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6期

《长江传》选章

作者:徐刚

字体: 【


  千秋功罪,大江为证
  
  长江本来不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江,长江以它的绵长闻名于世的漫长岁月里,还以支流、湖泊众多,自我调节的蓄泄功能善称,并且还是一条不冻的黄金水道。唐代,长江水灾约18年1次;宋、元为6年1次;明、清4年1次;而1931年至1949年的18年间,仅江汉平原就有16年为洪灾所累。
  长江水患以惊人的速度趋于频繁,这是有目共睹的了。
  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水利建设不可谓不重视,长江洪涝仍高达4年1次。长江流域面积广大,所在各有的水情灾情也有差别。五十年代四川发生水灾4次,七十年代为8次,八十年代每年1次,九十年代灾情更重。云南在1949年以前的650年间,平均16年一遇洪泛,1949年以后是3年发一次大水。湖北在1643至1948年的306年间,发生大水灾20次,而1950年以后的34年中就出现5次大洪灾。江西在1949年以前的800年中洪涝出现频率为36%,1949年以后至今为53%。
  二十世纪就要结束,长江又流淌了100年,中华民族又维持了100年。这100年中国发生了巨变,中国人正以今天的物质富裕为骄傲,可是对于已经奔腾了亿万斯年的长江来说,却是伤痕累累灾难深重的100年,它所付出的代价———请记住这个代价最终是要由中国人来承受的———是长江以往流出的所有世纪的总和所无法比拟的。
  这是残酷掠夺的100年。这是破坏惊人的100年。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长江流域的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迄今为止近4亿人的生存,以及近几年来为了发财、富裕的竭泽而渔,不择手段的建设性破坏,给出了这样一幅极不协调的、令人痛心疾首的画面:4亿人喝长江的水,用长江的水浇灌农田以期五谷丰登,长江两岸所有的工厂同样都离不开这一江之水,还有电站、航运等等。可是,4亿人都在污染长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垃圾统统排进江中,同时不断地围湖造田,使长江的蓄泄功能大大降低。而长江上游涵养、护卫这一条母亲河的原始森林,几乎被砍伐一尽。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长江更浑更浊地艰难流动。长江已经不再美丽,长江已经失去耐心,江防堤坝的裂缝正在延伸到二十一世纪。
  中国的老百姓———其中不少是纳税人———其实根本无法知道国家下拨的水利建设费,被挪用、侵吞了多少?
  人民的眼睛能看见的,是护卫家园的长堤怎么总是千疮百孔?
  长江生态环境的破坏,所导致的只能是:在暴雨之下洪水成灾的可能性绝对增加;当洪荒发生抗洪减灾的能力绝对降低。这一增一减,便把多少人推进了没顶之灾中。
  1957年的调查统计表明,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20.2%。经过30年的砍伐与垦殖,及开山挖矿,森林覆盖率下降为10%,而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了一倍达73.94万平方公里,一说为56万平方公里。
  长江上游作为长江生态完整集合的标志与象征的原始森林,是中国仅次于东北的第二大林区,它们大范围地庄严肃立、神圣静穆,以涵养长江源区和上游水土的伟大职责为使命,除开平静之外它们什么都不需要,为此它们隐匿于高山峡谷乃至深入无人区。但,这样的平静已经彻底粉碎在刀斧之下了。
  地处长江、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侧的川西滇西北原始森林,控制面积为65万平方公里,林中有以云杉、冷杉为主的数十米高的大木,并与多层植物形成复层异龄混交林,这是森林形态中最完美的一种。林下有很厚的活地植被及枯落物层,涵蓄水分的功能为1公顷保蓄1000立方米,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大熊猫、滇金丝猴就生活在林中,优悠自在,其植物物种更是不可胜数。这样一大片堪称为国家民族巨大绿色瑰宝的原始森林,是为华夏大地长治久安、长江激流安澜顺服而存在的,并提供了无论什么科技和人力都无法达到的保障。从五十年代起,却在开发和建设的名义下被砍伐,遭到了破坏和毁灭。
  从川西的马尔康、米亚罗林区开始,挥动巨斧,呼出“喊山倒”,再逐步扩大至整个这一大片原始森林区,可谓轰轰烈烈。上下高度一致,齐心合力都认为这片森林该伐,理由是国家建设需要资金、需要木材;原始老林已经枯朽,伐之取之顺理成章。回头看这一严重失误的时候,不是追究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历史责任问题,而是我们全民族的生态意识低下到如此程度的可悲可叹!森林一旦仅仅被当作财富来源时,它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砍木头换钱———这就是中国的林业。原始老林的木材朽腐率本来是自然规律,这一规律的出现要比森林生态学、大地伦理学等等早得多,就连一个护林员都知道的道理,竟然没有人据理力争!
  拥有知识的人如果违背良心去迎合,或者保持沉默,看来都是犯罪。而听不到真知灼见的年代,也肯定是由愚昧坚固地统治着思想。
  树龄在300年至400年的树木,称为老树,它的腐朽及枯而倒之,是森林代谢的一种方式,为小树苗、年轻的树腾出足够的林中空隙,然后出息成长,是为美好的复层异龄林。老树们心甘情愿的倒,正是为了让其下层的树木有出头之日,能在这块林地上繁衍生息永续占有。枯倒的老树在腐烂后增加了林地的肥力,会有苔藓、地衣生长其上,同样仍起着水土保持作用,其枯枝落叶还是林中某些野生小动物的栖身之所。
  自己倒下的老树是森林中自我牺牲的典范,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细节。但,如果施以刀爷将其砍倒就大不一样了,尤其是西南地区,大片的原始老树老林生长在陡峭的悬崖山坡上,它们对水土保持的功能、护卫长江的作用是一眼看去便了然于心的。当老树被连片砍伐时,林下植被和土壤已经被强烈的震动所损伤,脆弱的生态链受到破坏,土之不保,水何能安?肯定会同时发生的,还有山洪、崩溃、泥石流。闭上眼睛便可想见,森林毁坏以后,大地是怎样破碎,长江环境又是怎样恶化的了。
  在五十年代开发伐木的热潮中,就连极少数专家提出的对山地森林开发规模和强度应有所控制、取择伐方式等意见,也被实际否定。原因是:开发成本要低,收效要快,择伐需另辟林道,等不及了,太麻烦了,大片大片地砍,一起轰隆隆倒地。于是大量人口、机械进入林区,大面积、大规模、无约束地砍伐原始森林开始了。
  长江同时也开始了进入二十世纪后最为恶劣的厄运,又有谁能说在我们以原始林木换得一大笔财产后,中国从此便交上了好运呢?
  破坏正未有穷期。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天然林区的破坏,这就是名震一时的金沙江林区开发会战。作为国家建设的重大行动,从全国各地调集人力物力财力,会战长江上、中游仅存的原始森林中,这一疯狂行为说明:五十年代的愚昧到六十年代变本加励了。
  1998年长江大洪水的源区,恰恰是当年金沙江伐木会战处,大自然决不阴损,报复得明明白白。

[1] [3] [4] [5] [6] [7] [8] [9] [10]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