋庸置疑,当年邓小平果断决策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率先开放广东、福建沿海地区时,对于香港、澳门、台湾前途命运的考量,不能不说是极其重要的题中之义。
  这是一个大中华经济圈崛起的战略新思维!
  人们记忆犹新——二○○八年的中国,正可谓“多难兴邦”。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北纬三十一度、东经一百零三点四度,刹那间山崩地陷,狂石飞走,江河呜咽,仅仅八十秒钟,数百万生命被抛向生死一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惨烈的四川汶川八级强烈地震。此一刻,即成国殇!
  此前,戊子春节覆盖整个南中国的皑皑冰雪,春光明媚的拉萨街头升起打砸抢滚滚黑烟,境外奥运圣火传递风波迭起,齐鲁大地上两列飞驰的火车轰然相撞,以及入夏珠江流域水患肆虐成一片泽国……凡此种种,一桩桩一件件突如其来的灾难袭击着中国,考验着中国。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豪迈地喊出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途上,注定要历经艰辛险阻千磨百难。
  灾难中巍然挺立的中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让全世界见识了令人惊叹的顽强意志、感天撼地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年所积聚起来的雄厚的国家实力……
  当今之中国,裹挟着发轫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之飓风,正以规模最大最迅捷最平稳的社会转型,以及增幅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经济高增长,越来越走人世界的眼睛里——
  英国《金融时报》称:“十年来,中国经济闯过并排除了一轮又一轮国内、地区和全球危机:一九九七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破裂、美国经济衰退和本土发生的非典事件。没有一次危机能让中国经济陷入窘境。”并赞誉为:“世界经济中的稀有动物……其影响力更像一个大国的感觉。”
  美国财长保尔森则称:“中国已是全球经济领袖之一。”
  二○○八年新年伊始,法国《世界报》撰文指出:中国是一种恩惠,因为“中国经济取得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7]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